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會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展。”“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而不是一種外在的附加任務。”因此,德育應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著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促進各方面和諧發展。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現在簡單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一、在識字寫字中滲透德育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往往把識字教學看作老師在前面一遍一遍地教字,學生在下面一次又一次地讀字、記字,把寫字教學看作學生對著課本一次又一次地抄字,老師只把學生當作識字寫字的“機器”,全然不顧學生自身的需求,不顧學生學習興趣及能力的培養,只是一味地把這些字“灌”進學生的腦海中,違背了一般的教育教學規律,忽視了學生思想品德和審美情趣的培養。我們知道,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不僅形體優美,而且結構講究對稱又富于變化,同時追求嚴整又不失靈活,體現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因此,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漢字本身的筆畫、結構和形體等特點滲透德育,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所學漢字的特點,再讓他們在討論交流中分析這些漢字與做人處事之間的關系,將識字、寫字教學同育人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筆畫、結構等,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團結友愛、謙讓互助、集體主義等方面的教育。
比如,在教學“婆”這個生字時,我故意將“婆”字下半部的“女”那一橫寫得很短,讓人一看上去下面的“女”像被什么壓得喘不過氣一樣。再讓學生跟寫得規范的“婆”相比較,看兩種寫法有什么不同,哪種寫法好看。通過一番比較學生知道了:要寫好“婆”這個字,寫好下面的“女”是關鍵,一橫要長,要將上面的“波”托住,這樣這個“婆”字才站得穩,立得正。由此,我進一步點撥:漢字也和我們人一樣,它們由兩個字或三個字組成一個新字,就像我們的家庭一樣,要相互團結、合作,互相謙讓,互相幫助,這樣的家庭才會和諧而美好。再如在教學“人”字時,我讓學生明白,這個字雖然是由一撇一捺兩筆組成,但要寫好這個字卻不易,因為它的結構是相互支撐、互相依靠的,只有這兩筆相互合作,共同支撐,才能讓這個“人”字穩穩當當地站立。
二、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教學內容都涉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歌頌和贊美祖國壯麗山河的文章。因此,教師在通過閱讀教學滲透德育的過程中,需要將德育內容與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而后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析和解答。此外,教師也需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適當予以解答。這樣能在閱讀教學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升華學生對文章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軍神》時,可以提出問題:沃克醫生是怎么發現劉伯承是軍人的?后來為什么稱他為“軍神”?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同學交流得出:劉伯承具有鋼鐵般的意志。再如教學《鳥的天堂》時,除了感受人與自然和諧之美,還要增強孩子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和增強環保意識的教育,所以在預習新課時,筆者就針對五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引導孩子去調查鳥的天堂的傳說、資料及圖片,借助課文插圖探尋河、樹、人、鳥的關系,展現出課文內容,也展示了德育的魅力。在課堂上利用重點語句解讀或朗讀來滲透德育,可以讓學生熱愛鳥的天堂,進而延伸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學生在感悟文美的同時,思想得到升華,環保意識增強,道德水平得到提高。
三、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
要強化學生德育養成,筑牢學生的德育根基,我們不止要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德育認知,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自愿認同的基礎上將德育規范逐步融入自己的思想。要做到這一層面,語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是個很好的抓手。因為德育養成與生活環境息息相關,而寫作來源于生活,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并通過思考和寫作的內容的評估,反映他們的道德品位,這有利于教師進行適當的教育和指導。因此,寫作教學中的德育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作文評價階段,也是進行德育的好時機。可以通過作文評價反思作文內容,引起學生的重視和思考,進一步強化德育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完《慈母情深》《父愛之舟》后,我讓學生也嘗試著寫寫自己的父母,寫寫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感人故事。在作文中,有學生寫道:“親愛的媽媽,最近我們學習了關于父母親的課文,我才深深地體會到父母親是如此的偉大。想想平時,面對您對我的愛,我總是理所當然地接受,有時,我心情不好,還要跟您發脾氣,想想真是太不應該了。如今我也長大了,您不要再事事為我操心,我也會幫助您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擔起一定的勞動責任,因為我也是家庭中的一員。”不難發現,通過習作,學生對父母的愛也加深了。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通過教學活動滲透德育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意識到榜樣的力量,以身作則,利用良好的思想道德、優雅文明的舉止等發揮榜樣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滲透德育的方法,將語文教學與德育融為一體,提高德育滲透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