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基于普通高中的薄弱而言的,是就薄弱普通高中的現狀而言的,因此,薄弱普通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必須就其目前的師資力量以及學生基礎作出的具體性調控。具體調控的主體仍然在教師與學生兩個方面,一方面需要就教師目前現狀作出具體的分析,發現其中所出現的問題及偏差,另一方面對學生集體學習的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其中所出現的問題,并予以糾正。
薄弱普通高中就其教師教育與學生學習之間,各個學校之間就其“薄弱”而言有著各自的異質性,但是就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其“薄弱”的同質性。就其“薄弱”而言,追本溯源,是師資以及學生自身,而在核心素養的前提下,在新高考環境下,學校就需要作出“突破”,讓教師不再“薄弱”,學生不再“薄弱”,才是真正打破應試教育,打破“慣有”思維,在“核心素養”下取得“突破式”教育的王道之始。
而現今薄弱普通高中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現狀堪憂,首先,就《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而言,所明確的是語文學科“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師必須圍繞“提升語文學科素養”,就“審美能力”“探究能力”“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進行具體的教學延伸,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自身為主導進行高中語文學科的教學。其次,其中的閱讀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的閱讀中進行理解、思維拓展以及遷移的教學,但是對于當前,尤其是薄弱普通高中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而言,基于學生自身學習行為及習慣的限制,“滿堂灌”仍然成為了教師的主要任務,閱讀教學在教師眼里成為了擺設,成為了“唬弄”,成為了“心照不宣”,學生缺乏閱讀時間,缺乏閱讀經驗,缺乏閱讀樂趣,一定程度上退化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無法做到深度閱讀,從而讓已經開始呈現出“萬子卷”的語文考試出現了難題。[1]教師沒有行使出自身的職責,學生沒有學到該學到的內容,惡性循環之下,使得薄弱普通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成為了一大難題。
薄弱普通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僅來源于教師,也來源于學生。首先,薄弱普通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就師資力量而言相對薄弱,師資力量本身就自身的教學水平、教學經驗、教學能力距離其它的重點高中有一定的差距,這是客觀原因下的分析。但是就主觀條件下,教師就自身的閱讀教學而言,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體系,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如何才能夠在基于硬件條件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尋找能夠產生“絕對性”效果的戰術,成為了許多薄弱普通高中尋找的關鍵。
其次,薄弱普通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就學生集體而言,其學習基礎、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的薄弱,再加上部分學生自身學習興趣及心理的受限,無疑給學校教師的教學增加了一道障礙,如何從學生的角度探索出一道能夠適用薄弱普通高中學生學習的路徑,達到深度閱讀也成為了其應有之義。[2]
再者,對于薄弱普通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探究,缺少不了的是其教學評價體系的建構與完善,只有在基于主體下進行多元主體的教學評價體系,基于教學內容下進行內容多樣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為了能夠全面提升薄弱普通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其中諸多方法作出篩選,項目化教學的適用性較高,其不僅可以讓教師從閱讀教學“滿堂灌”中解脫出來,制定項目化教學任務,提升教師的主導權,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自身參與學習的能力,從被動式教學轉化為主動式學習,讓整個教學變得舒適而又充滿活力。
一、更新教師閱讀教學的理念——項目化教學的前提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作為所有學科的基礎性學科,在一定程度上為其它學科的開設作下鋪墊,閱讀教學不僅是基于語言建構上的教學,也是基于語言理解上的教學,更是基于語言創造上的教學模式。而項目化教學的前提條件,需要對教師的閱讀教學理念進行更新,擺脫從前的“敷衍”的教學方式,從根本上加強對深度閱讀教學的重視。
更新教師進行深度閱讀教學的理念,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是搭建項目化教學的前提。在課堂中,教師需要從“主體”轉化為“主導”地位,還課堂于學生,充分釋放學生的大腦,讓其在自由閱讀以及暢想的過程中,發現閱讀的樂趣,從而提升閱讀的能力。[3]而受到目前“大語文”“萬子卷”背景及要求的影響,教師更加應該引起重視,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提高,更新自身課堂主體觀念,充分展現學生自身的個性,讓學生得到對自身的認知,從“授人以魚”轉化為“授人以漁”,從根本上解決教大于學的問題。
而基于薄弱普通高中學生差異化較大的問題,教師更加應當在實施項目化教學之前,充分開展對學生自身個體調研,發現其中的共同性與異同性,從而能夠讓教師就自己所教授的班級基于調研的基礎上展開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策劃學習主題,下發閱讀教學的任務,讓學生充分在閱讀的海洋里發現與眾不同的學習樂趣,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
二、組建深度閱讀學習合作小組——項目化教學的基礎
高中語文深度閱讀學習合作小組在一定基礎上能夠加強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團隊協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組建高中語文深度閱讀學習合作小組是項目化教學的基礎性條件,此在項目化語文深度閱讀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一步。
在進行語文深度閱讀學習合作小組的組建中,可以以“就近組建,合理搭配”為原則,學生以小組為基本單位,根據學生之間的關系情況、男女搭配情況以及組合要素等情況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組之間推選出一名組長,通過組長以及成員之間的溝通最終決定小組的管理制度及活動要求。同時通過協商建立小組的組標、口號及小組隊名,確定每個成員在小組內部的角色與定位。如此便于組內成員之間關系的凝聚,同時也有利于幫助進行組內管理,幫助小組隊伍在任務進行過程中的團結合作取得一定的學習成果。
