熊俐文 龍劉星 鄧杰夫 田培潔 張安榆
摘要:近年來,紅色旅游作為一種今年來新發展的旅游形式發展態勢良好,但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且發展紅色旅游是實現鄉村地區人民增收致富,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而我們所希望的便是解決其中活動形式單一,個體村戶可替代性問題,幫助其因地制宜,從而實現更為精準化的對接,幫助村戶致富,并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經濟發展,響應鄉村振興發展戰略。
關鍵詞:鄉村旅游;紅色文化;個體村戶;深度挖掘;項目規劃
引言
習近平指出,“三農”問題是社會關系影響國計民生的根本原則性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而發展紅色旅游是實現鄉村地區人民增收致富,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目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已進入擴大消費的新時代,鄉村旅游的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中國旅游業推動鄉村振興的重點方向。
一、湘贛邊紅色旅游發展
湘贛邊指的是湖南省和江西兩省的交界地區,涉及到兩省24個縣市區。湘贛邊區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紅色旅游資源豐富。近年來湘贛兩省邊境深化區域合作,從秋收起義到井岡山,再到一系列的革命遺址,紅色文化相互交織,紅色景點跨省相連,旅游合作市場空間巨大,湘贛邊區域合作如火如荼。
1.1當今紅色旅游的開發模式
一直以來,深厚的紅色革命文化底蘊歷史資源是中國紅旅產業開發的前提和條件,而合適的開發管理模式則可高效地助推紅色旅游的發展。現今常見的紅色旅游開發模式為“紅+綠”、“紅+古”及紅色演出等形式。此外,許多地方政府將紅旅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發展與老根據地的振新發展結合起來。
1.2相關政策支持
2019年,湘贛兩省文化旅游部門簽署了《湘贛紅色旅游合作框架協議》,組建湘贛邊區紅色旅游發展共同體,制定企業實施兩省互惠協同的文化旅游獎勵政策,開啟了兩省文旅合作新篇章,推動了湘贛邊村縣的鄉村振興發展。2020年7月,省政府印發實施《湖南省推進湘贛邊境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推進十大重點項目和100個重點項目建設。預算投資湘贛邊區域合作專項5000萬元資金。
1.3發展情況
2019年,湘贛邊區縣市共接待游客1.2億人次,紅色旅游收入約達1050億元,共扶持211個鄉村旅游重點村脫貧致富。2020年湘贛兩省加強合作,聯合開發紅色旅游產品、建設愛國紅色研學基地、打造紅色旅游環線,打造紅色旅游品牌,為湘贛區域合作創新發展探索增加新動力。
二、調研地區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在2000年公布的第四批江西省歷史文物進行保護工作單位,在2020年江西省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單中,廣財山作為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均位列其中位于江西省德興市崇溪廣財山自然村,方志敏、粟裕曾駐扎于此,有著較為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
2.1當地所具有的特色旅游或開發資源
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有著悠久的紅色革命歷史。廣財山有紅色文化革命活動舊址20處,曾是閩浙贛省委、省蘇維埃國家政府等機關通過駐地、粟裕挺進師組建地及誓師出征地,是重要的紅色游擊區。
2.2當地旅游、特色產業發展現狀
廣財山舊址群應地處偏僻位于大山之中,故相對而言外來客流量較少,大部分均為集體組織。當地學校會不定期組織學生前往參觀學習,且經常于此開展黨課進行思想教育,例如“‘重走紅軍路、重溫入黨誓詞’七一黨員主題活動”等等。
現正傾力打造廣財山“紅色旅游·民宿小鎮”項目,以舊址群為核心,串聯繞二鎮紅色資源,配合修復工作還原當年的歷史風貌,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區、戶外體驗區等內容,依托生態資源,結合本地民俗,將紅色旅游與鄉村游、研學教育結合起來,讓曾經掩埋于歷史塵埃中的紅色歷史文化再一次煥發出新的活力與光彩。
2.3當地所存在的短板與不足
該地紅色歷史雖較為悠久,但紅色旅游情況仍舊較差,經當地走訪后可發現主要原因在于交通不便,現今正在修整道路,以便交通。另外講解體系較為落后,除講解牌外,該地只有一位老紅軍常年在此免費為游客講解革命歷史,故而游客不能夠較好的獲取相關信息。其現有宣傳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線下人為宣傳、推文等等,總體而言宣傳力度較弱且不夠全面。而除宣傳力度不到位之外,相關體系建設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同時在湘贛邊地區紅色旅游也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市場環境較混亂,旅游企業合作較少;活動形式較單一,未實現規模化;合作旅游產品少,開發形式局限等問題。
三、深挖個體項目規劃
經實地調研后,為解決活動形式單一、宣傳不到位及合作產品較少等問題,我們決定從深挖個體特色著手,直接對接到個體村戶進行個性化的打造。
