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月
吉林外國語大學,吉林長春 130117
在科技、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我國各大產業均得到較好的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既與人們需求相契合,又較好地契合旅游行業特點,迎合新時代人們生活理念。尤其是當下城市發展迅速,人們生活節奏緊張,對輕松、自在的田園生活十分向往,為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契機。因此,分析我國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問題與應對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近幾年,城市環境質量不斷下降,活動空間更加緊湊,工作壓力明顯增加,為了尋求一個環境優美、清凈的空間釋放自己,人們通常會選擇鄉村休閑旅游這種形式,以舒緩心情,再加上日益健全的交通網絡,節假日數量不斷增多,更是為人們進行鄉村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而鄉村休閑旅游由此產生并發展。對于鄉村休閑旅游的概念,目前并沒有形成一個較為統一的定論,但大致可做出如下概括:鄉村休閑旅游,是指游客以休閑為目的,以鄉村為主要活動場所,將特色自然環境、田園風貌、民俗文化等作為主要經營活動,為游客提供一系列觀光、體驗、購物、娛樂、度假服務,是一種新型旅游形態,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的身心會得到進一步放松,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注,也是現代人實現精神追求的一種主要方式,具有一定意義[1]。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東西、南北跨度較大,擁有較多且具有鮮明特色的自然風光,再加上歷史文化悠久,形成了較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風俗文化,這些都為鄉村休閑旅游發展帶來諸多便利。就目前我國鄉村休閑旅游發展的情況來看,其主要具有以下特點:(1)旅游資源豐富,主要是受到我國遼闊地域環境、多元化民俗風情的影響,能夠為游客展現不同的自然風光、田園生活,涉及農業、文化、人文等多方面;(2)人與自然和諧,在鄉村休閑旅游的過程中,人通常是會融合到自然中,追求獨特的地理文化、鄉村自然風貌,能夠更好地與自然相互融合,是一種較為獨特的旅游模式;(3)游客參與度高,在旅游的過程中,游客可以參與到生產勞作、農家美食制作、江邊垂釣、瓜果蔬菜采摘等一系列活動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與參與性;(4)地域性特征鮮明,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都有鄉村休閑旅游景點,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性,增加了游客的選擇空間,對于產業發展而言至關重要[2]。
從2011年開始,全國范圍內鄉村休閑農業每年接待人數都明顯提升,在2019年達到巔峰時期,30.9億人次,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鄉村休閑旅游人數明顯減少(見表1)。這也就說明,人們對鄉村休閑旅游愈發認可,而大量游客的涌入,自然為景區帶來較大的經濟收入,不管是鄉村休閑旅游行業本身,還是餐飲、服務、農業等方面,都會隨著旅游人數的增加,被較好帶動起來,由此提高當地鄉村的經濟收入,使其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對于提高鄉村經濟水平有著重要作用[3]。

表1 鄉村休閑農業每年接待人數(單位:億人次)
受到經濟、地理環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一直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而在基礎設施不足的情況下,當地經濟很難發展,物資也難以對外運輸。當鄉村休閑旅游資源被充分發掘以后,會吸引一些投資商,當地政府也會予以較大關注,以開發旅游資源謀求更大的經濟收益。因此,鄉村休閑旅游的快速發展,不光是會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還會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使其在今后能夠得到更好發展,同時也為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創造了有力條件,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重要關系[4]。
近幾年我國生產力明顯提升,很多農村都出現了剩余勞動力,為了生存與發展,這些勞動力普遍會進入城市,雖然對城市建設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但同時也使城市擁堵,鄉村經濟發展停滯[5]。鄉村休閑旅游的快速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商業、建筑業、住宿餐飲行業、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空間,一方面農村剩余勞動力可以通過種田的方式獲得作物收益,另一方面則是能夠在鄉村附近,找到適合自己從事的工作崗位,提高當地農民的勞動收入,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鄉村休閑旅游需要更為健全的服務設施,而這本身就為當地提供了較多的就業空間,為鄉村經濟穩定奠定基礎。
從整體上來看,旅游行業屬于關聯性較強的行業類型,涉及餐飲、交通、住宿、生態環保等多方面問題,必須合理規劃,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然而,受到地方經營管理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出現盲目開發、缺少統一合理規劃、產品層次過低的情況,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難以充分展現區域特色,影響鄉村休閑旅游經濟發展[6]。
