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雪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2020年初,新冠疫情給全國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武漢作為最先暴發新冠疫情的城市甚至直接封鎖全城來抵抗疫情。盡管抗擊新冠疫情最后取得成功,但在面對疫情沖擊下的接連失業和消費萎靡等經濟危機局面,提振消費成為政府在疫情恢復期間的重要任務。于是全國各地紛紛出臺“福利性政策”,以此刺激居民個人消費、激勵實體經濟復蘇,其中香港、澳門甚至直接發放現金緩解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盡管直接分發現金不適用于大陸,但消費券的出現在鼓勵民眾抗疫的同時可以彌補疫情帶來的收入損失,從而達到刺激消費的作用。
不同于美國政府以現金補貼方式影響消費,我國應從國情出發,基于本國實際經濟情況、財政實力,靈活運用消費券和現金補貼等方式拉動經濟。但目前關于消費券經濟效應的研究,大多是對2008年金融危機背景下發放消費券的效果進行研究,而對2020年為緩解由于新冠疫情沖擊造成居民消費水平大幅下降而分批發放消費券的研究較少。在此背景下,本文將創新選取疫情最先暴發、受疫情沖擊最為嚴重的武漢市進行分析,重點分析2020年疫情期間發放消費券的特點,并以武漢市首批發放消費券前后經濟數據為樣本進行實證檢驗,定性與定量結合,為研究消費券對消費存在刺激作用提供有力數據支持。
消費券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僅用來購買商品,而不能直接兌換為現金的準貨幣(常偉,2009),也能理解為是一種代幣券(楊科,2009)。早在20世紀90年代,外國政府為振興國內經濟而大規模發放消費券,例如日本政府“泡沫經濟”危機后,將消費券政策作為宏觀調控工具進行研究,并發放“地域振興券”對刺激消費具有積極作用(Masahiro Hori, Chang-Tai Hsieh,Keiko Murata et al,2002)。此后,2008年金融危機后,以消費券為代表的“政府紅包”被認為是應對特殊時期采取的特別手段(李春,2009),通過數理模型也能證實金融危機后消費券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羅凱,王弟海,2010)。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國內學者通過差分模型得到發放消費券的城市具有更好的商品交易指數的結果,從而推論消費券可以促進居民消費(林毅夫,孫昂,沈艷,2020)。由此可見,在經濟受到嚴重沖擊時,政府會通過消費券政策進行調控,使其盡快恢復到正常生產、消費水平。
作為一種宏觀調控手段,當消費券被發放到中低收入人群中,相對于增加政府購買,在短期內更能擴大總需求,提振經濟(毛程連,2009;郭田勇,2009;張旭昆,2010;Hsieh和 Chang-Tai,2010)。但長期來看,居民消費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由于消費券的乘數效應和擠出效應共同作用,其對于居民消費和社會福利的作用仍受到國內學者爭議(孫杰,2012;王成,Jamal Khan,2020)。此外,不同國家根據自身國情、社會背景采取不同的制定方案。消費券實際上是一種價格補貼,屬于社會福利,而在以不同方式調節社會福利時,應當注意社會福利和財富積累的適配,注重公平、效率原則(詹秀花,2017)。美國等西方國家通常以現金形式直接補貼,而我國大陸城市則更適合發放消費券,著重刺激消費和實體產業復蘇(岳經綸,方珂,2020)。
由上述文獻可以得到,國內外學者對于消費券政策研究主要集中理論層面,通過乘數效應、替代效應進行分析,而對實證部分有待補充。本文將通過整理武漢市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據凱恩斯消費理論構造模型進行定量分析,并針對實證結論提出政策建議,使得消費券對經濟的影響方面研究更加完善。
由于武漢因疫情存在長達一個多月的封城,其經濟受疫情影響最大,本文選取武漢為研究對象,具體分析其消費券對經濟拉動作用機制以及發放情況。
疫情暴發期間,武漢一個多月的封城、停工停產對其整體經濟造成極大的沖擊。為恢復疫情對企業帶來的無營業收入的資金壓力,武漢政府出臺一系列稅收減免等相關政策,但對于占據大部分市場的中小企業而言,市場需求的恢復速度直接決定中小企業的存亡。考慮到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偏好,武漢市政府選擇投放消費券來實現消費效用最大化,避免發放現金被居民儲存起來的不可控性。同時,由于消費券存在乘數效應,通過投放一倍量的消費券帶來數十倍的消費,在短期內支持中小企業復產復工,恢復消費市場活力。
即使隔離措施取消,線下市場的人員流動短期內也難以恢復繁榮,消費和服務員回暖速度緩慢。自2021年4月19日,武漢市政府陸續投放5億元的“武漢消費券”,分為餐飲消費券、商場消費券、超市(便利店)消費券和文體旅游消費券四類,以此撬動武漢消費,調動居民消費積極性。同時,結合線上發放、線上線下同時消費的方式,通過快速發展的電商平臺帶動線下實體店,加快小微企業轉型和市場需求恢復。
國內外學者針對2008年消費券在金融危機后的應用研究,發現消費券短期對經濟存在明顯提振作用,但長期是否依舊有益于經濟上行仍存在爭議。由此,武漢政府一方面將消費券分兩期投放市場,使得消費效用持續化。除此以外,由于第一期消費券投放時部分小微企業、實體商戶存在資金缺口,尚未參與第一期消費券投放,增加消費券的投放期數也能使消費券全面帶動武漢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旨在設計普惠性消費券,使更多消費者受益,消費者每月累計核銷消費券總額不得超過100元,兩期內累計核銷總額不超過200元。同時,設計限額領取也可以避免利用消費券違規套利的發生。
