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峰
中共蘭州市城關區委黨校,甘肅 蘭州 730030
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脫貧攻堅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省“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和最重要的工作大局,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以敢死拼命的犧牲精神,自我加壓、精銳出戰,全力以赴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是一項沒有退路和彈性的工作。對甘肅省來說,這更是一場大仗、硬仗甚至是惡仗,甘肅要充分認識到甘肅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異常的艱巨性、復雜性和緊迫性。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3年視察甘肅時就強調,“著力推進扶貧開發,盡快改變貧困地區面貌。”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曾經多次來甘肅視察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胡春華副總理分管扶貧工作后,第一時間第一站就是到甘肅調研。還有楊曉渡書記擔任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后首次離京,也來到甘肅省調研扶貧領域作風治理。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不到兩年時間,正是最吃勁的時候,必須堅持不懈做好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尤其可見中央領導對甘肅的殷切期望和關心支持,必須以非常之舉抓好脫貧攻堅這件頭等大事。
一方面,貧困人口總量大。據甘肅省扶貧辦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省未脫貧人口由2017年底的188.67萬人減少到111.05萬人;全省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底的9.56%下降到5.63%”。雖說全省貧困發生率下降了3.93個百分點,但是,其中甘南州、臨夏州只下降了5.18個百分點,還有隴南、定西、天水三市的一些縣需要脫貧的人口還是很多。因此,甘肅省的脫貧任務還是很重的。另一方面,時間時限很緊迫,雖然向中央交賬的時間是2020年,但最后一年主要是掃尾、驗收,實際上有效的工作時間滿打滿算也就不到一年。目前,全省還有111萬人未脫貧,真是一天都不能耽誤、一刻也不能懈怠。
自然和基礎條件差暫且不論,單從產業扶貧的角度看也是難上加難。從群眾增收上看,有50%的貧困家庭沒有增收產業或產業培育效果不明顯,有增收技能的勞動力只占34%。例如:全國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定西市,還有23.95萬貧困人口沒有脫貧,主要是一些邊遠山區貧困人口、殘疾人、孤寡老人、長期患病者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人口。甘肅省像定西這種貧困因素的地區還是很多。從脫貧穩定性上看,全省已脫貧人口中,需要鞏固提高的還有17萬戶74.5萬人,比未脫貧人口的1/3還要多,尤其明顯的是深度貧困地區。中央提出的“防止返貧與繼續攻堅同等重要”的要求,對甘肅省而言,更具有現實針對性。
實事求是地說,這幾年,甘肅省各級在脫貧攻堅上做的工作不可謂不多,花的力氣不可謂不大。但中央考核的內容多了、方式變了、尺度嚴了這是事實,對照四川這個全國脫貧的標桿,工作的軟肋和短板確實很多。中央第一巡視組在2018年10月17日至11月30日,對甘肅開展了脫貧攻堅專項巡視。2020年年初,向省委反饋了4大類10個方面30個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點得都非常精準,其中,反饋最多最突出的還是產業扶貧措施單一、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小額貸款政策走樣、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數量少、輻射帶動作用有限等。這些問題概括為一條,就是中央指出的責任、政策、工作沒有落實到位,從中也說明以往的幫扶措施沒有真正做到精準聚焦,沒有落細攻堅到位。
總體來說,當前甘肅面臨的形勢之緊、任務之艱、時限之急是不言而喻的。脫貧攻堅是“百年目標、全黨使命”,惟其艱難、方顯擔當。
2017年以來,新一屆省委把脫貧攻堅提到一個新的高度,甘肅省委省政府騰出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進行研究謀劃。省委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的部署要求,進一步研究和完善全省脫貧攻堅的頂層設計,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概括起來,就是夯實“五個基礎”:精準幫扶基礎、產業扶貧基礎、各方責任基礎、基層隊伍基礎和工作作風基礎。