我們將通過互聯網進行村戶信息的收集與統計,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將采集到的村戶信息進行基本的歸類整理,并將各村戶自身實際情況與當地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及當地特色有機結合,同時對有意向的村戶進行網絡問卷和線上線下的調研等相關信息采集,從而提供多種可選的基礎策劃方案,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的實地調研。我們也將根據村戶自身意愿繼而因地制宜做出最適合的策劃方案,實現對單一村戶更為精準化的對接。
3.1項目意義、特色創新所在
紅色旅游作為一種今年來新發展的旅游形式,其集休閑娛樂、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為一體,包含豐富的特色內涵,具有“寓教于樂”的革命教育特點。并且其與鄉村振興密切相關,紅色旅游一般位于偏遠的農村,合理開發利用紅色旅游資源,對農村經濟發展、農村扶貧、鄉村振興有重要的意義。
3.2項目規劃及運營方向
我們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考慮項目的規劃發展方向。
3.2.1優化旅游產品定位、豐富品牌內涵
《2019紅色旅游報告》中顯示紅色旅游景點的游客年齡結構相對年輕,20至39歲游客消費群體占比57.3%,整體發展青年學生人群占絕對不是多數,成為傳播紅色文化的主力軍。為迎合年輕群體游客的趣味,增加商業競爭力,獲得經濟收益,精準把握紅色文化中蘊含的革命歷史、愛國主義、民族凝聚力等元素,并將其設計于文創產品中,有效擴寬旅游產品市場,豐富文創品牌內涵。
3.2.2統籌推進紅色旅游扶貧與鄉村振興
紅色資源是特色鮮明的寶貴旅游資源,可以為革命老區帶來更多客流量、投資源等,在促進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以紅色旅游促進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鞏固紅色旅游成果,兩者共同推進,不斷升級。將紅色旅游與生態旅游、鄉村旅游、歷史古跡游相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湘贛精品路線游。使游客在學習紅色革命文化內涵的同時,感受鄉村美好自然環境,感嘆歷史古跡風景名勝,對游客年齡階層的包容性也更強。
3.2.3打造“5G+紅旅”的智慧模式
現有鄉村紅色旅游點一般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針對于其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主要從兩方面對項目的模式進行規劃。
首先對于當地的紅色文化我們會進行深度的挖掘,將其展現形式多元化,并且以更多的交流互動環節來增強游客的體驗感。對于各個村戶我們將結合其自身實際情況進行不同方向的打造,使游客來到每一家每一戶都是不同的體驗與收獲,同時也避免了場景的雷同化,使其更具有競爭力。
另外我們會與當地旅游公司、學校進行合作。不定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以一種輕松有趣的方式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當年的革命歷史,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進行思想教育引領。開發周邊文創產品,結合當地鄉村特色與紅色文化打造特色小鎮,并可在抖音等平臺上進行宣傳,吸引游客。
四、項目實際推廣情況
在經過實地調研后,我們結合當地特色提出了一套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項目計劃。在走訪當地的大部分村戶后,有大約70%的村戶表示有興趣對我們的項目規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我們也將計劃書遞交給當地村委會并得到了一定的肯定。雖然本項目計劃書沒有在當地實施,但其中一些建議對于當地發展具有建設性和參考性的意義。
結束語
現今鄉村紅色旅游的發展態勢較好,同時在“三農”及鄉村振興戰略及相關紅旅政策的推進下,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而我們所做出的努力就是希望能夠解決在紅色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痛點問題,在發展紅旅的同時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從單一村戶著手,增強其的不可替代性及當地形式的多樣性。
參考文獻:
[1]羅利玉."紅色旅游發展的基本遵循與現實進路——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解讀." 社會科學家 .07(2021):46-50. doi:
[2]朱明,曹姍.新時代中國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探析[J].江蘇商論,2021(10):52-54.
[3]陳艷華,陳麗娟.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紅色旅游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1(09):57-59.
[4]繞二鎮[J].江西農業,2019(15):43.
[5]黃三生,劉慧,盧麗剛.湘鄂贛紅色旅游合作問題分析與思考[J].價格月刊,2009(06):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