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開展“煙臺市社區居民心理健康狀況以及服務需求”的調查研究,對社區居民心理健康狀況及服務需求進行調查與分析,客觀掌握社區居民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服務需求、特點等,為以后的研究做好基礎鋪墊。
關鍵詞:社區居民心理健康;社區心理服務現狀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2018年國家衛健委發布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在方案中要求“將心理健康服務融入社會治理體系、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平安中國、健康中國建設”。
本研究在調查“煙臺市社區居民心理健康狀況以及服務需求”的基礎上,對社區居民心理健康狀況及服務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客觀掌握社區居民的心理健康狀況以及服務需求、特點等,為接下來科學制定行之有效的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和符合本地需求的社區心理服務模式提供參考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法和隨機抽樣法,選取煙臺各縣區的社區居民和黨員干部做為研究對象,所有調查對象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研究工具
在研究中將用到量表有:
簡易心理狀況評定量表(Kessler 10),該量表主要用來評定人群心理狀況且適用于大規模人群心理疾病篩查的自評量表。
社區居民心理健康服務需求自編量表:包括調查對象人口統計學資料、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人員專業性、場所以及服務內容等在內的自編量表。
本次問卷的發放采取入戶調查的方式進行,所有調查員均為經過培訓的大學生志愿者,在問卷的調查過程中,針對有閱讀困難的居民,由專門的調查員念出問卷,并記錄答案。向居民發放問卷720份,回收698分,問卷回收率為:96.9%。研究對象的人口統計學資料如下: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研究結果
2.1社區居民心理健康水平
(1)社區居民心理健康總體狀況
經過數據統計發現,煙臺地區的居民心理健康的平均得分為22.03,其中,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共有89人(12.75%),心理健康狀況“一般”的共有356人(51.00%),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的”共有210人(30.08%),而心理健康狀況顯示“差”的居民共有43人(6.16%)。
(2)社區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上的差異
調查顯示,不同性別的居民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差異顯著,其中女性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比男性較差。
不同年齡階段的社區居民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只是相對來講35-60歲群體的得分最高,說明這個年齡階段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
文化程度對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影響不大,而“??莆幕潭取钡木用袢后w得分最高,心理健康水平最低。
經濟收入對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差異顯著,而且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得分愈來愈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不同的職業類型對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差異不顯著,其中工“工人”群體得分最低,而“干部”群體得分最高,其次是“個體”得分也比較高。
2.2社區居民心理健康服務需求
(1)居民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度和對自身心理健康的評價信息獲取的途徑
“社區居民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度”的調查中,22.75%的居民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比較關注,54.85%的居民表示偶爾關注,而22.40%的居民表示從未關注過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
在“對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的評價”方面,53.45%的居民表示認為自己心理非常健康,40.43%的居民表示認為自己心理基本健康,同時還有6.21%的居民表示自己的心理不太健康。
(2)關于心理健康知識的獲得途徑以及對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處理方式
社區居民獲得心理健康的信息主要通過互聯網、電視、報紙和書籍等渠道,其中通過互聯網獲得相關信息的占到總人數的67.45%,電視的占到14.98%,報紙和書籍的占到15.54%,僅有2.03%的居民表示曾在社區宣傳欄或展板上看到過心理健康有關的信息。
對于自身面臨的心理困擾,56.45%的居民表示會選擇向家人、朋友等傾訴,34.32%的居民表示自行解決,還有5.32%的居民表示不會處理或者忽視,只有3.91%的居民表示會選擇尋找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來解決。
(3)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活動場所以及開展情況調查
關于“社區心理服務的活動場所”的調查,67.96%的居民表示社區沒有專門的心理活動場所,20.34%的居民表示不清楚,而僅有11.7%的居民表示社區有專門的心理服務場所。
關于“社區心理服務的開展情況”的調查,52.89%的居民表示也沒有參加過,還有37.88%的居民表示不清楚,僅有9.23%的居民表示參加過社區心理健康服務。
(4)社區居民的心理服務需求
在關于“社區是否有必要開展心理服務”的調查中顯示,78.97%的居民表示有必要,11.80%的居民表示無所謂,9.23%的居民表示沒有必要。
關于“心理服務的形式”調查中,居民所認可的形式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心理健康講座(56.43%)、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44.45%)、心理咨詢(43.74%),另外還有部分居民表示也需要開展心理測評(20.32%)和團體心理輔導(33.87%)。
關于“個人是否會參加社區舉辦的心理活動”得調查中,30.23%的居民表示一定會參加,67.34%的居民表示會視時間、內容等再定,僅有2.43%的居民表示不會參加。
3.結果與分析
統計結果顯示,煙臺地區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來講較好,雖然結果只是在臨界水平,煙臺地區相對來講,經濟發展形勢較好,物產豐富,環境優美,氣候適宜,在這種環境中生活的老百姓相對來講心理壓力也較小。
不同性別的居民在心理健康狀況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相對來講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較男性差,這主要是因為性別在壓力和情緒管理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的原因。一般來講,女性與男性相比,除了在工作中要承擔和男性同樣的壓力外,還要在家庭中承擔更多的責任和壓力。
經濟收入對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差異顯著,這可能與居民收入不穩定,有部分居民甚至失業導致的壓力過大。
另外,文化程度以及職業類型對社區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影響差異不限制,還是與煙臺地區的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的發展水平有關。
4.總結與建議
4.1總結
目前來講,雖然煙臺地區注重加強社區建設,但是在心理服務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硬件設施方面,只有極少數社區設置了專門的心理活動場所,在人員配備上也幾乎沒有,而且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都無法支持獨立開展心理服務活動。個別社區會依托轄區內的學校或者單位開展心理輔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社區專業人員不足的困境,但大多只是短期的活動,再加上宣傳不足,在群眾的作用效果不大。
4.2建議
第一,在服務形式上,可以將知識宣傳的海標、展板或者手冊及講座方式與網絡優勢相結合,比如建立“互聯網”下的心理服務App,開創一個社區心理服務軟件平臺或者開設相關的抖音號等。第二,依托轄區內高校,鼓勵高校以心理志愿服務形式,逐步擴大服務范圍,針對不同年齡群體,可增加不同的服務內容,如老年人的幸福感與孤獨感改善等。第三,定期對社區服務人員的心理服務培訓,為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儲備充足優質的心理服務人員。
總之,建立當多維度、全方面的心理服務體系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還需要加強政府的引導,整合資源,構建完善的社區心理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李海姣,劉宏偉,劉雨茜,劉夢玲,王娟.十堰市高校周邊的社區心理健康服務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06):135.
[2]盧俊,陳成文.從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看社會工作的專業化發展[J].學海,2020,(06):144.
作者簡介:王艷芳,1987.01,女,漢族,山東煙臺人,碩士,講師,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