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珠,唐 蘭,鐘 立,孫艷麗,陳 鳳,鐘曉妮,王永彬△
(1.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重慶 400016;2.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重慶 400016)
高尿酸血癥(HUA)是由人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尿酸合成增多和排泄減少,導致血液尿酸水平升高[1],是痛風的主要危險因素[2-4]。近年來,痛風的流行率在全球范圍內呈上升趨勢,給全世界帶來了沉重的疾病負擔[5]。HUA還可能引起其他多種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疾病等[6-7]。多項研究表明,HUA的形成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藥物、生活方式和個人飲食習慣等[8-10]。為探究HUA的患病率并分析不同因素對HUA患病率的影響,本研究利用成年人體檢數據的相關資料探究了發生HUA的影響因素,構建了風險預測模型,有助于HUA和痛風危險因素的識別與預防,現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重慶市某三甲醫院體檢中心健康體檢的51 363例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體檢資料不全、患有惡性腫瘤、嚴重肝腎疾病、其他代謝疾病及近期服用影響尿酸代謝藥物者。
1.2方法
1.2.1數據收集 收集整理研究對象年齡、性別等相關數據。
1.2.2體格檢查相關指標檢測 體檢人群的一般體格檢查均由專業醫師操作,測量身高、體重時體檢者均著輕便衣物,測量2次后取平均值,測量值精確至0.1。腰圍測量方法為將皮尺在腰部沿肚臍水平環繞一周記錄數值。脈搏測量時體檢者保持情緒平穩,以確保脈搏測量準確。利用歐姆龍中國HEM-906血壓計連續測量3次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取平均值作為SBP和DBP最終值。采集體檢者空腹8~12 h靜脈血5 mL,采用生化室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血脂、肝腎功能等相關指標。
1.2.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2.3.1體重指數(BMI) BMI=體重(kg)/身高(m2)。BMI<18.5 kg/m2為過瘦,18.5~<24.0 kg/m2為正常,24.0~28.0 kg/m2為超重,>28.0 kg/m2為肥胖[11]。
1.2.3.2血壓 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DBP≥90 mm Hg定義為高血壓[12]。
1.2.3.3中心性肥胖 男性腰圍大于90 cm、女性腰圍大于85 cm定義為中心性肥胖[13]。
1.2.3.4血脂 總膽固醇(TC)正常值為2.83~5.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 mmol/L為正常;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4 mmol/L為正常;三酰甘油(TG)<1.7 mmol/L為正常[14]。
1.2.3.5腎功能 (1)尿酸:正常嘌呤飲食下男性大于416 mmol/L,女性大于357 mmol/L定義為HUA[15]。(2)尿素:正常值為3.2~7.1 mmol/L;(3)肌酐:成年男性正常值為54~106 μmol/L,女性正常值為44~97 μmol/L;(4)球蛋白:正常值為20~35 g/L。
1.2.3.6肝功能 (1)血紅蛋白:男性正常值為120~165 g/L,女性正常值為110~150 g/L;(2)谷丙/草轉氨酶:正常值為0~40 U/L;(3)谷氨酰轉移酶:正常值為0~50 U/L。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AS9.4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性顯著的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在此基礎上采用列線圖預測HUA患病率,采用一致性指數(c指數)測量列線圖判別能力。通過bootstrap自抽樣方法(樣本量1 000)獲得校正無偏c指數進行內部驗證,防止過擬合。較大的c指數意味預測具有更高的準確性。校準通過校準圖進行評估,以解釋列線圖預測的風險與實際風險的接近度;計算優勢比(OR)及95%可信區間(95%CI)。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人群特征 51 363例體檢者年齡18~74歲,中位年齡42.07歲;其中男29 661例,中位年齡42.02歲,女21 702例,中位年齡42.15歲,男女比例為1.37∶1。HUA總檢出率為26.31%(13 515/51 363)。HUA組患者年齡、性別、BMI、中心性肥胖,以及TC、HDL-C、LDL-C、TG、尿素、肌酐、血壓、血紅蛋白、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谷氨酰轉移酶水平與非HUA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HUA組患者中18~45歲人群HUA檢出率較高(28.24%)。男性檢出率高于女性(分別為38.14%、10.15%)。HUA檢出率隨BMI增大而上升,在肥胖人群中高達56.91%。高血壓、中心性肥胖者HUA檢出率均高于無高血壓、中心性肥胖者,見表1。

