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自強
(作者單位: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刻字藝術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秦漢刻石、六朝碑版、北魏摩崖等,無不見證著歷史的流變與文化的傳承。
傳統的刻字是由文人書法家書寫,再由工匠在獸骨、石材、木材等載體上鐫刻加工而成。傳統意義上的刻字始終都是書法的一個附屬,它是準確的翻刻,再現書法的形體結構和筆墨神韻,伴隨著封建統治的崩潰與現代科技文明的進步,傳統刻字逐漸走向沒落。
現代的印字藝術在傳統的刻字基礎上,融合了雕刻、繪畫、篆刻、版畫等藝術要素,表現了書法之美。同時還融合了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等相關設計要素。現代的刻字藝術是以創作者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漢字為素材,通過熟練的雕刻技術,合理組合色彩,融合平面、立體等多種藝術語言而形成的藝術形式。
現代刻字藝術的特殊性還表現在其所用材料的特殊性,刻字不像書法,承載線條和傳達情感的媒介是紙本,取而代之的是質地堅硬的木質等特殊材質。在一門藝術誕生的整個過程中,材料永遠無言。起主導作用的永遠是手持刻刀的藝術家。因此,唯有合乎藝術家個人意志的材料才能使其蓄含的美感得到充分的展示。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美感的隨機性,對一件作品的最終效果起著一定的增損作用。但是,作品最終的形質美感的形成則是多方聚合力作用的結果。現代的刻字藝術與傳統的刻字相比,從目的要求、構成形式、材料選擇以及雕刻制作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獨立完成。傳統的書刻作品,書的朱紅色和刻紋有很多分擔。現代雕塑作品要求從設計構思到成品都要獨立完成。
立體感現代刻字,追求立體空間感,字畫之間,字與字之間有重疊。刻傳統文字,任何材料都要求雕刻在一個平面上。形體以素材為主要表現對象,即:自然書寫的漢字書法。平面構成形式通過形體的塑造,使二維變成了三維的形式,具有了物理的、觸覺的和感知的意義空間。從而形體有了強弱、厚重、深遠、緊張、閑適的視覺形態,賦予了作品思想、意識、想象形象、意象、抽象、象征的審美意義。
追逐刀痕。無論是刻還是刻,都要留刻痕跡,顯示字的有力筆力和字的水平。傳統的文字雕刻不留刀痕,筆觸細膩、光滑,底部均勻平衡。在現代刻字創作中,刀法是不固定的,我們既可以進行大面積的切削,也可以對于一根線條進行細細地調整,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刀法與我們創作時的感情是分不開的,所以藝術家的觀念、情感、審美也是通過刀法表達出畫面之后來被欣賞者所了解的。我認為我們孤立的研究刀法是片面的,藝術家在創作時用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的用刀會隨著自己的情感而變化。隨著情感的起伏,他們用刀的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所以欣賞者可以通過作品上的刀痕來體會創作者的感情。
色彩豐富。完成的雕刻藝術品由凹凸不平的形狀構成,加上五色,展現其美麗。傳統的羅馬字是單色的,追求安靜。在書法和篆刻中都只有一種顏色,與之相比,現代刻字因為加入了構成元素,所以呈現出與書法篆刻不同的審美觀念,因為其中包含大量的立體構成和色彩構成使現代刻字有了更多的審美方向,所以說,色彩是最能體現情感的表現元素。通過色彩明暗的調節,作品可以與欣賞者建立一種聯系。作為刻字作者內心外化的刻字作品,自然也是一種紐帶。現代刻字作品是藝術家的思想、審美觀念及審美理想與客觀景物的融合的產物,所以作為欣賞者看到的已經不單單是創作者或欣賞者的私人感情,而是通過藝術語言符號化、客觀化、普遍化的人類共同感情。
肌理之美。千變萬化的肌理特征,構成千變萬化的藝術面目,不同的肌理效果之間各自的差異性,給欣賞者帶來豐富多元的審美聯想,給刻字藝術家帶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個性化強烈的肌理表現形式,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比色彩、圖案更為鮮明,更具震撼力。在現代刻字藝術中,如果只是因為肌理能給刻字作品的整體形式帶來一種獨特的視覺感受,從而把肌理看做是現代刻字的一種裝飾手法,這無疑顯得十分淺薄。我們認為在各種藝術中情感因素始終是作品內涵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因素就是藝術之生命。在現代刻字藝術中,只有將肌理視為情感的符號,超越一般意義上的形式表現,肌理才能在現代刻字藝術作品中發揮特有的、深刻的審美功效。
