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慧珍
(作者單位:麗水學院)
藝術是以生活為基礎,通過抽象的方式將現實進行夸張化或者另類化表達的一種方式。藝術的誕生是來自于人們對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所以其創作過程也需要從現實出發,從內心感悟,用自己的思想和觀念重新解讀現實物體,并重構其符號形象,最終再以繪畫形式展現出來。唐代著名畫家張璪就提出作畫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畫師要學會感悟自然中的藝術美,吸收自然中的藝術美,轉化自然中的藝術美,最終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而要達成這一目的,就需要依靠寫生這一方式不斷鍛煉畫師對自然素材的感悟和吸收能力。
寫生是指畫家從現實環境中尋找素材,并利用素描等創作手法將所觀察到的景、物等元素以畫作形式描繪出來[1]。寫生是一種感知方式,也是一種互動方式,畫家借助對事物的寫生來觀察事物的形體特征,捕捉事物形體中的藝術點,并思考其轉化為藝術符號后的形象,最終將之以繪畫形式予以展現,在這一過程中,畫家實際是在錘煉自己的觀察能力和造型轉化能力。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藝術創造的目的是為了將生活中的事物符號抽象化、美型化,將現實事物以一種更美好的方式呈現給他人。寫生的意義在于可以幫助畫者收集來自于自然的美感,并在精神上實現與大自然美學的互動溝通。畫者從物象中感受自然特征的美感,體驗到現實藝術的變化,就能更好的掌握展現美的方法,懂得如何利用畫筆將自己的所感所知展現出來,為看客構建出意境強烈、意象突出的繪畫作品。
中國畫重視繪畫語言的“寫意性”,傳統的工筆花鳥畫由于技法限制,從明清至近代,逐漸呈現匠氣、平庸、脫離生活的現象[2]。著名畫家唐勇力說:“工筆畫制作技巧的程序性給后人在工筆畫語言上打一個‘結’。”所以,當代的工筆花鳥畫創作需要擺脫這層困擾,通過不斷的寫生聯系來賦予作畫靈性,讓成品具有生動、靈活的氣息。畫者在練習工筆畫時除了要掌握畫作的精華外,更要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寫意”的美學觀念,從中體悟工筆畫所必須具備的“意象”,惟此才能解開這個“結”,使工筆畫走向更自由的空間。所以,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對于把握工筆畫的寫意性是不可或缺的。
寫生的運用對于表現當代工筆花鳥畫的寫意性有著非常強的優勢。在現實環境中,種類繁多的自然素材帶給藝術家更多的不可預知性、隨意性,對于工筆花鳥畫的藝術表現領域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地。通過對不同形態、不同美學特征的自然素材進行臨摹和再創作,更能詮釋和激發畫家的創作靈感。
畫者的寫意精神不僅體現在作品意境的呈現上,還體現在寫意化的創作過程中,好的工筆畫花鳥創作需要有感染力,能夠表現出動物、植物的喜怒哀樂,讓動植物能在作品中產生如人一般的情緒波紋,這樣才能讓觀者代入到畫中。為了達成這一目的,畫師就要讓畫面可以感染觀者,要把觀者拉進畫中,形成精神上的共鳴,讓觀者在欣賞畫作時能把精神融入到畫中景物內,體會畫作意蘊。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畫家通過對現實事物的描繪來幫助其自然屬性進行藝術加工,這種寫生方式可以讓畫者的思想意境和自然美學思想高度融合,從而幫助畫者掌握寫意精神的表達方式。
語言的塑造是為了豐富畫作的展現形式,讓作品有靈氣,讓畫布上的藝術符號不僵硬。古話云:“一年菊,三年梅,十年竹,一世蘭”,花鳥畫的創作是通過不斷的練習和經驗積累來實現創作技巧的提高。工筆畫的特點在于“重形不重色”,線條造型的重要性要遠遠大于色彩造型,線條的意境與美觀將決定整幅畫的意境和美觀[3]。如果線條的使用不恰當,就會造成所塑造的藝術符號畸形、扭曲,導致動植物難以呈現出足夠的美感,
