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是網絡信息化下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時效性上更高、內容上更為精細、展現形式更新穎等優勢。微課能夠讓學生將知識碎片進行統合,可以讓學生有效拓展自身的知識儲備,激發學習興趣并更好地融入課堂中,促進自身全面均衡發展。
微課的運用逐漸得到廣泛的推廣,尤其在高中語文學科,微課的使用使語文教學更靈活、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需要突破傳統教育理念以及相應模式的限制,積極運用微課,促使學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語文課堂學習中。利用微課教學上內容具體、主題突出的鮮明優勢,開創性地為學生的移動學習提供支撐。在具體操作中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興趣特點進行個性化探究,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行為趨于動態化,使教學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運用微課巧設課堂導入環節
導入是課堂教學上重要環節之一,一次合理并具有啟發性的導入布設能夠充分調動起課堂學習探究的氛圍,大大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保證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并讓學生從中獲得立體式的學習體驗。故此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微課與課堂導入環節的結合需要參考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其中的重點內容為核心導向,結合網絡資源信息進行再編排,力求微課內容能夠真實呈現出與教學相關的情境以及背景延伸,起到循循善誘、引人入勝的作用。
以《故都的秋》這一課為例,為了讓學生能夠對這篇課文有著更為深入的體會并產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教師先搜集整理作者郁達夫寫下此文之前的生平閱歷與時代背景,再結合故都秋天的紀錄影片等資料信息編輯成一個敘事性微課視頻,通過展示來讓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作者的內心感觸,并下意識地將實際中的秋天與文中所寫進行比較,從中產生自己的獨到感受,在這種微課的激勵下,學生對作者寫作此文的情感就會有更透徹的理解。
二、利用微課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之中
微課的運用是服務于教學與學習的,考慮到學習者的相關因素,合理的課堂情境讓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的視角,去形成身臨其境的學習感受,這樣促使學生對教材內容產生更為透徹、更加深入的領悟。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開展授課時需要注意這一點,教師需要借助這一新穎的教學手法來構建出科學合理、詳實豐富、貼近真實的語文課堂學習情境。在實際應用中,教師需要對于接下來開展的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備課與解讀,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與認知對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展開詳細分析,從中提煉出文章的感情基調與思想主題,從而確定微課創設課堂情境時的主要方向。
以柳永的詞作《雨霖鈴·寒蟬凄切》的教學為例,作為一首古代詩詞,學生想要直接深入理解并體會詞作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塑造的意境,無疑是相當困難的。那么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可以添加入相應的場景圖像或動畫,隨著詩詞內容逐項呈現出來,在詞的上片呈現出細膩的一對戀人離別在即依依不舍的場景,在下片則是以一幅形單影只的凄楚畫面呈現出來,佐以凄情悲涼旋律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里通過結合豐富的感官體驗來“深潛”進入詩詞的韻味當中,從而對此產生更為深刻、更加全面的解讀與理解,并在這一過程里讓自身的語文理解能力得到充足的發展。
三、利用微課化解重難點內容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和微課的結合,需要遵循的原則包括:主體性,體現學生為主的指導思想;有效性,微課不僅是教學內容的直觀體現同時也需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個體特征來因材施教。可以說微課同時承擔起語文教學的鋪墊與主導的雙重作用,除了前文所述的應用方式以外,微課還需與高中語文學習的關鍵點、重難點內容進行交互,根據學習任務與教學目標來引導學生構建語文思維邏輯,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相關能力水平。而在這一方面上,高中生需要對于重點內容進行充分理解和扎實記憶,之后才能夠結合實際問題情境著手解答,其語文知識水平才會得到充足的發展。因此結合相關調查來看,微課以其短小精致且主題突出的特性,應當基于學生發展知識能力和教學目標兩方面的導向,致力于為學生直觀生動地呈現出語文學習中的各項重難點知識內容。
為了凸顯出教學的重點、難點、易考點,教師在制作微課時需要對于相應內容編排單獨的篇章,采用高亮顏色、動態效果等方式將之突出呈現,這種視覺效果對于學生學習重點知識能夠產生較為深刻的直觀印象,并且存續效果更長久。微課所講解的知識點容量較少,但需要具有顯著的代表性或提煉性,能夠一針見血地命中對應知識模塊的主脈絡,這樣一來即使學生的學習水平、理解水平有一定差異,無法快速把握語文學習的關鍵內容,但微課可以多次播放反復揣摩,并且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體會來挑選其中需要重點鞏固或突破的部分反復操作與研讀,就可以達到較為理想的學習效果。
四、以微課為平臺拓展課外閱讀
以微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信息教學方式是當下高中生接觸中外文學名著與拓展文學知識儲備的重要渠道,對于提升學生的名著閱讀效率與質量,同時拓展閱讀視野培養人文內涵有著顯著作用。微課在拓展課外閱讀的作用在于,它能夠將作品的主題思想以及重點內容進行提煉再總結,讓學生在接觸閱讀素材原作的同時能夠有意識地了解、揣摩并模仿文章內容的表現手法、行文結構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等,進而從中積累學習到更多的閱讀與寫作知識,同時豐富自身的人文情感,能夠藉由接觸到更為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來實現個人情感素養的沉淀,從而讓學生自身的發展需要得到很好的滿足。
教師可以先向班級學生發布調查問卷,了解他們較為感興趣的文學領域,繼而選擇相應的讀物,結合作者的生平事跡、時代背景以及其它相關作品制作成為微課視頻,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同時為閱讀本身增添了趣味元素,營造出積極活躍的語文拓展學習氛圍,吸引學生能夠更主動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微課是時下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新話題,高中語文教學也應與時俱進,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以及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北燕.高中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0(33):80-81.
[2]陳紅玲.微課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3):214-215.
劉青,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