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沛袁靜唐玉禾姚浪
(1.四川省遂寧市氣象局,四川 遂寧 629000;2.貴州省畢節市氣象局,貴州 畢節 551700)
遂寧市地處涪江中游四川盆地中部[1],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0℃左右,是成都平原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圈的主要成員之一。境內河流密布,土地沃腴,是四川省的蔬菜、糧食、生豬和油料輸出大市,同時也是四川重要的棉花、水果和中藥材種植基地。氣象為農服務一直在現代農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展開,氣象為農服務更應當融入當地從農業產業布局到生產銷售各個環節[2],利用精細化、精準化、專業化的氣象為農產品服務于農業生產,同時也應當努力提升氣象災害防御能力,為農業生產能夠良性發展提供牢固基礎[3]。
十八大以來,對于做好“三農”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過諸多重要論述,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時說:“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優秀的人才、先進的設備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園區。”這為今后現代農業更快更好的發展指明了前進道路。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確指出四川省是我國的農業大省,要將推動現代農業園區發展作為新時代農業大踏步發展的首要動力,助力我國全面鄉村振興戰略。近年來,遂寧市借助生態資源優勢和獨特的地理位置持續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確保“一線兩區七帶”布局順利實施。目前,已建成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共7個,培育省、市級星級園區共10個,市、縣級現代農業園區共51個,圍繞“10+3”特色優勢產業,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202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63.11億元,同比增長5.6%。
目前氣象為農服務存在一些問題,如防災減災體系不健全,氣象信息入村到戶“最后一公里”問題解決不好,氣象信息準確性和時效性不足,基層氣象部門氣象為農服務信息產品種類單一,以公眾氣象服務產品為主,沒有體現氣象為農服務產品專業化、精細化和精準化的要求,針對當地特色農業產品的定制化專業氣象服務產品較少。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如今的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已有所提升,但是在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影響和制約農村經濟發展,不能滿足農村建設的需要。氣象為農服務工作一直是我國各級氣象部門的首要任務,在農村防災減災、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現代農業的轉型期,氣象部門如何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形勢、推進現代農業氣象業務發展將成為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應當重點關注的一項重要任務。氣象部門將如何進一步提高認識、科學謀劃、狠抓落實,是推進現代農業氣象業務發展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農業是遂寧市的支柱產業,同時遂寧屬于亞熱帶季風區,暴雨洪澇、高溫干旱、低溫凍害是農業生產中影響最大的氣象災害,地質災害隱患點較多,易引發滑坡等氣象次生災害。然而在氣象防災減災體系中農村氣象防災減災是最薄弱的一環,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因此氣象災害監測服務和預報預警就顯得尤為重要[4]。要努力提升災害性天氣的預報準確率,在災害發生前做好中期天氣趨勢預報,滾動訂正預報結果并提前對外發布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在災害性天氣來臨時,密切關注雷達回波發展演變,嚴密監測雨情變化,及時發布災害性短時臨近預報和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并及時向各相關部門提供氣象情報;在災后及時收集資料進行影響評估。
地方小氣候是經濟作物品類鑒定和新品種選擇的關鍵依據,農業氣象條件可行性論證是當地農業項目能否順利立項的根本保證,通過多年氣象要素統計分析作物規?;N植的可行性,分析得出作物種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利氣象因素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應對措施。近年來,通過引進適合地方氣候條件的經濟作物并大面積栽種后取得巨大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5]。同時,對當地農業氣候特征進行可行性論證工作不夠重視,沒有因地制宜地選育新品種并且盲目大規模種植而導致引種失敗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氣象條件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傳統農事安排進度,為了保證農事活動的照常進行,農業部門會以氣象部門的預報信息作為農事活動安排的依據。氣象部門的決策氣象服務產品除了常規短中期天氣預報、災害性短臨類預警產品,近年來,為了適應農業氣象的發展,還推出了年度氣候預測、季度預測、月預報、旬預報等長期天氣預報產品,同時還有指導關鍵農事活動的專題氣象服務產品,為當地的農業部門指導開展農業生產活動提供重要依據。但隨著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部門對氣象部門的決策氣象服務產品精準化、精細化要求也越來越高,農業氣象服務水平要緊跟時代的發展以滿足現代農業的要求。
4.1.1 暴雨洪澇