工筆花鳥的創作和自然生態環境有很深的關聯,花鳥畫的取材、筆墨、情感乃至最關鍵的意象構建都是從自然符號的觀察、臨摹和轉化所得,即畫者需要通過不斷的寫生實踐來積累創作經驗,總結創作收獲。繪畫語言是畫者使用各種視覺信號和繪畫材料對美學符號的藝術化記錄及反映,語言的構建沒法臆想或者生造,只能通過仔細觀察不同的美學符號來錘煉、打磨,最終建立起屬于畫者自己的語言體系。畫者對自然的寫生練習,實際是在鍛煉自己如何用筆墨線條來呈現自然景物的美感。我國的藝術領域一直將作畫視為優雅的藝術,因此不主張采用過于獵奇的繪畫語言表達,語言的雅氣、詩意,是工筆畫創作中最明顯和突出的特點。古人認為,市井之間多俗氣,要追求雅和美,就必須探尋自然,所謂:“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自然是高雅氣息的蘊藏之地,所以畫者要創作具有雅氣的作品,就要從具有雅意的環境中觀察和臨摹有雅意的事與物。所以,畫者寫生越多,對自然素材的感知越多,對事物的繪畫語言表達越清晰,越容易掌握事物的圖畫展現方式,越容易讓自己的作品具有雅氣和靈氣,從而帶給觀者更賞心悅目的體驗。
中國畫的創作重意象而輕寫實,畫者創作花鳥畫的目的不是將原本的景貌照搬到作品中,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工筆技巧重新勾勒事物的形象,建立具有意象的藝術表達形式。寫生的作用來自于錘煉畫者的創作認知,促使畫者在創作過程中抓住自然的意象[4]。這是因為意象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在西方美學思想中,藝術作品中的意象形成來自于觀者自己的想像和構建。康德的意象理論中就提出藝術作品中的意象是理性理念中的感性表象,是個體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建立的表象,這種表象可以引發個體的多重思考,但無法用言語準確表達。也就是說,意象沒法教授、沒法學習,它是一種基于個體自身感受誕生出的美學概念,要產生好的意象,畫者只有自己親身經歷、親自觀察,不斷描繪、不斷臨摹實物和風景,才能加強對意象的理解,并掌握意象的構建。在工筆畫中,意象是觀者在觀看畫作、欣賞畫作時,依靠圖畫意蘊的刺激和傳達,結合對外部形象的想象來繪制出的內在含蘊,這層含蘊是依靠畫師自己的想法和審美能力所構建,由觀者的主觀想法和觀點進行解讀,因此形象中會蘊含充分的主觀情感。
花鳥畫的素材來自山水,來自自然生態,觀者的情緒建立則是來自于對畫作的觀賞,因此畫者在作品中融入的情感和思想便是意象的傳遞載體。寫生的目的在于提煉、加工畫者的思想內涵,讓畫者以自己觀察的對象為基礎,賦予所描繪的自然符號新的形式和意味,并促成觀者的審美知覺建立,在美妙繪畫語言的引導下自然而然構成一種良好的感覺體驗,理解作品的核心思想,感受作品中的主題表達,完善自己的情感體驗系統。
工筆花鳥畫注重于靈氣的展現,所以合適的描繪對象十分必要,在選擇寫生素材時,畫者不能盲目、不能盲從,首先要考慮到希望通過寫生獲取哪方面的靈感,然后再對癥下藥,挑選適合作品創作的自然主題進行描繪[5]。例如,畫者想要創作幽靜淡雅的花鳥畫,那么寫生地點就應選擇青山環抱,湖水常清的地方,所描繪的對象也要以竹林、蘭花等象征幽靜的植被為主。如果要展現自然的生命力和自由性,讓描繪作品具有更多的活力,那么創作的地方可以選擇農田或者草原等地,描繪的對象也應當是各種鳥類群落或者鮮花嫩草,以此在描繪自然景觀的過程中知曉如何用畫筆勾勒出事物的生機。
