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佳,杭達明,楊百霞,倪 峰,沈 健,錢 霞
(南通市腫瘤醫(yī)院放療科,江蘇 南通 226361)
食管癌是一種原發(fā)于食管的惡性腫瘤,其典型表現(xiàn)為進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難,一旦發(fā)生轉移或侵犯鄰近器官,則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疼痛與被累及器官的相應不適。食管癌的致死率較高,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與安全。目前,國內(nèi)對于食管癌多采用個體化綜合治療原則,根據(jù)食管癌侵犯范圍不同而選擇治療方法。放療與化療是一種利用放射線或藥物治療腫瘤的方式,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在治療過程中殺傷腫瘤組織的同時,也會對人體正常組織造成一定傷害,尤其對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臟器功能與自愈能力隨著年齡增大而逐漸減弱,進行放化療更是進一步加重了對于機體組織的傷害,對預期壽命產(chǎn)生一定影響[1-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療預后的相關因素,為臨床治療提供更有價值的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南通市腫瘤醫(yī)院于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320例進行放化療治療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每3~6個月隨訪1次,隨訪時間截止至2021年4月,根據(jù)隨訪后患者生存情況將其分為死亡組(230例)與生存組(90例)。診斷標準:參照《腫瘤臨床診療指南》[3]中關于食管癌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經(jīng)病理活檢確診者;年齡 ≥70歲者;無其他消化系統(tǒng)腫瘤者;能夠進食或半流食者等。排除標準:合并腦、肝、腎等嚴重疾病者;合并有影響放化療的基礎疾病者;對此次研究不予配合者;入組前進行過同期或序慣化療者等。本研究經(jīng)南通市腫瘤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放化療治療,醫(yī)護人員主動了解患者病情,后根據(jù)其病情為其選擇相應的治療方式,包括三維適型與調(diào)強技術放療。累及野照射(IFI)放療范圍包括,患者食道原發(fā)病灶上下2~4 cm處和轉移淋巴結;選擇性淋巴結照射(ENI)治療范圍除肉眼可見病灶外,同時對區(qū)域淋巴引流進行預防性放療。放療劑量1.8~2.0 Gy/次,1 次 /d,5次 /周,總劑量為 56 Gy/28次 ~66 Gy/33次。在放療基礎上輔以化療,化療藥物使用替吉奧膠囊(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50,規(guī)格:20 mg/粒)口服治療,40~60 mg/次,2次/d,連續(xù)口服14 d,停藥7 d,21 d為1個療程,均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包括性別、年齡、臨床分期、全身功能狀態(tài)(PS)評分、腫瘤部位、合并疾病、放療技術、放療范圍、放療劑量、近期療效等。癌癥臨床分期以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wǎng)絡(NCCN)[4]臨床分期標準進行分期,分為T、N及TNM分期;PS評分參照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COG)評分[5]標準,0分表示患者可進行正常活動;1分表示患者可走動,但較為繁重的體力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2分表示患者可走動與自理,但無法進行任何工作。放療范圍分為IFI與ENI;近期療效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及無效,完全緩解為患者的所有靶病灶增強顯影均消失;部分緩解為患者的靶病灶直徑總和縮小30%及以上;無效為靶病灶直徑總和增加20%及以上或有新病灶的出現(xiàn)[3]。②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影響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療預后的危險因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影響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療預后的危險因素篩選采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以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死亡組患者TNM Ⅲ期、PS評分2分、腫瘤部位為胸下部、近期療效為無效的患者占比均顯著高于生存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影響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療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例(%)]

續(xù)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療后生存情況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TNM Ⅲ期、PS評分2分、腫瘤部位為胸下部、近期療效為無效均為影響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療預后的危險因素,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 1.820、1.340、1.354、1.986,均P< 0.05),見表2。

