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田,丁明蘭
(1.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山東濟寧 272100;2.山東華普檢測有限公司,山東濟寧 272100)
濟寧市位于山東的西南部,總面積1l 187 km,境內有山區、黃泛區和山前沖積平原區,地質情況復雜,水文條件多樣。濟寧市作為國家重點糧棉基地和能源基地,近年來隨著大力推進農村改水工程和供水系統的升級,農村地區水質合格率及各項具體檢測指標逐年上升,但部分農村地區水廠仍存在消毒措施不到位、處理工藝不規范等問題。農村生活飲用水各項指標亟待科學監測與評估,為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提供改進措施和建議,為有關部門的飲用水風險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1.1.1 采樣點的確定。本課題研究根據調查不同行政村的覆蓋人口、經濟水平、水源類型、地理特征、水質特點等確定選取監測取樣點,采用整群分層抽樣法在濟寧市12個縣市區選取有代表性的行政村作為監測取樣點,每個縣市區至少設2個不同地點的作為取樣地點。
1.1.2 問卷調查。設計基本情況調查表,對檢測點的農民進行問卷調查,了解農民的用水安全意識、需要哪些具體技術技能培訓等。發放調查問卷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46份,問卷有效率為98.4%。
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要求,進行管網出廠水、末梢水的檢測項目包括總硬度等19項,具體如下:
1)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13項):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總硬度、耗氧量、氨氮、鐵、錳、溶解性總固體、氯化物、硫酸鹽。
2)毒理學指標(3項):硝酸鹽氮、氟化物、砷。
3)微生物指標(3項):總大腸菌群、茵落總數、耐熱大腸菌群。
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進行。
1)主要試劑。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鐵標準溶液、氫氧化鈉、草酸鈉標準儲備溶液、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等。
2)主要檢測設備。氣相色譜儀、可見分光光度計、精密數顯酸度計、生物顯微鏡、數顯恒溫水浴鍋、電導率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等。
問卷結果顯示:參與完成問卷調查的81.3%為40歲以上中老年人。學歷水平高中、初中和小學及以下的為97.2%。對飲用水安全問題,36.6%表示一般關注,23.2%為非常關注,40%為無所謂。濟寧市經過近5年的農村飲用水工程和管網建設與改造,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91.9%受調查戶中未出現水壓低、停水和水質不穩定現象,僅有8.1%受訪戶表示全年會出現低于18天以下的水壓低、停水和水質不穩定現象。目前農村自來水全部表現為無色透明狀態,無明顯顏色和肉眼可見雜質。僅極個別受訪用戶表示自來水有消毒劑的味道和表示偏苦和偏咸。這種感官判斷除了與個人味覺閾值有關外,也可能與當地水源水質有關。99.2%(244份)表示對目前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滿意。90.2%受訪人是通過報刊、雜志等平面媒體和網絡電視等了解飲用水安全知識的,相關的知識講座在農村地區開展非常少,亟需擴大知識講座的普及面,70.3%的受訪者不知道怎么判斷飲用水是否干凈達標。大多數即82.9%的受訪者認為環境污染、過度使用化肥、農藥和水污染的關系大,說明村民具有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大部分村民表達了需要安全飲用水辨別和使用常識、綠色農業環保技術、突發水安全事件應急處置技能等相關的宣講及技術培訓。
2.2.1 檢測結果。出廠水結果:出廠水共10個取樣點,分別在枯水期和豐水期進行檢測,出廠水共計檢測20份樣本數。檢測樣本全部合格,取樣點代表的濟寧市出廠水在枯水期和豐水期合格率均為100%。結果見表1。
1)末梢水結果:末梢水共24個取樣點,分別在枯水期和豐水期進行檢測,末梢水共計檢測48份樣本數。在枯水期和豐水期檢測結果均有不合格項目。末梢水枯水期檢測共計24份樣本,一份樣本的總大腸菌群項目檢測不合格(3 MPN/100mL),這份樣本的耐熱大腸菌群未檢出。末梢水枯水期檢測合格率為95.83%。末梢水豐水期檢測共計24份樣本,一份樣本的菌落總數項目檢測不合格(120 CFU/mL),另一份樣本的總大腸菌群項目檢測不合格(6 MPN/100mL),這兩份樣本的耐熱大腸菌未檢出。豐水期末梢水檢測合格率為91.67%。全年末梢水共檢測樣本48份,45份全部檢測項目合格,合格率為93.75%。結果見表1。

表1 出廠水和末梢水檢測結果
2)枯水期和豐水期結果:合計出廠水和末梢水共34個檢測點在枯水期和豐水期的各檢測34份樣本,枯水期合格率為97.06%,豐水期合格率94.12%。結果見表2。

表2 枯水期和豐水期檢測結果
3)檢測項目結果:本課題對樣本檢測的19個項目中,17項檢測項目和合格率為100%。不合格項目為總大腸菌群和菌落總數。總大腸菌數項目在枯水期和豐水期分別各有一個樣本檢測不合格,該項目在枯水期和豐水期的合格率均97.06%,總大腸菌群全年合格率為97.05%。菌落總數項目在豐水期有一個樣本檢測不合格,該項目在豐水期合格率為97.06%,該項目在枯水期所有樣本檢測合格。結果見表3。
4)臨界值數據結果:本課題研究的全年枯水期和豐水期共計68份檢測樣本中,其中有些取樣點的檢測項目數值雖然沒有超標,但是數據居于臨界值。居于臨界值的數據為檢測項目: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硫酸鹽、氟化物。結果見表3。

表3 枯水期和豐水期檢測項目合格率統計
2.2.2 檢測結果分析。微生物學指標不合格:2份樣本總大腸菌群超標和1份樣本菌落總數超標。本課題所有檢測68份樣本中,這3份樣本為不合格樣本。不合格樣本全部為末梢水,分析與末端管網受污染有關。超標樣本取樣點的村民家中自來水龍頭為露天安置且沒有任何遮擋設施。院落中的動物排泄物,生活垃圾可能會造成末端管網的污染,微生物滋生造成上行污染管道,因此測得水樣中會有總大腸菌群數和菌落總數數值的超標。
項目數值處于臨界值:分析主要原因與當地地層地質結構有關。建議加強水源地管理,避免水源地被污染。水質硬度高的水廠安裝初濾設備,村民用水戶也可使用家用水質凈化設備,提高飲水口感。構建全面覆蓋農村飲水工程的檢驗機構,實時動態監測水質變化,維護人民用水安全。
1)維護提升農村飲用水基礎設施水平。繼續加大財政投資力度以及通過多種渠道籌集建設資,優先用于農村飲水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運行。
2)加大對水質檢測設施的投入,加強監控實驗室建設加強水質檢測工作,保障城鄉群眾飲水安全。濟寧市目前所有縣(市、區)均建有具備檢測40項水質常規指標能力的縣級水質檢測中心,農村飲水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3)建立水質監測人才隊伍,提升專業分析人員監測能力。對水質監測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
4)加強農村自來水普及和健康宣教,提高衛生意識。通過張貼宣傳畫、發放宣傳單頁、廣播等形式向農村居民普及生活飲用水的衛生安全相關知識,提高他們辨別水質的能力和飲用水衛生安全意識。
近幾年濟寧市農村飲用水管理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仍舊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多方齊心合力,使濟寧市農村飲用水的建設和管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