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省農信社緣何成了“腐敗社”
│文 本刊全媒體見習記者 李浩瑄
近日,陜西省農信社聯合社多名原領導被處理。
據陜西省紀委監委消息:陜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原理事長楊建新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取消退休待遇;長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永軍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陜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原副主任王旭明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三人均長期任職陜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楊建新、趙永軍為該社連續兩任理事長。
農信社是中國金融體系中特殊的一員,其改革歷史可追溯到上個世紀末。然而,盡管農信系統已經歷過一輪又一輪改革,但新的問題伴隨市場發展不斷出現。黨的十九大以來,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遼寧、陜西、安徽、內蒙古、山西等近10 個省級農村信用聯社“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落馬,有的地方甚至出現前腐后繼、窩案串案現象,農信社已成為了金融腐敗的重災區。
從對趙永軍和王旭明的通報中可以看到,兩人均將貸款審批權作為謀取個人利益的籌碼;楊建新則是利用組織人事權大肆收受賄賂。信貸審批、人事調整正是農信社領導崗位腐敗問題的多發項。
一些農商行高管政商關系、銀企關系錯位,發放人情貸、關系貸問題突出,省聯社雖不直接經手信貸業務,但作為各家農商行主管單位,具有很大話語權。
此前據中國紀檢監察報披露,云南省聯社黨委原副書記、原主任羅敏經手的不少貸款,均是靠“打招呼”放行。比如,她為云南邦業園林綠化公司老板桂雍在企業貸款、房地產銷售方面謀取利益,收取100余萬元賄賂、價值24萬元的孔雀圖一幅。
該聯合社黨委原書記蔣兆崗與云南省委原常委、秘書長曹建方的秘書吳敏章交往甚密,因開發某項目需貸款授信,吳敏章發小、云南仁澤地產公司董事長陳勇請蔣兆崗吃飯。飯桌上,蔣兆崗叫來時任昆明市盤龍區農信社理事長李紅坤、主任李明,“讓他們關照陳勇”。最后,仁澤地產向盤龍區農信社申請到了7億元貸款授信,貸款3.9億元,陳勇向蔣兆崗行賄20萬元。
此外,一些省聯社對用人資格審查、親屬回避、交流輪崗等把關不嚴,講關系、看背景、“近親繁殖”問題突出。安徽省聯社原黨委書記、理事長陳鵬任人唯親、唯錢、唯權,收受系統內約40人賄賂,并通過召開省聯社黨委會發表同意意見、向相關農商行高管打招呼等方式,為相關人員謀取晉升、調動、親友入職等人事利益。
目前,農信系統自上而下的管理體制,細分成多種模式,其中大多數地方所采用的是所謂“省聯社-縣級聯社二元體制”。在這種模式下,各縣級聯社作為獨立法人,省聯社是一個負責日常業務監督與管理的行政機構。近年來全國各地縣級農信社絕大部分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省聯社扁平化管理縣級農商行,承擔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
在這樣的管理體制模式下,人、財、物等權力過分集中于省級農村信用聯社。對此,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莫開偉分析,省級農村信用聯社名義上在省政府與省級金融監管的雙重監管之下,實際上其各項權力未能得到有效制約,“用強力的行政手腕管理農商行系統,自身又缺乏有效權力監督體系,這就是一些省聯社腐敗問題高發頻發的重要原因”。
今年1月,2021年中國銀保監會工作會議提出“有序推進省聯社改革試點”。7月,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透露,大多數省區已經報送了深化省聯社改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