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團仙
摘要:目的 探究綜合護理干預在四肢創傷骨折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對我院2018.9-2019.9收治的60例四肢創傷骨折術后疼痛患者展開對照研究,將其分為護理1組(綜合護理干預)與護理2組(常規護理)各30例,分組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探討實施不同護理對護理效果的影響。結果 干預前研究對象的VAS(視覺模擬)、ODI(功能障礙)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1組干預后VAS、ODI評分均低顯著比護理2組低(P<0.05),干預前研究對象的SDS(抑郁自評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護理1組的SDS、SAS評分顯著比護理2組低(P<0.05),與護理2組護理滿意度(80.00%)相比,護理1組(96.67%)顯著較高(P<0.05),干預前研究對象的SF-36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干預后護理1組各項評分均高于護理2組(P<0.05)。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突出,能夠快速緩解四肢創傷骨折術后患者多的疼痛,并減輕其不良情緒,患者滿意度高,為預后提供保障,提升生活質量,此方法值得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四肢創傷骨折;綜合護理干預;疼痛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2--01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運轉,眾多建筑及交通設施逐漸完善,從而導致四肢創傷骨折發生率也在逐漸增高。目前臨床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案,其中術后疼痛屬于骨折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由于受到超越限制的疼痛,使眾多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同時也降低術后康復效果。基于此,臨床護理模式逐漸全面化,在此環境下研發綜合護理模式,且逐漸廣泛應用于四肢創傷骨折術后疼痛患者。綜合護理模式護理核心在于全面性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化護理服務,從而緩解患者疼痛,提高預后效率。本研究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納入的60例四肢創傷骨折術后疼痛患者均為我院2018.9-2019.9所收治,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護理1組與護理2組各30例,均經過患者知情同意,兩組基本資料相比無差異(P>0.05),見表1。
納入標準:(1)研究對象基礎信息完整,參與整個實驗步驟。(2)依從性較高者。(3)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檢查(X線)確診為四肢創傷骨折。
排除標準:(1)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或者交流障礙者。(2)具備凝血功能障礙、肝腎疾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者其他位置骨折者。(3)中途因各種原因退出者。
1.2 方法
護理2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告知患者四肢創傷手術的注意事項、治療方案及治療預后效果,使其深入了解該疾病的手術重要性,并對其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改善患者負面情緒,依從治療及護理依從性。
護理1組實施綜合護理模式,具體如下:(1)疼痛評估,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詳細掌握患者基礎資料,如文化水平、職業、及家庭背景,并在術后根據患者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時間實施全面性評估,從而根據患者基礎資料及疼痛癥狀進行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2)綜合評估患者疼痛狀況,針對輕度疼痛患者,可采用熱敷、轉移注意力、按摩等方式緩解疼痛;針對中重度疼痛患者,應遵醫囑給予針對性止痛藥物,從而促進其肌肉方式,提高舒適度。(3)心理護理:患者手術完畢后護理人員應采用溫柔、耐心以及和諧的態度進行交流,拉近護患關系,獲得患者信任,從而體改其治療依從性及積極性。(4)體位護理:護理人員依據患者手術部位,進行指導其改變體位,促進臥床舒適度,同時定時為患者進行翻身護理,促進血液循環,防止長期受壓導致背、臀部出現壓瘡。(5)營養干預:醫護人員對患者術后機體營養情況加以全面評估,同時為其制定出科學有效的飲食計劃。保證患者每天能夠攝入足夠的營養,以全面加強其自身免疫能力,幫助患者恢復機體健康。(6)功能鍛煉:受試者完成手術之后,醫護人員依照其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出科學化鍛煉方案。指導病患進行鍛煉,堅持進行。訓練時應循序漸進原則。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后分別進行VAS(視覺模擬)、ODI(功能障礙)、生活質量評分,同時評價兩組對護理干預的滿意程度,對比兩組護理結果。
VAS評分:0分無痛;0-3分輕度,可以忍受;4-6分中度,尚可忍受;7-10分劇烈,難以忍受。
ODI評分:共10題,每題5分,計算公式是實際得分/50*100%,分數越高患者功能障礙越嚴重。
SDS/SAS評分:滿分不足50分無抑郁/焦慮,50-60分輕度;61-70分中度;超出70分重度。
生活質量采用SF-36評分進行評估,該量表包含生理機能、健康狀況、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等項目,滿分100分,分數越低證實生活質量越低。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全文數據進行計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VAS、ODI評分改變
干預前研究對象的VAS、ODI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1組干預后VAS、ODI評分均低顯著比護理2組低(P<0.05),見表2。
2.2對比兩組SDS、SAS評分改變
干預前研究對象的SDS、SAS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護理1組的SDS、SAS評分顯著比護理2組低(P<0.05),見表3。
2.3對比兩組對護理干預的滿意程度
與護理2組護理滿意度(80.00%)相比,護理1組(96.67%)顯著較高(P<0.05),參考表4。
2.4對比研究對象SF-36評分變化
干預前研究對象的SF-36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干預后護理1組各項評分均高于護理2組(P<0.05),見表5。
3 討論
據有關研究顯示,骨折術后患者因受到疼痛的影響,使其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從而降低臨床治療及護理依從性,無法促進機體有效恢復。因此為該類患者提供針對性、科學性及全面性護理干預十分重要。
以往臨床以常規護理模式為主要護理方案,由于該方式單純執行醫囑實施傳統護理干,從而缺乏針對性,無法達到最佳臨床護理效率。因此為該類患者研究全面性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護理服務水平逐漸完善,最新研究表明,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四肢骨折術后患者中效果顯著。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前研究對象的VAS、ODI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1組干預后VAS、ODI評分均低顯著比護理2組低(P<0.05),干預前研究對象的SDS、SAS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護理1組的SDS、SAS評分顯著比護理2組低(P<0.05),與護理2組護理滿意度(80.00%)相比,護理1組(96.67%)顯著較高(P<0.05),干預前研究對象的SF-36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干預后護理1組各項評分均高于護理2組(P<0.05)分析原因:綜合護理主要為患者提供全面性護理服務,通過對患者講解術后疼痛的分析,使其降低恐懼心理,并協助患者將患肢進行適當抬高,從而促進其血液循環,改善肢體疼痛及腫脹感,同時對其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從而拉近護患關系距離,改善其因疼痛產生的焦慮、煩躁及不安心理,加強質量及護理的積極性,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具象化、多樣化的護理理念,對患者疼痛、心理以及體位予以管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疼痛癥狀。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突出,能夠快速緩解四肢創傷骨折術后患者多的疼痛,并減輕其不良情緒,提升生活質量,患者滿意度高,為預后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楊奕妙,魏道華,黃黨生, 等.改良疼痛評估圖在高齡骨折患者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5):145-147.
[2]李萌,紀凡,倪兵, 等.胸腰段脊柱骨折后下肢慢性疼痛病人術前 護理干預的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20,26(8):598-602.
[3]楊敏,張婷,王秋芳.心理護理聯合疼痛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心理狀態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0,44(4):669-670.
[4]閆長紅,于銘.快速康復護理對骨折術后患者康復的影響研究[J].重慶醫學,2020,49(16):2778-2781.
[5]李細娥,田燁,李穎芳.基于多元化康復模式的護理干預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疼痛及功能康復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2):84-86.
[6]李藝.疼痛護理干預對急診創傷性骨折患者康復效果的臨床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7):888-890.
[7]杜秀蓮,王孔專.激勵式心理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對老年骨盆骨折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4):1906-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