項目化教學的基礎是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方式,而高中語文深度閱讀學習合作小組的建立,是基于薄弱普通高中學生基本學情下的選擇,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優選,是符合當前、符合當下核心素養培育下的優選。[4]因此,高中語文深度閱讀學習合作小組的組建,在一定程度上順水推舟地為項目化教學埋下了基礎,也為日后項目化教學的順利進行完成了先決性條件。
三、創新閱讀課程的教學模式——項目化教學的關鍵
高中語文深度閱讀課程的教學模式的創新是當前項目化教學優選下的關鍵所在,雖然項目化教學是基于對工作過程借鑒下的課堂教學全新理念,以任務驅動為導向的先進教學模式,從本質上改變了傳統教師進行“滿堂灌”式的講授模式,也是對學生在課堂進行單一訓練模式的改變,教師教學的活動不再與教室空間與課堂時間45分鐘相關,而是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界限的一種全新模式,通過問題的導向設置,通過前期學生學情的調查以及對各種資料的訪問,以交流與討論為解決問題的形式,通過創作、演講以及辯論進行對學習成果的展示。[5]而在進行每一個項目化教學之前,教師都需要首先確定學習領域,明確學習情境以及基于學習課程基礎上的具體要求,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動筆答題、動嘴表述、同步訓練,創新形成薄弱普通高中項目化教學“五步法教學模式”,其具體包涵了“課前預習”“課堂討論”“課后訓練”“集中展示”以及“師生互動”五個環節,其中層次相互補充,層層遞進,互相幫助與提高。
語文閱讀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不僅是基于語文學科閱讀課程項目化下的教學創新,也是基于薄弱普通高中“滿堂灌”式等課堂模式的創新,語文閱讀課程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保持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與訓練,還能夠在課余時間中持續保持對語文閱讀的熱情,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使得學生在無形中提升了語文閱讀學習的成果,方便了教師的教學,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對學生閱讀的教學設計以及輔導工作。
四、編寫教研式語文閱讀教學的校本教材——項目化教學的載體
編寫教研式的語文閱讀教學的校本教材是項目化教學的載體,只有在不斷地探索中發現教研式語文閱讀教學的奧妙之處,將其編寫成冊,才能夠給更多的同學科以及異學科的教師留下寶貴的教學財富,不僅拉動了薄弱普通高中學生學習的進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國家教師教學的進步。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下,指導高中語文教師進行校本教材的編寫,從過去以“語文知識的傳授”為目的向“核心素養的提升”進行轉變,以項目化教學為載體訓練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并在其中貫穿知識的學習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6]
項目化教學的載體,是編寫教研式的語文閱讀教學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不僅是代表學校特色化教學的標志,也是使得薄弱普通高中獲得“突破式”教學的藍本,如何使得作為基礎性學科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獲得進一步的破解,不僅是教師需要探究的課題,也是學校領導層需要積極反映以及倡導的重要課題之一,如此,才能夠讓項目化教學成為在薄弱普通高中的“王牌”教學模式,為進一步推進薄弱普通高中的教學改革埋下伏筆。
而項目化教學,不僅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項目化教學的載體,也在國家教學的里程碑中起著過渡性的作用,勢必需要引起做夠多的教學一線工作者的重視,從而為我國教學事業作出努力及貢獻。
五、改革閱讀教學的評價方式——項目化教學的保障
一張試卷定終身是當前高考背景下對學生學習的標尺,而試卷中所透露出的更多以學生核心素養為最終要求的題型也逐漸增多,當前“萬子卷”的出現,要求學生能夠在眾多信息中收集中關鍵問題之所在,獲得自己想要掌握的重要答案,便是高考背景下核心素養的還原與體現。隨著“萬子卷”試卷形式的改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方式也勢必需要得到變化與改革,這不僅是薄弱普通高中項目化教學的保障措施,也是對學生核心素養提升,進行高中語文深度閱讀要求下的客觀反映。在進行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下,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方法、技巧的改變與完善,少走彎路,提升學習能力,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培養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高中語文項目化教學,勢必要對單一書面考試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引入過程考核的評價理念,通過以全面塑造學生,打造“有用的人”基礎上實行考核的評價措施,其目的不僅是改變教師以應試教育為目的的錯誤方向,同時也是為了督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引導,從而擴大教學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性,完善傳統理論考試與結果評價的同時,注重與學生課內外活動的情況相結合,如注重學生在合作小組參與過程中的態度及表現等,重視學生參與的過程及學習成果的應用,在教師與學生相互激勵,相互學習之下,實施多項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對學生單一性評價的錯誤方法,提升對部分學生學習的信心,全面完善學生學習品格。
綜上所述,薄弱普通高中在教學中想要突破重圍,需要在基于自身短板的基礎上進行戰術性的挑選,本文通過項目化教學對薄弱普通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基礎性學科進行論述,對目前的現狀及問題作出討論,基于項目化教學的角度對其有效性進行五個方面對策提出,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薄弱普通高中閱讀的教學模式,加深了其理論效果,加大了對當前薄弱普通高中下的教師的教學硬性要求。
參考文獻:
[1]夏宇.依據文本特點 有效鑒賞詩歌[J].中學語文教學,2018(06):25-31.
[2]朱艷敏.高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實踐探討[J].語文建設,2016(35):7-8.
[3]梁文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常見誤區分析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3(34):55-56.
[4]陳靈飛,張燕華.主問題設置模式:實現有效閱讀的課堂教學策略[J].語文建設,2010(05):12-14.
[5]蔡藝鳴.《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評介[J].地理教學,2021(08):1.
[6]夏雪梅.指向創造性問題解決的項目化學習:一個中國建構的框架[J].教育發展研究,2021,41(06):59-67.
[基金項目:2020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新高考背景下促進薄弱學校高中生語文深度閱讀能力提升研究”;項目編號JSZJ20071(福建教育學院資助)]
簡月芬,福建省南靖縣第一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