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娜
中共崇信縣委黨校,甘肅 崇信 744200
農村“廁所革命”“垃圾革命”“風貌革命”事關老百姓的切實利益,是改善農村環境質量、保障群眾身體健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重大舉措。
把改廁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突出群眾主體,按照“有序推進、整體提升、建管并重、長效運行”的思路,采取改造提升、改建達標、配套新建等多種方式,探索糞污綜合利用,高質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因地制宜選擇改廁模式,統籌考慮群眾意愿和承受能力,堅持建管并重,積極開展“廁所革命”整村推進。
長遠規劃,構建明確清晰的垃圾分類制度,對垃圾分類的具體標準、處置流程、實施方式、監管手段、責任落實等各環節作出精細有效的制度安排,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制度落實,強化工作倒逼效應。垃圾分類不等于垃圾治理,更不等于垃圾減量,“垃圾革命”要立足于不斷提升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要樹立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治理理念,通盤考慮縣城和縣域內鎮村數量、人口規模、運距條件、現有設施處理能力、未來發展因素等,選擇符合環保要求、成熟可靠、無二次污染的垃圾處理工藝,建設無害化垃圾處理設施。
鄉村風貌是一個地方最能夠打動人心、嵌入記憶的符號。在鄉村規劃建設中,要盡可能地體現和保護一個地方的自然風貌和地域特色,堅持“一村一貌、一戶一景”,努力實現農村風貌革命性變化。
1.要突出重點。堅持整體規劃,按照輕重緩急,分步實施,突出重要節點,根據不同村莊的村情民俗、歷史文化、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要素,對建設什么類型的村莊在目標上要有一個明確清晰的定位。要根據村情實際,因村施策、分類指導、差異化打造。
2.要突出特色。深入挖掘當地的民俗、歷史、產業、文化內涵,把地域文化特色和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規劃設計中,加強對自然資源、傳統村落、古樹名木等文化遺址的保護,使美麗鄉村與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完美融合,力爭做到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點,讓群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3.要突出細節。細節決定品質,細節決定成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表面上看似一些簡單瑣碎的小事,但實際操作起來并不簡單,一些工作需要下足“繡花”功夫,才能出精品,達到理想效果。
污染防治事關群眾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從目前情況來看,農村生活污水、廢舊農膜和畜禽養殖廢棄物是農村污染的主要來源,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堅決予以整治。
要結合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加大河渠溝道、餐飲行業污水排放監管整治力度,把生物措施、農藝措施與工程措施結合起來,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要健全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長效機制,探索形成符合農村實際、管理方便、運行穩定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路徑和模式,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污水污染問題。要深刻汲取“非洲豬瘟”疫情教訓,引導農戶規范處理污水,堅決防止用泔水飼喂家禽引發新的疫情。
完善農膜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建立地膜殘留監測點、廢舊農膜回收點,實現回收網點鄉(鎮)全覆蓋。大力推廣一膜兩用、適時揭膜、機械拾膜等技術,全面落實地膜“以舊換新”機制,引導群眾集中清理田間地頭、村莊周圍、公路沿線的廢舊農膜,不斷凈化土壤環境。要以資源化利用為方向,以蔬菜種植集中區、流通集散地、倉儲庫區為重點,加快培育尾菜處理利用企業。
加快發展綠色循環農業,全面推廣集畜禽養殖、有機肥生產、果蔬種植于一體的清潔養殖模式。
近年來,雖然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鄉村振興的目標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要緊盯薄弱環節,整合項目資源,加快彌補完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要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編制實施,加強縣域鄉村規劃編制管理,因地制宜編制村莊建設規劃。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要明確當地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現狀,考慮好基礎建設、生態保護、產業發展等重大問題的解決方案,確保規劃符合實際,目標合理可行。要完善規劃編制機制,推行政府組織領導、村委會發揮主體作用、技術單位指導、農民參與的村莊規劃編制體制。要把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規劃同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等有機銜接起來,把市、縣、鄉、村四級城鄉建設規劃有機銜接起來,把農村改廁、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等具體工作計劃有機銜接起來,努力構建多規合一、重點突出、梯次推進的綜合性、系統性、全域性規劃格局。
交通等部門要搶抓國家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重大機遇,積極匯報銜接,爭取實施一批自然村通硬化路、窄路加寬等項目,加快道路維修、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等工程建設,力爭實現村社道路硬化全覆蓋。鄉(鎮)公路管理站要充分發揮作用,嚴格落實管護責任,全力做好道路巡查、維修養護等工作,確保道路安全暢通。
財政對農村村級公益性設施管護適當給予資金補助,并積極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切實解決公益性設施管護難題。要健全完善公益性崗位選聘制度,優先考慮建檔立卡貧困戶、零轉移就業家庭、失地農民和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擔任村級公益性崗位人員。要加強公益性崗位人員的考核管理,健全完善績效考核和進退機制,對工作認真負責的適當提高報酬標準,對職責履行不到位、群眾不滿意的堅決調整,確保公益性崗位的作用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