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劍
摘 要:社會救援力量是我國應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數量眾多、質量不足,管理松散、未聚合力,工作積極、效率偏低等因素,在管理和調度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應通過信息化通信手段加強引導、強化管理和規范隊伍建設發展,推動社會救援力量發揮更大作用。
關鍵詞:多元化;社會救援;信息化;通信平臺
0 ? ?引言
消防救援工作是城市發展的基礎保障,在新時代應急救援格局下,必須建好、用好社會救援力量,引導和激勵消防救援人員有序、規范地參與各種應急救援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災害事故發生后,如何在不同災害情況下精準調度社會救援力量,如何管理、提升各救援力量的專業化水平,是目前社會救援力量面臨的主要問題。
1 我國社會救援力量的現狀
1.1 社會各類義務應急救援組織
就我國社會力量參與救援的現狀而言,存在數量眾多、質量不足;管理松散、未聚合力;工作積極、效率偏低;裝備低下、專業欠缺;活動有限、缺乏資金等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類社會救援組織有4 000多家,但真正具有專業水平的社會救援組織不足800家,比較有規模的有藍天救援隊、緊急救援協會、紅十字救援隊、公羊隊、狼群救援隊、海豹救援隊等社會救援組織。由于缺乏統一管理,這些組織往往各自為政、各自為戰。雖然他們在救災救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因信息不對稱、供需不匹配、活動不規范及缺乏資金和專業救援設備等問題,致使一些救援隊獲取警情信息不及時、不準確,即便知道警情后及時趕到了救援現場,在面對復雜的救援場面時,也可能由于器材、專業知識等種種原因無計可施。
1.2 消防救援隊伍培訓的社會救援人員
隨著全國多種形式消防救援隊伍建設的開展,各地紛紛組建了專職隊、小型站、微型消防站、義務消防員、“一警六員”等多元化救援隊伍。以江西省為例,僅宜春市目前就已培訓了15萬人的多元化救援人員,這些人員都接受了專業的消防救援技能培訓和考核,除了滅小火、控制初期火情、在社會上傳播消防救援知識以外,還能在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為消防指戰員提供現場救援信息作為輔助決策的數據依據,這支隊伍人員分布廣泛、數量龐大、群眾基礎牢固。
2 多元化社會救援力量存在的問題
我國社會救援力量具有資源豐富、貼近一線、組織靈活的優勢,他們發展速度快、參與熱情高、活動范圍廣、服務領域寬,在災害事故應急救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各地多元化救援力量的快速增長,這樣一支數量日益龐大的隊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 接警調度和協同作戰的問題
隨著城市規模日益增長和商業繁榮發展,火災及各類災害事故頻發,但消防警力嚴重不足,雖然各地都在積極建立各類型的救援隊伍,如政府專職隊、企業專職隊,但這些隊伍基本都是歸屬不同單位管理;其他社會救援力量分布廣泛、數量龐大且專業水平不一,各類社會救援力量都缺乏一個統一管理的調度平臺。為此,如何進行快速精準的科學調度是目前的一大難題。例如救援力量不能第一時間獲取警情信息,且在關鍵時刻無法做到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充分利用,社會救援力量和各級消防站無法充分發揮聯動救援作用,往往得到消息后錯過了黃金救援時間等問題。又比如,在某些水域救援中,當地人有專門用來救人的小船,能夠快速到達現場,且對當地地形熟悉,但是遇到險情時,如何能讓他們快速知道警情并協同救援是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
2.2 人員管理和考評激勵機制問題
針對這樣一支數量日益龐大的隊伍,協調管理工作迫在眉睫。目前社會救援力量底數不清、流動性大,管理存在很大困難,政府部門以及調度中心無法獲知社會救援力量的救援能力、專業方向和專業水平等。所以應該利用現代化的信息通信技術,實現對多元化救援隊伍的科學訓練、零距離調度、災害現場信息實時反饋輔助決策、線上技能考核、線上持續學習能力、獎勵機制等多方面統一規范化管理。應急管理部門應通過健全法律法規、搭建協作服務平臺、組織競賽和評估、建立與專業隊伍共訓共練和服務保障機制等,積極支持鼓勵社會救援力量建設發展,規范有序參與救援行動。要支持建設一批重點社會救援隊,對表現優異、技能突出的個人進行重點培養,納入國家救援隊伍體系,形成國家救援隊伍和社會救援隊伍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格局,同心協力為構建大國應急救援體系做出新貢獻。
2.3 社會救援力量各種領域專業化問題
