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采用新的教材。在實施教學活動的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完成教育教學,在備課時一定要有教學設計,如何使教學設計做到行之有效,切實可行,我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在不斷探索、研究、嘗試。
一、教學設計要以新課程標準為基礎
語文新教材圍繞著“立德樹人”構建核心素養,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宗旨,新教材總體分為必修,選擇必修和非選擇必修教材三個系列,新教材最突出的特點是增加了整本書閱讀,所以根據不同教材系列,要求教學設計也要有相應的變化,例如:必修語文教材上,它有10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單元任務,為本單元的教學設計指明了方向,這是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并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二、目標設計要以大單元任務為中心
高中語文教材設置了18個任務群,學習任務群為本大單元下語文學習提供了任務導向,單元學習任務具有目標性與任務性。例如:必修語文上冊第6單元學習任務的具體內容如下:
(1)學習富有思辨色彩的古今中外文體,通過學習學生知道梳理探究和反思,把握學習的價值與原則和方法,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閱讀課本,注意把握思辨類文本中的作者觀點和態度,理解作者思考問題的角度,學習有針對性的表達觀點的方法。
(3)研究閱讀課本,把握說理的邏輯思路,感受思辨中蘊含的邏輯思維,感受思辨的力量,提高理性思維水平。
(4)在深入閱讀文本,學習文本論述方法的基礎之上,學會選擇合適的角度,以恰當的方式有針對性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我們在設計學習目標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單元任務結合文本的具體內容,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這樣既可以符合大單元的大任務,又可以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確立小的任務。使確定的學習目標更符合學生的學情和教材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更加充分發揮學習目標的引領作用。
例如:在魯迅的《拿來主義》學習目標的設定,依據大單元任務,可以這樣設計學習目標。
(1)了解背景,學習有針對性的表達觀點。
(2)梳理論證思路,學習破立結合的論證方式及比喻論證。
(3)感受語言的犀利及批判力量,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通過以上目標的設計為本課確定了具體的學習目標,有針對性進行核心素養的訓練,在不同任務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語言的構建能力,語言邏輯能力,綜合思維能力,明辨是非的審美能力的培養,使課堂任務更加明確。便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操作,學生學習的方向目標性更具體,指導性強,真正起到了引領和導學的作用。
三、教學內容設計以本課教學目標為主導
教學目標就是本節課應該完成的具體任務,它具有統領作用,整堂課的教學內容必須遵循于教學目標,它既體現了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為了達成本節課的核心素養與能力培養。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要統觀全局,不要只關注課文內容,文本是為目標服務的,目標就是方向,目標是旗幟,目標就是課堂的中心。那么,具體應該如何設計教學內容?應是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之上,設計課堂教學任務,再分解成小任務。課堂內容有大任務和小任務組成,層層推進,步步為營,小任務由教師預設的,也有課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問題任務,這樣的大小任務,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現在以魯迅的《拿來主義》為例,教學內容設計如下:本課總體上教學內容由三個大任務,7個小任務組成。
任務1、學習如何有針對性的表達觀點,在此基礎
之上,為更好地達成任務一的探究學習。分解成如下小任務:
分解小任務(1):設置回顧舊知識的情境,結合課本提示內容,讓學生解釋議論,針對性具體指什么?
分解小任務(2):了解作品寫作背景,理解魯迅針對當時的現象,對于不同的對象對待思想文化不同的態度。
分解小任務(3):找出1~6段中作者所批駁針對的對象及其行為,理解拿來主義的含義。
任務2、學習駁立結合的駁論方式及比喻論證的方法。
分解小任務(1):梳理論證思路,指出駁立的段落是如何結合的。
分解小任務(2):第9段為例說出個比喻的本體、喻體,探究比喻論證的效果。
任務3、感受語言的犀利及批判的力量并舉例說明,你不能理解或最喜歡的語句并加以賞析。
通過以上例子,我們就能夠感受到大單元下,大任務與小任務在課堂中的呈現,使課堂更具有實效性。這樣的設計目的是:希望通過任務的設置,以任務為驅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探究、研討學習任務的學習熱情;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新問題的生成能夠更好的引領學生完成大小任務,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不斷生成各種能力,完成各種核心素養的訓練,進而實現教學目標。
四、課件設計以教學內容為主體
課件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恰當的課件設置可以為學生學習提供直觀上的影響,使學生產生從文字到圖片,由圖片到思考,由理性到感性的思維過程,多媒體在課堂上的應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帶領學生進入到學習任務中去。以《拿來主義》為例。我設計了7個PPT圖片。
課件1:展示本課的學習目標,目的是引導學生會讀書,清楚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課件2:展示任務1以及分解的小任務,目的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文本。
課件3:設置圖片或視頻,展示學習背景,目的是為研究文本做充分的鋪墊。
課件4:展示任務2,學習破立論證方法,理解駁論方式及比喻論證,以及分解的小任務。目的是,讓學生研究論證方法,提高語言構建素養
課件5:展示任務3,感悟語言犀利及批判的力量并舉例說明,你不能理解或最喜歡的語句加以賞析,及分解的小任務。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課件6:課堂小結,你認為拿來時還要注意什么,目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來形成核心素養及能力。
課件7:展示作業內容,以《拿來主義》與《反對黨八股》做對比分析,理解本課是如何闡釋“學習之道”的?
