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鋼
平度市水利水產局,山東 平度 266700
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生命線,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治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我國當前面臨的突出水問題是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和水生態損害,明確提出了新時期治水方針——“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將節水作為解決我國現存水問題的重要舉措和根本出路。
平度市地處山東膠東半島西部,區劃面積3175km2,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縣級市,常住人口137.89萬人,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3.1萬hm2,其中節水灌溉面積18.8萬hm2。平度市本地水資源短缺,年均降水量640.3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1944萬m3,其中地表水31277萬m3,地下水25588萬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454m3,僅占全國人均的17%,年內降雨分配不均,年攔蓄水資源的70%集中在6-9月豐水期,豐、枯年份總量相差很大,特枯水年工農業用水匱乏。[1]
隨著平度市搶抓“青島突破平度攻勢”重大機遇,奮力打造青煙濰城市群“會客廳”,城市發展全面突破崛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面臨人口資源環境矛盾約束,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生態用水的需求都將會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必須加快轉變治水思路,堅持節水優先,采取一系列措施使人和水的關系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使有限的水資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持續的支撐,為城市發展提供基本保障。[2]
平度市節水型社會建設成效顯著,于2019年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以水定城、以水定產,嚴格落實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論證制度,將水資源承載能力作為全市產業布局、結構和規模最大剛性約束。把節約用水作為水資源開發利用前提,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推動人水和諧發展,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平度市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構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體系,把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把建設節水型社會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內容。[3]平度市深入貫徹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建立市、鎮(街)、村三級治水節水管理和考核機制,把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方面,強化部門協作,將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體系。
公共機構、企業、社區、學校等節水載體建設是節水型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撬動全社會節約用水的有力支點。[4]平度市堅持把節水載體建設作為創建節水型城市的重要舉措,持續推進節水型居民小區、節水型企業(單位)、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等節水載體創建工作,進一步鞏固節水型城市工作成果。實地深入用水單位,開展節水宣傳,推廣節水工藝及節水器具,指導督促企業開展水平衡測試工作,幫助企業(單位)節水增效。青島啤酒三廠、平度師范學校、星光華府社區、機關幼兒園等一批省級節水載體陸續成功創建。
1.嚴格取水許可制度。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產。對全市自備水源用水單位全部進行取水登記,加強對重點用水戶、特殊用水行業用水戶的監督管理。
2.嚴格計劃用水管理。嚴格遵守用水定額,科學合理下達年度用水計劃,所有辦理取水許可證的自備水源取用水戶和城鎮公共供水管網內年用水量1萬m3以上的非居民用水戶均納入計劃用水管理范圍,計劃用水覆蓋率100%。
3.嚴格落實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嚴格執行水利部《計劃用水管理辦法》,利用水價杠桿撬動節水,按季度核定用水單位用水量,推送稅務部門作為收取水資源稅依據。根據用水戶超計劃用水情況及時給予警示,同時督促、指導其開展水平衡測試,查找出超計劃用水原因,不斷挖掘企業節水潛力。
1.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2019年,投資1333萬元實施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改革面積2.53萬hm2,通過完善配套設施、對現有機井進行信息化建設、建設鎮級和村級農田灌溉管理平臺等措施,充分調動農民節水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農業節水。
2.農村生活供水飲水安全能力提升。投資18.2億元啟動黃水東調承接工程平度段,管線全長64km,建設加壓泵站1座,預計2021年正式通水,年引水量1700萬m3,保障城鄉供水安全;對232個村莊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通過管網改造、水源優化等措施,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輿論宣傳機制,平度市充分利用“3·22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和“城市節水宣傳周”等重點宣傳節點,通過線上和線下雙渠道,利用宣傳單頁、報紙、微信公眾號、宣傳橫幅、電視節目等多種宣傳媒介開展節水宣傳工作,全方位宣傳普及用水節水知識,充分調動廣大用水單位和居民節約用水的積極性,增強全民節約用水意識,營造人人知節水、個個愿節水的濃厚氛圍。
對部分用水單位與個人來說,對資源有限性認識不充分,沒有意識到水是十分緊缺的資源,以為節約用水就是簡單的節省支出,節約用水和新發展理念理解不夠,缺乏節約用水主動性、自覺性。
平度市嚴格實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計劃)累進加價辦法,但目前水價仍未反映出水資源緊缺程度,水費支出在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總支出中占比仍很低,通過節水減少的成本對居民和企業來說影響不大,從經濟角度看,缺少節水的動力。同時,平度市財政貧乏,缺少支持節水型企業或者單位發展的政策性文件或財政補貼,缺乏節約用水相應的激勵政策。
《水法》中雖然對節約用水基本制度有所明確,各地區也根據實際制定相應的節水條例和辦法,但全國層面的關于節約用水工作的配套法規尚未出臺,節約用水制度強制性不夠、落實不全面。
政府應打破“多龍管水”職能條塊分割,積極探索建立供、排、治一體化的大水務管理格局,實現“一龍管水”的水務一體化,統籌取水、用水、排水、污水處理回用等各個環節,不斷提高水務服務質量與效率,優化配置、節約保護全市水資源。
政府加大對節水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節水管理機構和人員編制,加大對節約用水資金的投入,建立健全節水獎懲機制,從水資源稅、超計劃加價水費及污水處理費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作為節水專項資金,專項用于節約用水獎懲與宣傳。積極探索“節水信貸”,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創新貸款政策,對節水型企業或者節水項目給予優先放貸或者放寬貸款條件,形成一股節約用水的內生動力。[5]
解決目前存在的水問題,需要法律法規的支撐和保障。國家層面應盡快出臺和實施更為嚴格、細致的節水法律法規,完善節水法律法規體系,從內容上完善節約用水法律制度及相關配套制度。[6]
節約用水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堅持節水優先、人水和諧發展是平度市破解水資源短缺發展瓶頸的根本出路,必須將節水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