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由數字學習與教育公共服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慕課發展中心主辦,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浙江省網易慈善基金會協辦的“互聯網+”賦能區域教育新基建創新應用研討會暨公益行動啟動儀式在北京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舉辦。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專家學者、區域教育代表等200余位教育領域專業人士共同圍繞“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新基建”“教育信息化”等話題,探討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區域教育新基建的推進落地路徑。
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主任楊丹、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王晨、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與網絡安全處處長任昌山在開幕環節致辭。任昌山認為,推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面向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以信息化為主導,堅持技術迭代、軟硬兼備、平臺聚力、價值賦能的原則,聚焦信息網絡、智慧校園、創新應用、可信安全等方面,加快教育新基建、服務新需求,進一步促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推動教育的數字轉型智能升級和融合創新。王晨指出,當前教育發展已經進入系統性、深層次變革的階段,“互聯網+”賦能教育變革實踐發展迅猛,互聯網教育生態快速成長,“停課不停學”增強了信息技術深度賦能教育變革的實踐力量。
“十四五”時期,我國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教育信息化又將邁進一個新的層級,在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和國家教育改革發展全局中的戰略作用將愈加凸顯。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張力在研討會中以《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規劃的若干要點》為題發表演講,解析國家“十四五”規劃對教育領域的新部署、新要求。他談道,要落實立德樹人,就一定要把握好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要求、教育高質量標準、課程教材開發使用、教育教學實訓實踐、過程/結果督導檢測評價等五方面的關鍵環節,這些關鍵環節勢必需要教育信息化的助力。
在下午的分享環節,來自北京、上海、山西等區域的教育領導、學校校長分享了他們在教育創新應用方面的實踐經驗。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教育信息化處副處長田鵬發表了題為《互聯網+教育大數據》的專題演講,呈現大數據在現代教育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價值。山西省運城市電化教育館館長解萍發表了關于“教育治理”的演講,提出完善傳統教育生態,需要以學生為中心,遵循連接、開放、共享的理念,開啟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
本次研討會還舉行了“互聯網+”賦能區域教育新基建創新應用公益行動啟動儀式,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慕課發展中心主任、數字學習與教育公共服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順教授在會上宣布該公益行動正式啟動。該行動為期三年,將面向全國遴選和邀請合作區域,旨在通過深度培育與扶持,為區域導入優質資源,助力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水平有效提升。
(互聯網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