裝飾之美。欣賞現代刻字作品,除了欣賞其別致高妙的藝術性,我們還可以把目光投向刻字作品的某些裝飾性元素,它們的出現,使刻字作品顯得很異樣、跳躍,同時這些裝飾性元素的導入也給刻字作品的整體效果增添不少不可言說的情趣。裝飾性元素雖不是刻字作品的主導內容,卻在整體藝術效果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現代刻字藝術而言,裝飾與創作卻不是如此涇渭分明,而是作為藝術創作的一部分,由于每件刻字作品的文字內容不同,其構圖、色彩、思想主題也就不同,與之相匹配的裝飾性元素也就不可能一樣,量身而作——對于現代刻字而言,尤為恰當。“有的作品可能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裝飾便能表現它的自然、質樸或歷史感;有的作品可能要在精美的外框、和諧的裝飾布的襯托下才能表現出形式美的完整;還有的作品則要用其他物件來進行點綴,從而營造作品的原始性、民族性或平民性;還有的作品,只需要簡單規整的裝飾,便能產生較強的視覺效果;另有一類作品,匠心獨運,利用簡易裝飾,不但能促使形式美的完整,而且能加強點題,使作品的思想主題更加明確。
書法的再創作傳統的雕刻作品忠實于原作,不允許任何變更。現代的雕刻藝術是平面書法中藝術家的再加工和再創造,通過寫作,遵循筆跡,毫不松懈的工匠雕刻,成為書法作品的全新手法。
現代刻字也被稱之為書刻藝術,是相對于傳統刻字而言的,它是集眾多藝術元素于一體的新興藝術門類,而傳統刻字是以傳統書法為本體的刻字創作藝術,它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但它們也有很多的不同之處。現代刻字和傳統刻字相同的地方在于,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它們都是以中國傳統書法作為現代刻字的本源,在書法的前提下。現代刻字是相對于傳統刻字而言的,傳統刻字的主要功用是“再現”經典書法作品的原貌,在今天我們依舊可以見到許多古代的盈聯、匾額、石碑,經過歲月的洗禮,他們依舊能夠很好的復原當時的作品,書法的精妙之處依舊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1.認識問題
我們都知道,我國做現代字發展的歷史不長,并沒有積累豐富的經驗,歸因于我國傳統文化太忽視制作,重視筆墨現象這也使得現在很多人對依然對現代刻字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在現代雕刻藝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補習和避免面對一系列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人們也會有更深的認識。
2.普及和提高的問題
傳統的書法紙需要毛筆、畫紙、墨水,可以完成下面的創作。但是,現代的雕刻藝術對創作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刻字現代書法藝術不僅需要良好的書法基礎,還需要提供木板、刀具和顏料。因此,現代的字藝術被很多條件限制著。同時,現代雕塑藝術對創作團隊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現代的雕刻藝術受到創作團隊和創作環境的影響,現代文字的普及程度變大了。
3.創作上的大面積相似問題
現代刻字藝術中存在大面積的相似問題,現階段的藝術家們刻字的藝術作品前篇一律,毫無新意,大部分的藝術家們不去創新,只是生搬硬套,學會就行。
5G時代正在到來,在未來,信息技術將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技術,并將為人類的生活產生巨大作用。遵循世界發展的規律,未來數字化技術必將進一步發展。而作為藝術從業者,更要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要充分利用新時代技術為藝術營造機遇。
用數字藝術處理的戲曲人物的畫,與油畫的質感相似,更注重光和影的對比。中國式的深厚感情加上西洋風格的筆觸,更增加了眉間的活動。將AI作為思維載體,利用不同算法排列組合,重構傳統藝術作品,塑造形體,為傳統藝術作品融入新鮮活力,在融合傳統國粹和數字藝術時迸發奇異光彩。
數字藝術和石墨烯結合的壁畫通過電發熱,通過WiFi連接,可以遠程控制溫度。像數字藝術一樣,把隱藏型的藍牙揚聲器和紅外線傳感器裝置組合起來的話,參觀者靠近這些畫的話,音樂就會慢慢地響起。
沉浸式體驗將虛擬世界移動到線下,利用多媒體、裝置藝術、算法影像、投影交互等技術,將實體空間形成異次元,使觀眾進入演出場景,與演員交互創作作品獲得與以往的藝術品不同的故事性和娛樂性體驗。[2]
這些數字藝術作品既可以用眼睛看到,也可以用手觸摸,也可以用耳朵聽。藝術鑒賞的領域擴大了。數字化與藝術的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未來的數字化藝術也會出現在更多的生活場景中。那不僅是畫,也是一種生活的歌,空間的舞者。
