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
兒童肺炎是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支原體和流感病毒是其主要病原體。患兒免疫水平較低,臨床疾病多,發病率也呈明顯上升趨勢。小兒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哮喘,部分患兒還可出現肺部喘息[1]。如對兒童癥狀處理不得當,容易合并更嚴重的并發癥,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死亡。小兒肺炎主要由呼吸道細菌、病毒及其它病原體引起。常規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可迅速改善肺炎患兒的呼吸功能,但在全身應用時副作用較大,臨床應用受到限制。布地奈德也是一種糖皮質激素,但它具有高效的局部抗炎作用,而且相對來說對身體的傷害較小。布地奈德在治療嬰幼兒肺炎的臨床應用已有廣泛研究,研究表明,布地奈德的抗炎作用明顯優越于其他類型的糖皮質激素,因為布地奈德對糖皮質激素受體具有很強的靶向作用,能被霧化吸入到肺內,藥物微粒可以沉積于氣道黏膜表面,延長有效藥物維持時間,對抑制腺體分泌,控制炎癥,修復炎癥損傷氣道具有積極作用[2]。布地奈德治療小兒肺炎的肺組織特異性強,血藥濃度低,副作用少。另外,小劑量布地奈德對嬰幼兒肺炎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全身反應弱,不良反應少,安全性得到廣泛認可[3]。本研究選擇本院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68 例小兒肺炎患兒。隨機分組,常規組采取常規方法治療,干預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法治療。分析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法治療小兒肺炎的效果觀察,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68 例小兒肺炎患兒,隨機分為常規組與干預組,各34 例。常規組年齡最小7 個月,最大7 歲,平均年齡(3.45±1.27)歲;病程最短3 d,最長15 d,平均病程(5.67±3.11)d;男19 例、女15 例。干預組年齡最小8 個月,最大7 歲,平均年齡(3.51±1.88)歲;病程最短3 d,最長14 d,平均年齡(5.63±2.79)d;男20 例、女14 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采取常規方法治療,控制感染后,常規組積極進行常規的專科治療,青霉素或紅霉素為首選,必要時應用廣譜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同時保證熱量供應,供氧治療期間以鼻導管吸氧為主,加強呼吸道管理及對癥治療,不采用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干預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取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法治療,劑量0.5~1.0 mg/次,2 次/d,維持量0.25~0.50 mg/d,2 次/d,療程5~7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咳嗽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患兒肺功能指標(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水平、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 反應蛋白。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兒童體溫恢復正常,主要癥狀、體征消失,X 線檢查顯示胸影消失;有效:兒童體溫恢復正常,主要癥狀、體征明顯改善,X 線檢查顯示胸影消失或明顯縮小;無效:如不能改善甚至惡化主要癥狀和體征,X 線檢查顯示胸影無縮小。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 反應蛋白比較 治療前,兩組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 反應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干預組的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高于常規組,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 反應蛋白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 反應蛋白比較()

表1 兩組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 反應蛋白比較()
注:與常規組較,aP<0.05
2.2 兩組咳嗽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干預組的咳嗽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5.21±1.34)、(7.34±1.51)d,均短于常規組的(7.21±1.56)、(9.12±2.5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干預組顯效20 例,有效14 例,無效0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34/34);常規組顯效15 例,有效11 例,無效8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6.47%(26/34)。干預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067,P<0.05)。
肺炎是兒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特別是病毒性肺炎。最近研究證實,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氣道炎癥是引起支氣管哮喘高反應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沒有喘息癥狀的兒童中,病毒感染也能直接引起氣道炎癥和氣道黏膜損傷,還能作為過敏原引起氣道過敏性炎癥,上述雙重炎癥刺激可引起氣道高反應,引起支氣管痙攣,所以肺炎兒童除了有發熱、咳嗽等癥狀外,多伴有哮喘、咳痰、喘息。目前國內外對兒童哮喘的最佳治療方法為霧化吸入療法。考慮到嬰兒肺炎(特別是哮喘兒童)常常伴隨氣道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本研究們嘗試用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來治療炎癥[5,6]。
布地奈德是一種新合成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其右腎上腺皮質激素受體結合力強,具有抗炎作用。霧化吸入后可達到全肺,可抑制氣道高反應,減少腺體分泌,修復氣道,達到平喘[7]。布地奈德混懸劑是目前唯一霧化吸入的藥物,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支氣管哮喘治療藥物,非特異性抗炎性和抗敏性強于地塞米松20~30 倍、氫化可的松600 倍、丙酸倍氯米松2 倍,小劑量可產生明顯療效[3]。若全身用藥,激素具有嚴重的全身副作用,限制了激素的臨床應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劑量低,吞咽時有較強的肝首過代謝(90%),全身作用極小,吸入安全性已被廣泛證實。患兒吸入時間為5~7 d,療程短,無不良反應。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安全有效,無痛,操作簡單[8]。
本研究治療后,干預組的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高于常規組的,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 反應蛋白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的咳嗽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常規組的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兒童肺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氣道高反應性和氣道炎癥反應,因此對兒童肺炎的臨床抗炎治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臨床研究顯示,僅用大環內酯類藥物抗炎治療效果不佳,對兒童的病情沒有明顯的改善,兒童易出現肺不張、胸水等癥狀。這對兒童的生命和安全構成嚴重威脅[9]。作為一種腎上腺皮質激素,布地奈德能與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對兒童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有利于藥物進入血液中,可以直接到達感染較重的部位,同時抑制氣道的高反應性,減少腺體分泌,修復氣道,有效緩解哮喘癥狀,作為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有效藥物,布地奈德的抗過敏性比地塞米松強10 倍以上,因此小劑量的布地奈德可以取得更好的療效,霧化治療劑量小,對患兒副作用小,霧化吸入安全性高,療程短,非常適合嬰幼兒使用[10]。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法治療小兒肺炎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兒的肺功能,控制肺部炎癥,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