表1 HUA組和非HUA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n(%)]
2.2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年齡、性別、BMI、TC、HDL-C、LDL-C、TG、尿素、肌酐、血壓、中心性肥胖、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谷氨酰轉移酶14個變量是HUA的預測因子。其中男性、BMI、TC、HDL-C、LDL-C、TG、尿素、肌酐、高血壓、中心性肥胖、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和谷氨酰轉移酶是HUA的危險因素,年齡是保護因素,見圖1。

圖1 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
2.3列線圖預測 包含以上14個預測因子的列線圖見圖2。列線圖的c指數為0.784 7(95%CI:0.780 3~0.789 1),具有較好的鑒別能力。校準圖顯示預測結果與實際觀測結果吻合較高,一致性很好,見圖3。

圖2 HUA的風險預測列線圖

圖3 列線圖校準曲線
HUA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目前,全球HUA流行率為1%~85%,并呈逐年增加趨勢[16-17]。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HUA患病率為17.4%(男性為22.7%,女性為11.0%),但不同地理區域和經濟水平之間存在較大差異[18]。本研究納入的51 363例成年人體檢者HUA陽性檢出率為26.31%,高于全國一般水平。
生活作息不規律、缺乏運動,以及過量攝入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均會引起血尿酸水平的增加[19]。本研究結果顯示,HUA組患者中18~45歲人群HUA患病率較高(28.24%),高于大于45歲人群,可能與不同年齡體內激素水平變化相關[20]。男性HUA患病率明顯高于女性(分別為38.14%、10.15%)。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性激素,女性體內較多的雌激素增加了腎尿酸清除率,所以男性血清尿酸水平通常高于女性[21-22];同時由于男性在飲酒與高嘌呤食物攝入方面較女性更為突出,乳酸在體內堆積抑制尿酸排泄,造成尿酸水平升高[23]。BMI與中心性肥胖是體內脂肪累積的標志,脂肪分解時產生的酮體會減少尿酸排泄,導致尿酸水平升高,是HUA的危險因素[24-25]。多項研究表明,高血壓與HUA的發生密切相關[26-27]。本研究發現,HUA組患者中高血壓者HUA患病率明顯高于非高血壓患者(OR=1.218,95%CI:1.150~1.290)。另外,血脂異常是HUA患病的危險因素,HUA檢出率與TG、TC、LDL-C呈正相關,與HDL-C呈負相關,與ALI等[28]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對肝腎功能等指標的分析結果顯示,HUA患病率與肌酐、尿素、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谷氨酰轉移酶等均呈正相關,與張亞玲[29]研究結果一致。提示無癥狀HUA患者可能伴有血脂及肝腎功能異常等現象。
本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性:(1)作為一項回顧性研究未能收集可能影響HUA的生活方式信息,如飲食習慣、吸煙狀況和藥物使用情況等。(2)由于本研究是單中心的,盡管對模型進行了嚴格的內部驗證,但缺少其他機構的數據資料以驗證不同人群的適用性。針對以上局限性,后續研究尚需加強資料全面性,考慮更多影響因素并檢驗列線圖的適用價值。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增加了高血壓、肥胖、肝腎功能異常等事件會促進HUA產生的證據。有研究表明,高效的HUA預防與干預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30]。準確評估個體HUA患病率是科學預防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利用篩選出的預測因素構建并驗證了可以預測個體HUA患病可能性的列線圖,該模型具有良好的鑒別能力和預測能力,可用于HUA患病風險評估,有助于識別成年人發生HUA的高危因素,及時采取合理措施有效預防HUA。認識常見體檢指標在HUA及痛風等不良事件中的重要性,有助于HUA的干預和臨床管理,降低與HUA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模型構建方法還可為醫學其他領域類似模型的構建提供參考。
致謝:感謝所有為本論文提供幫助的老師和同學,感謝他們的指導與寶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