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蘭 楊波
內容摘要:素質教育實施以來,提倡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全面發展。初中語文課程不僅能傳授給學生豐富的知識,還能利用其獨特的人文特性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情趣,因此在初中語文課程中落實德育內容,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 德育內容 實現途徑
在初中階段,語文課堂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是表達思想的有效工具,文章是作者思想的載體,在語文課程中落實德育內容,能更加深刻的讓學生培育良好的德育素養,體現語文學科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一.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現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由于受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往往只是單方面的注重學生的分數和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這樣的教育方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極為不利,因此利用語文的學科特性和優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能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更好的塑造自身的品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體現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價值。
二.教師應當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
只有教師樹立正確的觀念,具備精通的專業文化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更好的傳達德育的內涵。因此,教師要深入貫徹職業道德理念,不斷提升自我水平,在教學過程中豐富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的接受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結合課程目標制定有效的德育教育策略,這樣才能讓學生更為有效的接受德育培養。
不僅如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深入貫徹教育觀,做好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在教學活動中,結合課程目標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再現中更好的理解德育帶給自身的意義;做好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教材內容,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對德育知識和德育情感的內化;做好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有效的溝通,傾聽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學生打造豐富的精神世界,讓學生在感悟德育的同時升華自身的感情,以此使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三.在閱讀過程中落實德育內容
(1)深入朗讀,在語言中品味德育情感
語言是進行思想情感表達的主要載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朗讀,品讀以及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感受文本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從而獲得情感的陶冶。
例如在學習《金色花》這篇課文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自由朗讀,通過自由朗讀初步感受文章中所蘊含的母子親情;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通過多樣化的情感滲透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摯愛的親情,從而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受到德育上的熏陶和升華。
(2)創設情境,在情境體驗中滲透德育
初中生在思維發展上還有一些限制,這使學生在理解抽象的情感上還較為困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幫助學生建立起感性的認知,從而使教材中的德育內容作用于學生的內心,以此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加強思想上的共鳴。
而在學習《黃河頌》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設計一段文字結合“黃河頌”的音樂進行課前導入,通過描述中華民族處于危急存亡的時刻英勇抗敵的形象,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下,能更好的接受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進而從內心深處激發學生奮發讀書,振興中華的民族使命情感。
(3)感悟形象,在感性中深化德育教育
文學作品注重以情動人,往往使用形象傳達感情,這就是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作者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感情和思想通過文學作品中的形象表達出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感悟作品形象的方式落實德育內容,讓學生在具體的感悟中將德育教育深化。
例如在學習詩歌《秋詞》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理解“晴空一鶴排云上”中“沖天而起的鶴”形象,為學生描繪了一副開闊的景象,讓學生感受到晴空之上白鶴沖天而起,奮發向上的形象,以此讓學生深入理解詩人的奮斗之志,讓學生通過閱讀詩詞體會詩歌描繪的畫面,將畫面與詩意相互襯托,使用詩情畫意的完美結合,讓學生在具象的感悟中升華情感。
四.在教學過程中重現時代背景
“文章合為利而著,詩歌合為時而作?!痹谡Z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梳理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將教材中的文章總結成一個個主題對學生進行教學,結合時代背景對學生進行指導,能幫助學生加強對文章的理解,更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作為學生應當具有的愛國思想和道德品質,從而促進學生關心社會了解社會的品質形成。如以“陶冶自身品德”為主題,選取了《歸園田居》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陶淵明追求獨立人格以及返璞歸真的精神,讓學生深刻理解這種精神在當今時代也具有積極意義。讓學生在日新月異的現代化變遷中謝謝拼圖陶淵明的詩歌,學會放飛心里,返璞歸真,通過這類主題的教育,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形成熱愛祖國,樹立遠大理想的人生信念。
五.在寫作過程中落實德育內容
寫作是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模塊之一,寫作也是學生對外界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寫作過程中落實德育內容,學生在表達思想感情的過程中深入感受德育教育。
(1)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能獲得寫作技能和寫作知識,要依靠教師的有效教學,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寫作知識和寫作技能,更要在此基礎上滲透德育教育。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從寫作內容、寫作素材以及作文立意等方面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德育體驗,指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明確價值觀念,從內心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思想道德觀念。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半命題作文“從此我不再下劃線”寫作時,引導學生立意的過程中,直到學生回應成長過程中遭遇的孤獨或是迷茫的生活體驗,告訴學生這是人生必經的生活插曲,但只要每個人保持積極的進取之心,就能更有信心的面對生活;在指導學生進行選材時,讓學生選擇生活中較為典型的素材,使用這種方式讓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不知識,讓學生略寫過去的體驗,相信現在的感悟,讓學生將寫作重點放在轉變后的思想感情上,讓學生通過這種表達獲得正確的德育體驗,從而觸動學生內心的精神世界,以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
(2)在寫作評價中突出德育內容
寫作評價是教師和學生有效互動的渠道,也是教師將德育內容進行落實的有效路徑,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突出德育效果的評價,采用自評、互評和批改等辦法,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洞悉學生的內心體驗,從而對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引導,使學生健康成長。
六.在課外閱讀中落實德育教育
課外閱讀是學生對課堂知識學習的補充和深化,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后會產生基于課堂知識的新理解,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學生能夠針對課堂學過的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知識上的升華。不僅如此,課外閱讀也是豐富學生視野,陶冶高尚品格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落實德育教育。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注重體育的課外閱讀中的德育教育,指導學生選擇對自己有幫助,有閱讀意義的課外讀物進行閱讀。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外閱讀的機會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德育學習機會。可以舉辦課外閱讀沙龍,指導學生的閱讀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學生閱讀之后,在沙龍上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使學生理解保爾柯察金這一不產階級的英雄形象。讓學生跟隨保爾柯察金一起經歷人生,體驗保爾柯察金是如何在社會最低層掙扎,又是如何在朱赫來的影響下逐步走上革命之路,經歷人生磨難時,他當時的心態是怎樣的,又是因為什么原因讓她更加堅強的,最終讓學生通過分享明白了保爾柯察金身上具有的那個時代最寶貴的精神品質:為理想而獻身。學生在閱讀和分享的過程中,不僅能感受到保爾柯察金巨大的人格魅力,還能充書中汲取精神營養,使自己能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樹立崇高的精神信仰。此外,教師也可以將課外閱讀語文實踐活動的方式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德育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艱巨性,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科學方法和人文關懷,正是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自身具備良好的德育品質,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更好的啟發學生進行探索,積極參與德育教育課堂活動,利用語文學科的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滲透。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對德育內容進行落實,讓學生通過多種手段感受德育教育對自身的重要性,從主動自覺的培養良好的德育精神,促進自身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琰.趙靜.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路徑探索[J].學周刊,2018(02):44-45.
[2]董春華.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作文成功之路,2017,(10).
[3]陳勝.淺談初中語文教學與德育的滲透[J].課外語文,2017,(9).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漳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