總之,每一個課件都是為課堂內容設計服務的,形象直觀的課件是教學內容設計的有力補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在新教材背景下,必須要學會借助外物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五、情境設計要以教學內容為主線
情境設計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隨之變化,情景設計主要采用課文導入情境,課文結構梳理情景,知識探究情境,知識拓展延伸情境等。下面以《拿來主義》為例說明情境設計的不同目的。
1.課文導入情境。
在導入課文階段,教師應先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明確,議論文的針對性是指針對現實問題,借助圖片或視頻,來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的思維回到當時的那個年代,去思考拿來主義的內涵,理解拿來主義這一觀點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2.創設合作交流展示情境。
明確文本論證的思維導圖,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合作學習。通過表格的呈現,根據課文1~6段學習的內容,填充的表格是內容表格,通過課件的形式,形象直觀的展示給學生,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先破后立的課文的論證思路。
3.創設探究論證方法的學習情境。
重點探究,文本中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通過漫畫的形式,借助課件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能夠更加形象、直觀的表現作者對待“大宅子”出現的孱頭、混蛋、廢物三種錯誤的態度,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魯迅先生精妙復雜而又犀利的,比喻論證的方法,給讀者產生的巨大影響,體會到魯迅辛辣的批判和諷刺的語言藝術。
4.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知識拓展延伸情境。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根本目的。通過本課的學習,面對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社會現實,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我們學習的一種常態,而且是必須要進行的學習活動。新時代的中學生應該有怎樣的學習態度,引發學生對拿來主義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理解在當代新的社會歷史時期,新的時代當中,如何對待拿來主義?作為我們新時代中學生,怎樣去做才能更好實現魯迅先生所提出的拿來主義這一宗旨。通過以上分析,使我們明白情境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只有恰到好處的情境,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濃郁的學習氛圍,營造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外在環境。所以,我們要對情境教學設計給予高度的重視,對待情境的設計更應該精雕細琢,使課堂內容精彩呈現。
六、課堂檢測設計要以學習目標為依托
課堂檢測設計是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檢查,檢查學習目標是否達成。它是具體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綜合能力的提升過程;它是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通過檢測,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動態,明了學生是否掌握應會的知識,并是否具有相應的能力和素養。以便教師適時的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及策略,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通過鞏固知識和拓展探究來提升學生的知識的構建與語言的運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拿來主義》時,我為學生設計了《反對黨八股》與《拿來主義》的對比分析的檢測。通過檢測,讓學生理解掌握,兩課論證方法的不同和學習任務不同的側重點,進而實現達到檢測的目的。
七、課堂評價要以任務為前提
課堂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如何做好二者的評價是以學生為主體實現核心素養關鍵表現。通過課堂上的評價,不僅僅是探究學習成果的需要,更是了解學生學習動態、學習現狀,實現核心素養及各方面能力的一個綜合性評價。在課堂學習活動評價的過程中,更需要教師的引領性的評價,教師在課堂上不斷的收集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進行反饋,調解激勵,從而達到及時診斷問題,促進學生發展的效果。在課堂教學當中,學生的評價,無論是自評還是生生之間的互評,都能夠推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激發學生對知識求知欲的渴望。興趣能夠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繼續學習,形成內在的學習動力,進而實現挖掘學生自身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在課堂評價中,老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會不斷的去激發學生,努力向上,勤學善問的學習熱情,不斷的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成長,并且達成學生自身的核心素養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新課改背景下的新教材教學設計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和各種資源來主動學習,以任務為驅動,以問題為導學,作為學習和研究教學活動的主線,強調主動學習和團隊合作學習意識,強調針對學習過程中的評價,以任務為引領,以問題為切入,以情境為載體,以課堂評價為指導的,新課改背景下的新教材教學設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每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只有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才能夠引領教師、引領學生實現任務的達成,綜合能力的形成,核心素養的建立起到推動作用。
王文清,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二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