這“五個基礎”,應該說涵蓋了脫貧攻堅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工作,其中,精準幫扶基礎是前提。主要的工作就是“一戶一策”,這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特別是推進產業扶貧最重要的抓手和載體,完全改變過去那種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更加注重體現幫扶的精準性和可操作性。各方責任基礎是關鍵。這主要是解決過去那種責任體系不健全特別是條理上的責任不明、各自為政打亂仗,以及省級領導和基層幫扶力量“兩頭”責任都不夠明確、不夠落實的問題,要夯實各方責任基礎,就是要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條塊結合、省級領導統籌的責任體系。基層隊伍基礎是支撐。這主要是鄉和村這兩級奮戰在脫貧一線的干部隊伍,2019年以來省里圍繞提高能力水平、改善生活待遇,對駐村幫扶力量進行調整配強,分層分級開展大規模的培訓和外出學習考察,想方設法解決用車、食宿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為大家提供安心工作的環境條件。工作作風基礎是保障。目前,對甘肅脫貧攻堅是“萬事俱備、只欠作風”。2020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專門印發了脫貧攻堅幫扶工作責任清單、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成員責任清單及問責辦法,以責任倒逼工作落實。就是要以扎實過硬的作風,確保工作落地見效。“五個基礎”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還是要夯實產業扶貧基礎。可以說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其他四個基礎很大程度都是服從服務于產業扶貧這個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一批”,第一個就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中央強調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最主要的是保障貧困群眾要有穩定的收入,這背后就是要靠產業來支撐。甘肅的地理位置和實際經濟發展情況就是自然條件差、產業薄弱。根據原甘肅省農牧廳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省的貧困人口中需要產業扶持的有34.65萬戶143.98萬人;超過一半的貧困村沒有龍頭企業帶動;有1346個貧困村還需要再建1個合作社,81個貧困村需要建設2個合作社;全省貧困村中還有2882個集體經濟‘空殼村’,占到集體經濟總數的39.7%”。因此,基礎設施薄弱、產業扶貧措施單一已成為甘肅脫貧工作繞不開、躲不過的大事難事。
思路清晰后,關鍵在于抓落實。全省上下要發揚敢死拼命的精神,要苦干實干,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如期同全國一道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讓全省2600多萬群眾同全國一道步入小康社會。
按照條塊結合、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省級領導牽頭抓總的工作思路,把“條”上的責任層層落實到位,貫通到底,發揮好“風箏線”的作用。在“塊”上,市州一級要發揮好承上啟下、溝通協調的作用,加強對本地區脫貧攻堅的統籌謀劃,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縣一級是責任鏈條中最關鍵的一環,舉足輕重,除抓好黨建之外,最大的事情就是脫貧攻堅,要真正擔好“前線指揮部”的職責,緊貼一線,全力以赴統籌資源,對縣內各貧困鄉(鎮)和貧困村的情況要了如指掌,確保把資源用到刀刃上,重大事項一定要親自上手,親自見面、親自協調、親自盯辦,不能當“甩手掌柜”。脫貧攻堅的最前沿是鄉村,要真正撲下身子抓落實。
在全面脫貧工作中,既要高位推動脫貧工作,也要有效發揮基層組織“神經末梢”的作用。要善于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在基層治理上,特別是要用好村民自治這個有效法寶,村里的事讓群眾自己說了算,以身邊人宣講身邊事,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達到扶貧扶志的效果;還要利用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和村規民約抵制歪風邪氣,破除陳規陋俗,整治不合理的“天價彩禮”等問題,致力緩解因婚致貧、因婚返貧的現象。
全省各級干部要真正帶著責任把全面脫貧工作做實做細做深,在脫貧工作中探索創新、打造亮點,總結出叫得響的甘肅脫貧經驗。切實嚴格執行督查考核機制管理辦法,既要嚴肅查處不作為、亂作為的人和事,也要樹立一批創新實干的先進典型,形成良好的脫貧工作導向和氛圍。
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全面完成脫貧目標任務、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到了攻堅拔寨、決戰決勝的緊要關頭。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好,把全國兩會精神落實好,以只爭朝夕的勁頭和敢死拼命的勇氣,全力以赴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如期打贏甘肅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