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
近期,國內多地出臺了一項讓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都十分關注的規定:禁止公辦普通高中舉辦復讀班。與此同時,很多地方還就此出臺了細化規定,如重慶市明確提出全市普通高中學校不得舉辦復讀班、不得與社會機構聯合舉辦復讀班、不得在培訓機構以學校名義舉辦復讀班、不得招收復讀插班生、新生入學的高一年級不得出現大班額增量等。
事實上,禁止公辦普通高中舉辦復讀班已不算新規。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曾印發關于加強基礎教育辦學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公辦普通高中不得占用公辦高中教育資源舉辦高中畢業生復讀班,也不得招收高中畢業生插班復讀。200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也曾出臺規定,區內公辦普通高中不得在校園內占用學校正常教育資源舉辦高中畢業生復讀班,也不得招收高中畢業插班生,并將不得辦“校中校”、復讀班和招收復讀插班生作為2005年試行的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驗收評估標準的“一票否決”條件之一。
盡管對個體而言,考生高考后選擇復讀,確實多了一次高考機會,多了一個升學渠道,但對教育整體而言,這樣做的弊端顯而易見。一是損害教育公平。公辦普通高中舉辦復讀班,勢必擠占有限的教育資源,一些學校因此不得不壓縮應屆生數量,致使部分應屆生失去接受三年優質普通高中教育的機會;一些普通高中為了提高升學率,將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向復讀班傾斜,影響校內教育資源分配,導致教育不公。二是形成惡性競爭。在每年各大高校招生人數有限的背景下,高考復讀生越多的地方自然就會擠掉當地越多應屆生的升學名額,應屆生落榜的可能性就越大,然后部分落榜考生再去復讀,又與下一屆應屆生競爭,由此形成惡性循環。三是破壞了教育生態。一些普通高中為鼓勵考生復讀,以“明碼標價”的方式打出各種“優惠復讀政策”,違背了教育公益性導向,不利于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
目前,多地密集出臺了相關規定,釋放了抓緊執行“禁止公辦普通高中舉辦復讀班”的信號。下一步,可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配合執行該項政策。第一,進一步改革頂層招考政策。可將高中應屆畢業生與歷屆畢業生分開錄取,將高中歷屆畢業生納入社會考生范疇,實行“同時參加考試分開錄取”政策,在兼顧部分考生再次參加高考需求的同時又維護了應屆考生的公平權利。第二,進一步改革傳統的教育政績觀。各地在統計普通高中升學率時,嚴格將復讀生排除在外,而以應屆生的高考成績作為考核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主體依據,同時逐漸淡化升學率,綜合考評普通高中的辦學水平。第三,進一步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對違規舉辦復讀班、安排復讀生插班的普通高中嚴格查處,考慮到該項政策涉及地方利益,建議由國家層面進行督導檢查,堅決杜絕公辦普通高中舉辦復讀班。第四,進一步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可將“不得舉辦復讀班,不得安排復讀生插班”作為公辦普通高中學校申報或復評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特色普通高中及評定其他各項榮譽的硬性條件,督促、警醒公辦普通高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辦學。
教育公平是民心所向,禁止公辦普通高中舉辦復讀班是維護教育公平的務實之舉。各地、各有關學校要充分認識執行該項規定的重大意義,嚴格按照國家政策要求辦好高中階段教育,讓更多學子享受更加公平且有質量的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