由于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感官接受到的刺激越來越大,傳統意義上的刻字和現代刻字對于普通大眾很難具有吸引力,它不同于音樂藝術與游戲藝術和電影藝術,能直觀地給人們以震撼的體驗,這也就間接導致了刻字藝術的小眾化。而新時代刻字藝術,將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利用聲光電技術,融合科技體驗與文化教育為一體,給人視覺聽覺觸覺上豐富的體驗,將極大地提高對大眾的吸引力。
然而,現代刻字雖在我國發展有三十年之久,但我國目前對現代刻字的研究少之又少,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相對比較落后,缺乏深入研究。目前全國現代刻字展的發展丟掉了傳統刻字的本質,也逐漸丟掉了書法的本質。只是一味的追求技術上的變化,追求視覺沖擊力,喪失了我國傳統刻字和傳統書法的精髓,即偏離了作為漢字為書法本體這一重要元素。新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往往都是理論指導實踐,現代刻字不僅要追求實踐,更應專注思想,在思想過程中借鑒古法,總結經驗。因此我們認為,在今后的現代刻字發展過程中,要逐步確立書寫內容、刻寫文字、鐫刻技法、顏色填充這四大關鍵要素,要精益求精做好每一個環節,且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很熟練的掌握,并做到游刃有余、心手相應。第一,應先提高刻字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刻字內容要有深度;第二,提高刻字者的書法技法,要對中國傳統書法進行系統的學習;第三,刻字者還須勤加練習,提高鐫刻技法;第四,要學習和了解色彩的相關知識,做到刻字作品最后的升華。這四點結合起來,才能創作出一幅經典的刻字作品。我們要具有傳統匠人精神,提高對傳統書法的認識,才能讓現代刻字大步向前走。
疫情讓人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的同時也讓人看到了諸多高貴的品質,疫情當中有太多的精神值得贊頌,新時代刻字藝術是很好地記錄歷史的載體,針對后疫情時代暴露的諸多問題,我們可以營造一個以刻字為主的藝術體驗空間,在現代刻字藝術的基礎上,利用投影融合技術,數字交互系統,裝置藝術,充分融合科技,娛樂體驗,文化教育于一體,打造出一個適合各個年齡段的空間,去記錄那個時代的美好和殘酷。
未來藝術品的傳播,一定是在線下交互全面推廣的。因此,專注于制作有價值的雕刻藝術作品,重視作品中包含的時代精神,將刻字的藝術品作為燃燒促進劑,以數字化展示為媒介,制作雕刻字的藝術,進行教育,體驗相互融合的新時代的雕刻藝術。要制作出好的作品,首先必須要有好的設計構思。黑格爾說:“內容不是他,而是形式化的內容。形式不是他,總之內容是形式化的。”在雕刻藝術中,內容和形式相互依存,互相從整體轉化來看,布局應該是新穎、虛實、穩妥、格調高雅的。
如今,技術、媒介、價值觀融合提升,促發數字藝術產業的興盛。數字技術與當今審美融合將使得刻字藝術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眼前,并得以在不同形態的產品中融通共生。這種融生以「創新」為內核,借數字技術為枝干,一路蓬勃而上。「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刻字藝術的發展要始終矚目繼承和創造性這兩個關鍵,適應新時代數字時代經濟文化發展要求,將刻字文化與科學技術磨合淬煉,推動刻字文化發展,創造賦有特色鮮明的數字文化產品,給予刻字文化精準表達。
地區色彩作品的出現促進了現代雕刻藝術的若干流派、風格的行程。雕刻藝術的群體相繼創立,一直延續至今。理論建設也支撐著現代雕刻藝術體系的逐步改善。現代印字藝術的發展為我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作出了榜樣。如何將傳統藝術在新時代不被自然淘汰,讓新的生命發光,繼續為人類的物質和精神世界服務?現代刻字藝術的古今結合一定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構想。
同時,藝術作品作為人類社會的產物,隨著人類社會不斷地進步也有其變化特性,但藝術作品不可能擺脫時代精神而存在,應根據時代的需要使作品既有一定歷史真實性,又能為現實服務。
誠如作家阿蘭·德波頓所言,“藝術,是治愈心靈的工具”。描繪“美”并不是逃避苦難,而是寄托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堅定信心;記錄現實的殘酷,也不是渲染悲傷,而是施以人文之關懷,使人銘記苦難,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