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燕
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的數學思維還沒有形成,數學教學主要是簡單的數字計算。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發展,對小學低年級計算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探究。
一、小學低年級計算能力培養的現狀及問題
在教學設計上,很多教師雖然創新地使用了情境教學、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但只停留在形式上。
例如,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會采用在黑板上畫圖的方法,然后提問:“老師有5個蘋果,吃掉2個,還剩幾個?”學生只是機械地數出黑板上的蘋果數量,并未受到深層次的啟發。而且,教師的提問面對全班學生,沒有針對性,反應快的學生很快便能說出答案,而反應慢的學生會感到困難、受到打擊。長此以往,學生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不利于數學學習。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過于強調自己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學生會喪失原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會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探究,只想依賴教師,這不僅會對他們的性格造成影響,還會阻礙他們將來的發展,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
二、核心素養下低年級計算能力培養的具體措施
1.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先理解再計算
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要求教師不能只停留在對計算方法的教學上,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還處在懵懂的階段,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是很難理解的,但是對自己身邊的事物卻是比較敏感的。因此,在進行小學低年級計算教學時,教師要從生活實際出發,找到和學生關聯較為密切的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例如,在教學兩個數相加進位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情境:“媽媽為你和你的小伙伴制作了一些糖果,放在兩個罐子里,第一個罐子里有7塊糖果,第二個罐子里有8塊糖果,你能幫媽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塊糖果嗎?”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生的重點是幫媽媽解決問題,有的學生拿起了小棒來數,有的學生在紙上畫出了圓形的糖。這時,教師可以繼續提問:“大家有什么好辦法能讓別人很輕松地看出有多少糖果嗎?”
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開始思考,并和同學交流,無意中就發現了“湊十法”:把第一個罐子里的糖果拿出2塊放到第二個罐子里,第二個罐子里的糖果湊成10塊,再加上第一個罐子里的5塊,就是15塊。同時,學生可以使用小棒進行模擬,通過動手操作,對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記憶,并對抽象的算理有了一定的認識。
2.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口算訓練,幫助學生提高計算能力
良好的口算能力是數學計算的基礎,在進行口算練習時,教師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少,而且在全班參與的情況下,更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進行口算訓練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簡單的小游戲,如“數字采摘園”,制作一個簡易的樹干,在上面掛上各種小手工禮物,每個禮物對應三道口算題,只要在規定時間答對了題目,就可以拿走禮物。這種游戲形式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多多照顧計算能力較弱的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獲得鍛煉的機會。發現問題時,教師要做好相應的輔導計劃,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
另外,教導小學低年級學生要以正面的激勵為主,用溫和的語言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問題,避免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產生恐懼的心理。
3.對計算進行歸納總結,啟發學生找到計算中的規律和技巧
在數學計算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規律,有些規律具有普遍性,而有一些則非常特殊,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計算自己去發現規律。
4.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學時,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計算習慣。首先,數字和符號的書寫,必須要認真規范,只有寫好了,才能看清楚、算正確;做題時,可以用筆尖對著題目進行閱讀,確保數字和題目條件不會出現“看串行”的情況;書寫時,不要用力過大,方便在出現錯誤時進行修改,也能夠提高卷面的整潔度;做完題后,要養成認真檢查的習慣,檢查并不是看一遍就行,而是要對著自己的計算過程和結果來驗算。習慣的養成所需的時間比較長,在此期間,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要求,幫助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的數學學習習慣。
5.以自主學習幫助學生開展針對性訓練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核心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他們后續階段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就算脫離了教師和家長的監督,也能夠自發地學習知識;而自主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學習時非常被動,需要嚴格的監督。
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借助自主學習來增強學生的能力,讓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參與到計算訓練環節中,在原有的前提下獲得較大的進步。
例如,在為低年級學生講解計算類的數學知識時,以往的授課方式通常是組織學生參與到海量的習題計算中。在這種授課方式下,學生極易對習題計算產生畏懼和反感的心理,只會為了應付而完成任務與作業,其自身的計算能力卻并未獲得任何提升。教師應該嘗試應用自主訓練的方式來組織學生進行計算訓練。每個知識點學完后,教師都要組織一場簡單的小測驗,讓學生借助小測驗明確自己沒有掌握的內容,從而在接下來的時間對自己沒掌握的知識點進行針對性的習題訓練。針對性的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真正對他們后續階段的發展起著較大的推動作用。
三、在教學過程中收獲的感想和反思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引導教學是有很多好處的。首先,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不再閉著嘴忙著抄板書,面對教師的提問,也不再恐懼地低頭躲藏,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并且,隨著教學方式的轉變,之前看見數學就頭疼的學生,也有了一定的進步,對數學產生了好奇的心理,還能在遇到問題時,主動和同學或教師交流,整個學習氣氛都獲得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學生的關注力著重放在了游戲的形式上,精力被分散;再如有的學生在課上搶答時發生矛盾;等等。面對這些問題,還需要教師加強分析和引導,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目前低年級的計算教學還存在較多的缺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性不強、主動性不強,導致學習效率低下。要改變這種情況,就需要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素質教育的要求,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策略,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進行計算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