鄉村休閑旅游發展,與鄉村田園風光、鄉村環境、文化民俗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發展過程中,由于缺少對自然生態、文化、環境等方面的保護,導致部分地區在開發鄉村休閑旅游資源以后,出現自然景觀、環境被大面積破壞的情況,再加上部分開發商沒有加強有效管理,也未對游客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導致景區內出現臟亂差的情況,游客隨意扔東西,亂寫亂畫也十分普遍,造成了一些不可逆損傷,不利于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7]。
目前,很多地區在開發鄉村休閑旅游資源時,資金投入較少,分配不合理,這主要是由于多數具有豐富鄉村資源的地區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基礎設施本來就十分薄弱,尤其是一些欠發達地區,既無法自己籌措資金大力發展當地的休閑旅游經濟,又無法獲得政府的支持與補貼,最終導致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很難較好迎合現下市場發展的需要[8]。再加上從事鄉村休閑旅游行業的人員,普遍都是當地居民,服務意識較為薄弱,缺少專門培訓,對于游客提出的問題很難應對,無法將鄉村文化、民俗風情較好地傳遞給游客,影響游客的主觀體驗。相關數據顯示,有將近50%的人群認為旅游設施有待加強(見表2),是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重點,在旅游管理方面也需要不斷完善,這些都說明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影響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必須受到相應重視。

表2 2020年中國旅游消費者對鄉村旅游市場的期待
在宣傳營銷方面,很多鄉村休閑旅游地區都存在虛假宣傳的情況,主要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游客,但由于自身缺少過硬的基礎設施與特色鄉村休閑娛樂項目,導致游客體驗感不佳,難以長期發展。另外,由于多數經營業主為農民,缺少較強的自我營銷意識,宣傳方式較為單一,或者是依靠傳統發放宣傳冊形式,未能形成系統的營銷體系,導致無人問津的這一消極現狀。
鄉村休閑旅游是由政府展主導位置,農戶、企業、協會、旅行社占協從位置,若是想要大力推進鄉村休閑旅游發展,就必須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科學、長遠規劃。首先,政府相關部門應對當地的特色文化、風光、民俗等進行深入發掘,要充分了解鄉村休閑旅游發展已經具備的條件,然后著重開發特色部分,并且著眼于未來,從長遠角度構建發展策略,而不是過于注重短期利益。其次,要充分調動企業、農戶、協會、旅游社的積極作用,構建多元主體發展模式,在彼此之間構建經濟利益關聯,共同開發特色產品,實現分工合作,同時也有助于更好地宣傳,促進可持續發展[9]。
自然生態、文化保護意識是鄉村休閑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的,開發者必須要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進行考慮,不能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生態保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開發的持續性。另外,在游客進入景區以后,應對游客禁止行為進行說明,大力宣傳環境保護意識,同時明確一旦出現違規行為,將予以相應處罰,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可能產生的生態環境被破壞情況,推動鄉村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是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完備的基礎設施下,才會有更多的游客前來體驗。一方面,政府應適當增加投入,完善公路交通體系,保證鄉村交通便利,同時對農戶予以一定補助,使農戶具有一定資金進行經營,完善自身經營場所的設施配置,另一方面,鄉村領頭企業、景區負責人更是要加強區域管理,保證景區的潔凈程度,為游客創造一個良好的出行旅游環境。此外,人員綜合素質培訓,也應當納入重點范圍,政府應當組織一些較為專業的服務人員、民俗講解員,進入到鄉村,為對經營者、從事專業勞動事務的農村群眾進行培訓,使這些服務人員能具備較強的服務意識,提高自身的對外民俗文化輸出能力,提高游客的主觀體驗[10]。
現下我國鄉村休閑旅游有著較多類型,在資源開發過程中,應當結合本地的特色資源,進行資源整合,打造具有特色且獨一無二的旅游景點,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游客,同時打造鄉村休閑旅游文化品牌,將旅游與文化內涵聯系在一起,讓游客既能夠感受到獨特的鄉村生活與風情,也能對當地文化有著深入了解,從文化、精神、風俗等方面,與游客產生共鳴。在宣傳手段上,則是要利用多媒體、大數據,編輯制作一些短視頻發布在短視頻平臺上,在減少宣傳成本的基礎上,擴大宣傳范圍,將最為真實的鄉村休閑旅游場景展現給游客,去虛假宣傳,增強游客的主觀體驗。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在科技、經濟發展上都呈現良好態勢,在雙重扶持與保障下,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也更為健全,具有旅游資源豐富、人與自然和諧、游客參與度高、地域性特征鮮明等諸多特點,也是其主要優勢,能夠較好地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也更加完善。然而,從現下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還存在缺少科學規劃、缺少自然生態與文化資源保護意識、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宣傳營銷策略滯后等問題,嚴重影響其可持續發展。因此,在今后還需通過構建多元主體發展模式、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同步進行、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品牌化發展戰略等方式,積極應對產業發展問題,加快鄉村休閑旅游發展進程,更好地刺激旅游市場,為國民經濟水平提升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