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陽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對于教育愈發重視,目前國家又提出了新的高考制度。但在高中教學環境中依然缺乏與新高考制度要求相匹配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應結合新的高考制度,幫助學生設計新的教學課程,從而推動高中教育的發展,根據國家的改革高考制度定制相關學習方案。本文專門針對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教學管理應對策略進行研究,以供各界同仁參考。
【關鍵詞】新高考制度;高中教育;教學策略
在社會迅速發展中,增加了學生進入社會的難度,在高中教育階段是學生重要的人生轉折點,高中的學習情況可以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高中的生活也是鍛煉自身適應社會的能力關鍵時期,如果高中時期不能把握住學習機會,一旦造成高考失利,就會直接影響學生將來的發展,所以在高考時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不受外界影響專注學習十分重要,高中教師應對這個時段的學生加強教育及管理,從而確保學生在高考環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面對新高考制度的創新教育方法
(一)新高考制度
在新高考制度推出以后,國家推翻了原有的文理分科制度,并堅定了物理與歷史科目的基礎,同時實現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形式。在新的高考制度改革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興趣報考學校的科目,不再受以往文理科分科模式所影響。相對比以往的文理分科形式,現在的12種學科的自由選擇方式更加人性化。在新高考的形式發展中,主要針對高中生物還有歷史學科加以重視,體現了社會對這方面人才的重視,這樣的方式更加明確了學校與學生的教育目標及學習目標,從而根據社會發展針對性教育與學習。
在高考改革中主要突出了傳統教學對學科的限制,推翻陳舊高考模式,在學生高中選科中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權,從而幫助學生結合自身的專長與愛好學習,這樣的高考模式更加人性化。在改革后的高考模式下,學生可以充分的利用自身的優點來開展職業計劃,并利用自身優勢在社會中找到精準的職業定位,促進自身的發展。
在開展新的高考制度以后,教師應結合目前的教學情況進行總結當前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現今的高考制度。在當下的環境中應該怎樣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當下環境中找到高效的學習方式,并讓學生在高考改革制度中掌握學習形式,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二)在高中建立智慧校園創新教育方法
我國的廣東省是創新發展的主要陣地,一直是引領我國發展的先驅者。在現代環境中高中智慧校園的開展在教育界引領了不錯的教學成果。在教學環境中運用智慧校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開拓學生的視野。智慧校園是利用科技及互聯網,搭建網絡教育平臺,幫助學生便捷、高效、全面的獲取知識。智慧校園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將學習、教育、生活集中化體現,利用互聯網將學校中的一切整合到一起,從而搭建高效便捷的學習環境。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進步,在我國的廣東省已經全面的開展并運用信息化技術教學,將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進入了高效的智慧校園教學模式。在開展智慧校園中教學模式不再受時間與地點的管制,推翻了傳統教學方法。在當前智慧校園的開展中還處于實踐中,智慧校園的建設中還有相應的問題需要解決。我國的教育環境中智慧校園的網絡信息應用頻率較低,導致教學中的信息不能及時有效的互通,從而很難實現信息共享式教學環境。在智慧校園的運用中,沒有健全的信息整理方案,也沒有科學化的管理策略,在網絡環境中不能發揮出信息共享的作用。在校的教師沒有相應使用科學教學的技術,并且在教育中缺乏相關的網絡教材,導致信息化教學難以有效開展。在學校中依然殘留傳統管理教學方式,教師在新課程與傳統教程之間不斷徘徊,教學方法難以開展實施,令教師在教學環境中無所適從。
在高中開展智慧校園便于教師在改革高考制度下,對相關的教學信息合理規劃,從而推翻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令教學方式更加多元化,為學生多元化的學習提供了便利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所以在高考改革制度下開展智慧校園,利用網絡教學,刻不容緩。
(三)應高考改革制度建設網絡化教學
在高考制度的改革中體現了對學生個性化的重視,并將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作為教育的重心,從而實現現代化教學與發展。在高考的改革制度下教學環境面臨著增設教育材料,幫助學生選科走班的任務。國家在教育改革方案中還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以此學校應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并根據國情改革教學方案,將傳統化教學與網絡化教學相結合,最終實現現代化教育。
在高考改革制度影響下,教師的教育職能與教學方式,應結合現實發展進行改革與創新。學校需要針對信息化發展,添置信息化設備,并培訓教師如何運用信息化教學,從而在高中校園中對信息化教學全面落實與實施,促進網絡化教學的開展,打造高效便捷的課堂環境。