暴雨洪澇是遂寧市常見氣象災害之一,歷年年均雨量945.2mm,最多可達1313.6mm(1965年),最少僅有549.8mm(2006年),月雨量最大的是7月(189.7mm),最小的是12月(13.4mm),汛期5—9月總雨量達到713.9mm,占全年雨量的75.5%。暴雨主要出現在汛期5—9月,最早始于3月中旬(蓬溪1964年),最遲在11月中旬結束(遂寧1994年),在盛夏7—8月最為集中,歷年平均暴雨日數在3d左右,日最大降水量多在50~150mm。
近年來,極端降水頻發,遂寧市2013年6月30日特大暴雨,過程最大累積降水量達623.5mm,日雨量、過程雨量均超遂寧市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紀錄。遂寧單站日累積降水量高達415.9mm,為本站歷史記錄的2倍多,并遠遠突破遂寧市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全市日降雨量極值,居四川省近20a來第1位。這次特大暴雨天氣過程造成7人死亡、1人失蹤,農作物受災57034.04hm2,全市出現多處城鎮內澇,據統計此次特大暴雨過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8.5億元[6]。
2020年8月12—17日,由于涪江上游地區德陽、綿陽多日持續暴雨天氣,涪江多條支流出現超警戒水位洪水并流入涪江,導致涪江中下游地區出現40a一遇洪水,為1981年至今遂寧影響范圍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級別最大的一次涪江特大洪水。
4.1.2 干旱
干旱也是遂寧最常見的氣象災害之一,民間常說“十年九旱”[7]。遂寧市3—8月干旱發生頻率為61%,春季為81%,夏季為42%;3月春旱頻率高達97%,7月干旱頻率僅為30%。春旱頻率高、強度大,常年農業生產均應重視春季抗旱工作;夏季相對較小,但夏季的旱澇變化更為突出,農業生產更易受到極端干旱天氣影響,根據常年干旱及災害特點,遂寧地區4種干旱的影響程度按照夏旱=伏旱>春旱>冬干,抗旱奪豐收是常年農業生產上的重要工作。2006年遂寧市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105個鄉鎮、1284個村,6882個社出現飲用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達7.19億元。
4.1.3 寒潮
寒潮是遂寧地區冬春季影響最大的氣象災害[8]。利用1981年至今統計資料分析得出,全市區域性寒潮天氣每年發生1次,單站寒潮天氣每年發生3次。從發生季節來看,占比最多的是春季(3—4月)44.4%,其次是冬季(12月—次年2月)33.9%。從發生月份來看,最多的是4月,占比25%,其次是2月的20%。寒潮過程會造成低溫冰凍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巨大危害,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使農民的財產蒙受巨大損失。
4.1.4 秋綿雨
秋綿雨,學名華西秋雨,是我國華西地區秋季一種較為特殊且高影響的天氣現象[9],是秋季(9—11月)連續7d或以上,日降水量≥0.1mm的天氣現象,特點陰云低垂、細雨霏霏,通常雨量以小到中雨為主。雖然其降水不如臺風、暴雨劇烈,但由于其持續時間較長且累計雨量大,導致土壤水分過分飽和,在地質災害隱患點極易引發泥石流、山體滑坡和崩塌等次生災害。連日降水天氣使得溫度降低且空氣濕度接近飽和,正值秋收關鍵時期,會對農業生產活動造成較大的影響。從多年統計來看,秋綿雨持續時間越久,對農業產生的影響就越大,造成的損失越嚴重。成熟待收的秋糧受潮易霉變或發芽,會造成減產,嚴重時會導致絕收,同時會導致未成熟的農作物生長期延長,造成晚稻抽穗揚花期遭受低溫凍害影響,有時還會影響到來年糧食產量。
4.2.1 改善農產品栽種布局,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應對干旱和暴雨洪澇災害時,要積極開展遂寧市干旱和暴雨洪澇災害的時空分布特征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合理劃分經濟作物的栽種分布[10],同時著力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修建用于農耕水利工程,以保證通過農田澆灌緩解旱情,并且能夠及時排水解除洪澇[11]。
4.2.2 及時開展農作物田間管理工作,提升農業設施管理水平
應對寒潮、低溫凍害等氣象災害時,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戶首先要及時獲取當地氣象部門發布的氣象預警信息,通過積極開展田間管理工作如進行土壤保溫、噴灑增溫劑,并對農業設施進行加固以起到防風、防凍的效果,保障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應對連陰雨時應當根據氣象預報調整農作物的收割和播種時間,并及時開展搶收搶種工作,同時建議采用大棚育苗后期移栽的方法以保證幼苗的質量并提升成活率[12]。
4.2.3 加強防范氣象災害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天氣指數保險的認識
天氣指數保險是保險部門近10a來推出的一種可減輕或避免農民種植風險的險種[13],其通過尋找影響農作物生長、品質和產量的氣象條件(日照時數、溫度、降水等)與農作物減產比例之間的相關性并將其進行量化,按照量化后的數據對投保人進行理賠[14]。但目前來看,遂寧市農戶選擇天氣指數保險的比例還是較低,需要在今后加強氣象災害及其防范措施的宣傳力度,同時向農戶講清楚什么是天氣指數保險以及好處,從而助力遂寧市農業健康發展。
現今隨著現代農業的高速發展,如何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產生活提供更加優質的氣象服務是氣象部門下一步研究的重點。應當積極研究本地小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提出適用于本地預報預測新方法努力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預警預報監測能力,以現代農業生產對氣象服務的新需求為指引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的農業氣象決策服務產品,強化極端天氣事件和長期氣候預測方法研究以及災害評估建立健全農業氣象防災減災體系,以問題為導向賡續提升農業氣象防災減災水平。通過對當前遂寧氣象為農服務的現狀以及氣象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進行分析,為找出遂寧市農業氣象信息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了解農戶對于氣象信息的不同需求,為遂寧市農村公眾氣象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措施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