經過上述理論層面對消費券作用進行分析后,以凱恩斯消費理論為基礎構建回歸模型,實證分析武漢消費券的經濟效用。
本文樣本以2019年4月為時間節點,分為消費券發放前和消費券發放后,自國家統計局和湖北省統計局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月度報表數據。
同時,根據凱恩斯消費理論,收入決定消費,當人們收入增加時,消費會隨之增加。消費券不僅相當于為消費者增加存在一定使用期限的收入,也會使消費者消費掉一部分自由收入,從而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設定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為被解釋變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解釋變量,并引入虛擬變量。最后根據關于消費影響因素的其他相關文獻選取虛擬變量。本文變量設定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
本文通過對武漢市發放消費券對本地消費的影響,探究消費券在疫情后對經濟的影響作用。由此構建以城鎮居民人均消費為被解釋變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解釋變量的對數線性模型:
本文構建對數線性模型消除其異方差性,并在通過單位根檢驗后,對其進行回歸,得到回歸結構如表2所示。
表2 回歸結果
由表2中回歸結果可以看到,β1,β2的 P 值小于 0.01,是高度顯著的,且顯著大于0,可以認為收入對于消費是存在正向影響的,同時消費券的存在相當于增加居民部分收入,有利于擴大消費。
穩健性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β1、β2在10%水平下仍然顯著,并且系數為正,居民收入及消費券的存在對消費的影響仍然顯著,這與上文的實證研究結論基本保持一致性,所以可以表明本文的實證結果基本穩健。
表3 穩健性檢驗結果
本文結合前文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對疫情后武漢市消費券刺激消費的研究進行總結,并據此提出政策建議,為武漢后續以及其他城市發放消費券提供參考。
受新冠疫情影響,武漢市中小微型企業受創嚴重,在此背景下,市政府通過發放消費券重啟消費市場。本文研究消費券對武漢市經濟影響作用后得到以下結論:
(1)為回暖武漢經濟狀況,市政府在發布多項福利政策支持供給端的同時,大力發放消費券,從而加速需求端的回暖,推進經濟服務。由本文實證分析得出,消費券的發放相當于增加了居民收入,而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市場消費。居民在使用消費券的同時,額外帶動自有資金進行消費,從而在兩方面達到提振消費。
(2)消費券的發放往往是“精準投放”,并通過給予減免優惠、限時消費的措施,加快資金流動,直接達到刺激經濟的作用,由此消費券的見效是十分快的。武漢居民可以直接通過電商平臺領取四類消費券,并可自由選擇線上或線下核銷,完美對應超市、餐飲、商場等居民可以長期、多次消費的企業,有利于恢復消費信心、激活內需。
(3)武漢市通過發放消費券,以財政補貼而非增發現金的形式刺激消費,避免供給端與需求端失衡,市場由于貨幣量增多而引發通貨膨脹。另外,武漢市政府對居民發放消費券目的是為恢復受疫情沖擊的產業達到正常水平,而非通過消費券過度刺激經濟。同時,對于疫情后武漢市中小微企業而言,收入是決定其能否生存的關鍵,因此企業會推出各項優惠活動,更加配合消費者使用消費券,從而達到吸引顧客、增加消費的目的。
新冠疫情相當于對我國經濟做了一次壓力測試,而在發放消費券應對疫情沖擊的過程中,不僅反映了我國經濟的堅韌性,也體現了我國政府在引領經濟復蘇時的主導地位。本文以武漢市為例,研究新冠疫情沖擊導致市場失靈背景下消費券的經濟作用,基于上述研究過程和實證結論拓展至全國消費券政策效果,本文有三點建議:
(1)扶持財政實力不足城市發放消費券。城市消費券發放金額主要取決于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以及服務業在其經濟結構中占比。地方政府財政實力不強時,其在發放消費券過程中往往存在政府資金周轉困難,中央應增加財政轉移支付以幫助其實施消費券政策,或是允許當地政府提高負債率。此外,目前消費券發放對象主要是中等收入家庭,應當進一步完善消費券發放制度,降低低等收入人群領取和使用消費券的消費金額限制。由此,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收入水平制定相關政策,充分利用財政資金,有效發揮消費券對經濟的提振作用。
(2)完善消費券發放過程的法律法規,避免出現利用消費券套期,做到程序公開公正、透明。目前我國消費券基本上是通過電商平臺發放,但尚未在法律法規中對其資金流動、發放程序、核銷監督進行明確規定,存在利用消費券套利、暗箱操作等風險,當這種現象頻繁發生極易擾亂市場秩序。因此,作為在未來一段時間用來刺激消費的手段,我國應當針對消費券發放和核銷制定健全的法律體系,以保證發放消費券作為財政政策能有效調控宏觀經濟。
(3)針對不同類型消費券設定條款,加強對消費券的推廣。為使消費券更好作用于經濟,針對不同類型消費券所發放的城市以及適用的行業設計不同的核銷條款,最大限度使發放的消費券得到利用。同時,擴大消費券推廣范圍,多樣化發放和使用能使更多人群接觸到消費券,從而起到大力刺激消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