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韶蕓,肖玲,段德洪
(于都縣農業農村局,江西 于都 342300)
當前農業發展期間,有必要合理應用先進生產技術,發揮技術優勢,以此保障生產質量,提高產量。將綠色植保技術用于農業生產,不僅可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還能增強農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
推動農業的現代化發展不能局限于培育高產種子或者研發新設備,還要轉變農業生產理念,對原本的發展理念做出改變。過去江西省各地區農戶在農產品種植期間,為了提高農產品生產速度或者使農產品外形看起來更加美觀,會在生產時應用大量化肥農藥,雖然提高了作物的產量,但也導致了農產品營養價值的降低,或產品口感不好,部分農戶甚至會給農產品打蠟或上色,這類產品被食用后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食品健康問題,目前江西地區的農戶已經開始大力應用綠色農業與綠色植保技術,綠色農產品認證數量不斷擴大,可見綠色植保技術在該地區的有效發展。
江西省是全國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目前已連續多年實現了農產品的豐產豐收。因此,農產品能否滿足綠色與無污染要求十分關鍵。在農產品種植期間,農戶盲目噴灑農藥,雖然可以快速防治病蟲害,但農作物上也會存在農藥殘留,這就意味著產品安全性下降,與綠色植保理念不相符。在該理念支持下,農民在農產品種植時應采取環保且綠色的方式治理病蟲害問題,在解決農藥殘留問題的同時,可以保證農產品生產質量,符合國家倡導的綠色生產需求,能推進農業生態化發展。
可以說農業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保證社會穩定的關鍵。目前江西省雖然農業生產范圍廣闊,種植規模較大,且農產品產量很高,但依然存在著農藥殘留和化肥使用不當的問題。因農藥使用不合理,導致病蟲害出現了嚴重的抗藥性,影響了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比如蛾類蟲害因為抗藥性的提高而大面積蔓延,使區域內農作物出現了減產,甚至是死亡的現象,對區域內生態平衡造成了嚴重影響,不利于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為了保證農產品安全,在農作物種植期間應合理應用綠色植保技術,綜合化學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措施,以此改變過去以化學防治為主的措施,通過病蟲害控制系統的建立,減少化學藥劑的不當應用,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實施綠色植保技術期間,要求技術人員針對農業生產實際情況建立病蟲害檢測系統。該系統的功能主要體現在檢測農作物病癥與監測農作物生長動態。因此,植保工作人員應綜合分析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因素,確立檢測系統,系統建設要點具體如下:①記錄農作物的實際生長態勢。勘察農作物生長實際情況,具體記錄農作物發病時間、病情嚴重程度以及所采取的防治措施等信息,適配科學有效的防治經驗,即應當應用那些綠色植保技術防治蟲害,為接下來檢測技術的應用提供寶貴經驗。②科學對比數據。病蟲害監測系統建立的同時,依據所有病蟲害數據信息,和當前農作物生長情況進行對比研究,及時發現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解決方法,并將這一類問題整理為科學的參考方案,為后續病害問題的產生和控制提供科學參考依據,減輕農民種植壓力,促進農業生產與發展。③綜合運用。依據農作物種植實際情況,主動應用綠色植保技術,合理采取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做好農作物病蟲害問題的監管,引入植保技術使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結果更精確。
針對農作物的病蟲害問題,要求農戶聯合植保人員科學采取生物與物理相結合的防治措施,保證農作物健康成長。常見措施如下:①生物防治措施。即控制農藥使用量,避免農藥對土壤與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提高農作物自身抵抗力,采用食物鏈的方法,通過飼養蟲害的天敵來保證種植區域內的生態平衡。②物理防治措施。即應用殺蟲燈和其他燈光誘殺等措施,憑借燈光吸引害蟲主動靠近,再通過燈光誘殺的辦法消滅害蟲,以此抑制蟲害數量。
明確農業生產科學研究的工作內容,即對綠色植保技術展開綜合研究與分析,使其高效用于農業生產實踐。這就需要分別從農作物生長規律、生物防治、生態系統平衡等角度出發,探究綠色植保技術在綠色農業生產中的有效應用,明確該項技術作為主導技術,能夠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現生產模式的推廣。還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采用合理的方式建立綠色植保技術研究體系,并從以下幾方面工作入手,實現農業生產科學研究的深入:①充分了解當地農作物的實際生長情況,以大數據分析的方法分析農作物生長態勢,為接下來農作物種植奠定基礎。②熟練掌握農業科研技術,推進農作物種植的智能化發展,實現農作物種植自動化管理與遠程控制,建立數字化農業生產模式。③政府職能部門成立農業科研小組,聘請具有專業能力且掌握專業知識的人員,及時展開農作物生態鏈分析工作,提升農業種植管理水平。④針對遠程農作物生產,有必要加大對防護結構端的建設力度,合理應用GPS與GIS等技術,確立農作物綠色防控體系,確保農業生產的有序進行。
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將綠色植保技術用于農業生產,加大投資力度,編制科學生產方案,明確防治策略,使綠色植保技術的優勢得以發揮。在制定農業生產方案的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幾項工作:①應用綠色植保技術的同時應基于國家綠色農業發展需求,構建綠色農業生產體系,將綠色培育和綠色灌溉融入其中。②農作物生產時合理應用生物鏈自主恢復防護法,做好土壤與空氣的凈化處理,將綠色植保技術發展為服務手段。③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引導農民了解綠色植保技術的應用意義,避免技術對農業生產的不良影響。④農業部門應做好土壤檢測工作,充分了解種植區域的實際土壤情況,對農作物種植與生產期間可能遇到的問題加以預測,同時提出預防措施。
從2017年開始江西省陸續建立早稻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示范點6個,每個示范點面積均已達到1000畝,輻射帶動面積高達6萬畝。這些示范點在農業生產期間主要采取了稻田耕漚滅螟、秧田超級送嫁藥、太陽能殺蟲燈、性引誘劑、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
為了實現綠色植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實踐應用,相關工作人員應充分意識到技術推廣的意義,潛移默化地提高農戶應用植保技術的意識,向其普及綜合防治知識。加大植保技術宣傳力度,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利用互聯網宣傳綠色植保技術要點。積極開設相應的培訓課程,定期舉辦植保技術培訓活動,針對農藥過度使用的危害性、如何正確使用農藥、病蟲害防治措施、植保技術應用關鍵等內容做出講解,引導當地農戶采用正確的方法提高農作物產量,促使農產品生產朝著綠色與安全的道路發展。
為了加大宣傳力度,江西省特別組建了植保植檢局綠色植保防災減災團隊,團隊內現有博士1人、碩士11人,他們針對農業生產期間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帶領植保人員展開了實驗研究與示范推廣工作,最終成功取得了諸多創新性成果,為保障江西省糧食安全與農產品供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總而言之,應用綠色植保技術期間,應結合農產品實際生產現狀與消費者需求,針對農藥成分殘留與農作物自身病蟲害防治問題,正確應用綠色植保技術,建立農作物監測系統,降低農作物發病概率,加強農業生產科學研究,制定科學方案,保障農業生產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