中國災害事故種類繁多,應提升社會救援力量的專業化水平,建設救援人員持續學習和培訓的平臺??衫么髷祿⑽锫摼W、移動互聯網、3D仿真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實現對多元化救援隊伍的科學訓練,提高零距離調度、火場信息實時反饋輔助決策、線上技能考核、線上持續學習的能力,使其具備城市搜救、山地救援、水上搜救、潛水救援、空中偵查、后勤醫療保障等救援保障知識。應根據各類應用場景設計不同的調度手段和終端,實現全方位、多元化、多手段、跨單位、跨領域、零距離的多元化隊伍管理模式,通過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匯聚各類社會救援隊伍力量,并提供更多、更及時有效的輔助決策數據,提高救援效率;同時讓更多的人通過平臺學習救援知識,基于各類大數據分析進行防災、減災、救災,保障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3 提升多元化社會救援力量的信息化管理和調度工作
近年來在國務院、應急管理部及省市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消防救援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健康、快速的發展,大多數城市已經開展了信息化管理和調度工作,119也早已成為群眾老百姓廣為人知的火災和救援報警電話。因此,還應建立社會救援力量信息覆蓋網,基于119調度平臺獲取警情信息,把警情告知各專業的社會救援力量協助消防進行滅火救援,以充分利用黃金救援時間,彌補消防救援隊伍力量編制和覆蓋不足。
可利用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建立“一個信息通信平臺”,統一納入各類型救援力量,實現統一調度,聯合救援,實現快速報警、準備定位與及時出警,第一時間通知距離最近的各類救援力量到達現場進行及時處置,構建梯次滅火救援體系,實現“滅早滅小”,提升效率,把災害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1]。構建一個綜合性的平臺應包含下面幾項功能。
3.1 多重精準定位,可精準確定災害事故位置
平臺可通過智能定位、短信GPS定位、手機App定位、人工糾正定位多種方式多重定位。通過“一平臺,大融合”的聯合調度模式,當一個災害發生時不再僅僅依賴現役消防員,而是通過平臺立刻搜索到周邊指定范圍內的政府專職隊、鄉鎮專職隊、企業專職隊、微型消防站、“一警六員”、社會救援組織等一切可以調用的救援力量,并通過語音播報、短信、App信息推送等多種形式向他們通知警情,以便于他們在第一時間抵達救援現場控制火情,充分體現全民參與、集體救援的理念。
3.2 實現“及時準確,信息共享”的目的
參加滅火救援的人員可通過平臺分享滅火救援現場定位信息,發送圖片、文字、視頻等信息實現滅火救援現場的信息共享。多種形式隊、站、人員智能化指揮調度,形成梯次滅火救援體系[2]??蓪崿F對社會救援力量手機進行實時定位,發生火災后,平臺可搜索火災周邊一定距離范圍的多種社會消防救援力量,選擇最近的隊、站、人員等并發出警情調度通知,相對于原來的電話通知值班員,值班員再通知其他人員的方式,大大提升了效率,為實現火災周邊“一警六員”1分鐘到場、微型消防站3分鐘到場、專職消防隊5分鐘到場提供技術支撐。
3.3 提供新的通信模式,提高應急處置效率
實時對接119警情,利用先進的軟件通信技術,通過電話、短信、App、類微信式交流手段實現多種力量隊伍跨單位、跨行業、高效率新模式聯合救援[3]。
3.4 掌握社會消防力量參戰數據
信息化通信平臺可統計社會消防力量的出警、到場處置等情況,促進各類社會消防力量的管理,同時推行社會消防力量到場處置獎勵機制,推動社會消防力量積極參與火災撲救。獎勵機制可促進社會消防力量的廣泛參與。
3.5 提升全民救災意識,普及救災常識
信息化通信平臺可提供各類應急救援資訊、消防安全公告、安全生產網上培訓等內容,并發動社會力量,為全市全區各重點單位及各類政府專職隊、企業專職隊、小型站、義務消防員參與聯合救援提供統一平臺,從而提升全民救災意識,強化和普及救災常識。
4結語
通過建設信息化管理調度平臺,能最大限度地匯聚各類社會救援力量,為社會救援力量提供更多、更及時有效的輔助決策數據,提高救援效率;同時讓更多的人能通過平臺學習消防救援知識,減少火災的發生。通過各類大數據分析減少火災隱患,保障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楊倩.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應用[J].電信科學,2010(S1):139-142.
[2]劉文學.我國決定實行消防救援銜制度[J].中國人大,2018(21):47.
[3]李宏偉.關于推進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探討[J].才智,2011(22):347.
(編輯 何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