古語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就證明多么普通的人也有自身的價值,所以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發現自身的優勢,從而根據優勢不斷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并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環境中教師應建立網絡平臺,幫助學生利用優質的教學資源學習,令教學環境更加的多元化,從而利用信息化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高考制度背景下運用網絡促進高中教學的發展與實施
運用網絡教學在高中教學環境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但相對有些學校運用網絡教學發展卻不盡人意。在上海、浙江等地曾推出“3+2+1”的教學方式,在學校中卻出現這樣的問題,例如:學生在選科時,學校改革教學管理方式推出了套餐制度,讓學生根據學校定制的課程選擇相關專業套餐,在選擇中并沒有突出學生的自主權,這樣的改革方式根本是治標不治本;表面上看似是改變了方式,實質上對學生所選的科目以套餐的形式進行綁定,從而限制了學生的自由選擇權,這只不過是教育者不愿接受改革形式的逃避方法。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2017年時我國推出了關于一體化教學的解決辦法,在高中運用網絡開展教學并經過長達兩年的運用及優化,幫助多所學校解決了高考改革帶來的教學困境。根據此發展形式教師應利用網絡化教育平臺幫助學生搭建良好的教育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做好頂層設計,創新教育理念,推進網絡教學
在高中建立網絡化教學平臺的同時,應對教師加強培訓科技化教學技能,學校對相應的教學設備配置齊全,保證網絡化教學規范化發展。在學校內設立專業的網絡管理人員及部門。為搭建科技化教學做好頂層設計。針對校內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對學校的教育信息進行整理,設置頂層部門主要是針對高中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理念,確保網絡化教學有效的發展。
(二)創建智能高效的教務和考務管理模式
在高考改革的管理制度中賦予了學生對科目的自由選擇權,所以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已行不通了。在當下環境中,學校也逐漸形成了“走班制”并被絕大部分學校所廣泛運用。其發展形式是:根據教學的提綱,對教學內容區分等級,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可以根據自身的愛好及成績選擇相應的專業。
在網絡化教學環境中,教師運用科技管理學生并幫助改善教學方法,從而使教學環境與教學手段更加現代化,教師可以利用信息開展網絡選課、網絡排課及網絡分班。在網絡選課中可以區分為線上選課和線下選課;在開展網絡分班時可以設定成績等級進行選課有普通班和優等班,運用科技化數據分析進行分班,從而提高分班效率;在網絡化排班中,則是利用科技化教學手段分析計算每個班的開課時間及人數,從而系統化的提供排班任務表,令學生根據自身的時間合理安排課程,根據學校的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管理方法,促進教學排班的效率。網絡化排班可以提高學校校務的管理效率,從而科學化的管理教學環境。令高中教學更加自由,從而更加符合當前高考改革的教育政策。網絡選班不是單一的選班排課,是學校利用網絡系數據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的科技化教學手法。教師可以根據系統反饋的教育動態引導學生有效的學習課程,并根據學生的聽課情況調整課程內容,最終實現利用科技教學的目標。學生運用網絡學習,可以更全面的觀察學校的課程,從而幫助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學習,在學習環境中更加自由的選擇課程,并結合自身的優勢去學習。在高考改革的制度下,高中的選課模式應更加尊重學生想法,從而幫助學生根據自身優勢去發展與進步,體現國家教育環境的科技化發展形式。
(三)考務管理:網絡編排,提高考務管理效率
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還是以考試的形式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教師的教學水準。考務管理包含整理考試內容、考場的編排、成績錄入、整理考務檔案等。在高考制度改革中,運用網絡技術提高考務的管理效率,可以令教學環境更加方便快捷并準確。在建設相關網絡考務管理中可以沿用中小學的傳統編排模式和現在高考改革后的管理模式結合編排考生和考場,利用網絡監考程序,可以改善人工安排考場的一切弊端,從而綜合性改善考務管理的工作效率。還可以幫助完善考務檔案,建立網絡信息庫,方便保存與記錄。可以為將來的考試提供參考資料。并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網絡進行記錄,方便教師結合數據針對學生調整教學方案。令傳統繁瑣的考務工作可以簡單高效,在教育環境中趨于規范化。
三、結束語
在教學環境中利用網絡化教學,針對學校的管理、教育、學習等全方面運用網絡技術進行監測,在校教師根據數據分析與反饋情況及時調整相關教學內容,并根據高考改革的形式創造高效的科技化教學環境,利用好國家提供的優質資源,促進學生自由與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國家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潘樂.新高考制度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課程設計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0.
[2]黃瑞婷.新一輪高考改革應對策略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3]丘婷婷,鐘媚,陳久東,莫雪容,黃歡陽.新高考背景下廣東高中智慧校園建設發展路徑[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31):81-8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