表2 影響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療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食管癌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確,但一般多認為其與亞硝胺化合物、長期吸煙飲酒、不良飲食習慣等諸多外界因素有關,該病有一定的遺傳易感性,若早期發(fā)現(xiàn)并進行及時治療,其預后效果一般較為良好,但由于其早期并無明顯癥狀,只可在進食時有一定的哽噎感或胸骨后異樣,極易被患者忽視,而到了中晚期則會有明顯的發(fā)生進行性吞咽困難、持續(xù)性胸骨后疼痛、背痛及明顯消瘦等癥狀,但此時往往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6]。
放療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放療主要利用放射線殺死癌細胞,以達到使腫瘤縮小或消失的目的,對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通過以手術治療為主結合放療與化療的治療方法,能夠使部分患者達到根治目的,而對于無法進行手術治療患者,根治性放療則可以有效延長患者預期壽命[7]。化療是一種全身治療手段,主要通過化學治療藥物滅殺癌細胞,是目前治療癌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與手術、放療一起并稱癌癥的三大治療手段,且對于有全身播散傾向的腫瘤和轉移的中晚期腫瘤患者具有良好的療效[8]。但由于化療藥物作為細胞毒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機體組織造成一定傷害,因此導致患者在放化療后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虛弱、乏力、頭暈等全身性反應,而針對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既往病史較多,身體機能的衰弱與合并病癥導致其無法耐受手術治療,僅能以放化療作為治療方式,更是進一步增加了放化療后的不良反應,對其預后產(chǎn)生一定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組患者TNM Ⅲ期、PS評分2分、腫瘤部位為胸下部、近期療效為無效均為影響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療預后的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TNM分期系統(tǒng)是現(xiàn)今醫(yī)學界最為通用的惡性腫瘤分期系統(tǒng),是基于腫瘤、淋巴結及遠處轉移3個維度對腫瘤病情進行評價[9]。TNM分期有助于醫(yī)護人員對于不同癌癥分期給出合適治療方案,并能有效判斷療效和預后,分期數(shù)越高,則代表腫瘤分化程度越高,腫瘤越發(fā)頑強,難以處理,治療效果越差,TNM Ⅲ期則代表患者腫瘤很難或根本無法采用手術進行切除,并已同時出現(xiàn)淋巴轉移和遠處轉移,屬于癌癥中晚期存在,即使進行放化療治療,也難以徹底根治,僅能對病情發(fā)展進行一定控制,再加之老年患者身體衰弱,更是進一步加大了放化療對于身體的傷害,對預后造成一定影響,使得患者生存率下降,故應對放化療方案和藥物進行優(yōu)化,選出患者最適的方案進行針對性治療[10]。PS評分主要用于評價患者的體力活動狀態(tài),能夠從患者體力來了解患者一般健康狀況,通常采用ECOG評分系統(tǒng),其中2分代表患者雖然能夠自由走動,且生活能夠自行打理,但患者已經(jīng)喪失日常工作能力,日間起床活動時間多于一半日間時間,代表患者體力狀態(tài)較差,無法承受治療帶給身體的不良反應,多數(shù)有效抗腫瘤治療方案無法實施,這也從側面表明老年食管癌患者病情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影響患者預期壽命,故應給予患者足夠的營養(yǎng)支持以滿足其營養(yǎng)需求,并協(xié)助患者進行適當?shù)墓δ苠憻挘岣邫C體承受能力[11]。食管癌腫瘤部位為胸下部又稱之為胸下段食管癌,其早期通常并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因此也較難以被患者發(fā)覺,但隨著腫瘤的逐步增大,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則有可能出現(xiàn)食道下端梗阻,而等到腫瘤逐步侵襲到胃底賁門時,則會出現(xiàn)梗阻加重或是消化道出血等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狀,但此時食管癌患者多已進入晚期,腫瘤已累及食管全周并突入食管腔內(nèi),手術切除率較低,即使進行放化療,也僅能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無法延長患者預期壽命,故應遵循“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原則,囑患者若出現(xiàn)食管梗阻則立即至醫(yī)院就診,完善其相關檢查,防止患者病情進一步發(fā)展,避免胸下段食管癌的發(fā)生[12]。近期療效為無效則代表放化療這一癌癥主要治療方案無法有效控制老年食管癌患者病情進展,必須輔以其他治療方案,但老年患者大多年老體衰,而對于癌癥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案對于身體的破壞性較大,疾病發(fā)展無法得到有效控制,老年食管癌患者的預期壽命自然大大縮減,應在為患者補充機體所需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同時,根據(jù)其自身情況選擇相應的化療方案進行治療[13]。
綜上,TNM Ⅲ期、PS評分2分、腫瘤部位為胸下部、近期療效為無效均為影響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化療預后的相關因素,臨床可通過對以上因素的篩選,為老年食管癌患者針對性制定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從而延長老年食管癌患者預期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