畫家在寫生過程中,要對寫生對象的形象有全面的認知,并掌握物象的結構,感受物象的運動特征與特點,例如鳥兒的生活習性,花朵的生長規律,讓自己在腦海中對物象的形象更加深刻,然后將自身思維融入寫生中,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并在畫紙上描繪自己的所看所感,逐步掌握更多的繪畫嘗試,增強自己的繪畫欲望,將自身情感融入到自然營造的意境中,對寫生的目的、創作的心境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最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個人的藝術素養,增強自己的寫生能力。
寫生是畫者通過畫筆描繪自然,從而感悟自然,與自然萬物親密接觸的過程。感悟是循序漸進的環境,而美的體驗則是抽象的過程,畫者在寫生過程中需要抓住自然的神韻,將神韻融入到自己的美學認知中,這樣才能通過畫筆將自然的美感展現出來。
國畫的特點是“重意不重實”,和西畫不同,國畫創作不是追求對事物面貌的再現,而是追求對事物情感的再現。花鳥畫的創造亦是如此,畫家在描繪花卉、花鳥和魚蟲等景物,其核心不是在于完全重繪物象的外形,外形只是精神的展現途徑,正如花鳥只是畫家寄托思想情感的載體。畫家要做的是通過藝術放大花鳥形象之上的美學符號,將之形象化、藝術化,將畫作轉變成為展現抽象意志的具象形體。
畫家在寫生時要用自己的情感與花、鳥、魚、蟲交流,將自己代入到這些物象的軀體和意志上,想像自己花、鳥、魚、蟲處于自然天地中的感受和心境,所謂“澄心靜慮,意在筆先”,其含義便是要先有意,再落筆。花鳥畫的創作超脫了世俗,它是完全寄情山水的創作,是以自然美景的生命力量為藍本,來構筑和展現自己融于天地的心境和精神感受。
畫家寫生時要懂得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寫生中融入自己的主體意識,保持“我為萬物,萬物為我”的思想狀態,用大自然的身份、視角去觀察物象的構成,去理解隱藏在草蟲飛禽下的藝術美學和勃勃生機,并在寫生過程中融入自己的主體情感,借由花鳥物象的創作將自己的感悟表達和抒發出來,這樣便能賦予畫作生機和靈動性,讓寫生的作品更具生氣,也讓畫家對自然的感悟更為深刻,創作出的工筆畫作品更有藝術魅力。
畫家在寫生過程中,應當抓住虛實相生的表現方式,讓自己的畫作整體布局富有層次感,國畫強求善用留白手法,避免多余的線條,通過簡約的方式表達出深刻的主題。因此,畫師需要具備極高的文學素養與良好的繪畫技巧,讓自己的作品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例如執筆上,要注意指、腕、肘、臂等的運動方式,配合自己從觀察自然中產生的心境感受調整動作幅度,確保筆鋒的中、側、順、逆等符合自己的心境表達需要,讓寫生能展現出自然的韻味。工筆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寫生是為了提煉創作者的思想含蘊,讓畫家在觀察和感受自然時能從中抓取出符合藝術表達的物象符號,所以畫家要注意寫生行為與意志的結合。繪畫時的動作是否符合自己的心境感受,物象的圖畫形象是否滿足自己的情感表達需要,所有這些都是畫家在寫生中要格外重視的地方。自然是孕育藝術靈感的源地,但是藝術靈感如何轉化為可以看見的實際作品,卻要依賴畫家自己對創作技法的把握。也正因為如此,畫家在創作花鳥畫時,需時刻注意繪畫技法和心理狀態的契合性,保證自己所畫出的形象符號便是自己從自然景物上感悟到的美學形象,這樣才能確保畫作能承載畫家的思想感悟,能展現畫家的藝術涵養,能凸顯畫家的創作理念,實現畫家的情感抒發,也能帶給觀賞者最佳的觀閱體驗。
寫生稿花鳥畫,即是為畫者的創作作品賦予情感,讓觀者在觀看花鳥畫時感受畫者之感受,體驗畫者之體驗,實現情感上的共鳴,精神上的共通。為此,畫者必須要深刻理解花鳥畫的寫生稿含蘊,并將其外化為具體的藝術形象,使之具備更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對于畫者而言,寫生稿的含蘊便是創作的靈魂所在,必須要根據花鳥畫的寫生稿進行創作作品的塑造,將自然景觀與藝術主題進行協調與融合,讓觀者在潛移默化中被帶入到花鳥畫作品的“象外之意”之中,使觀者能夠深刻了解花鳥畫作品真正想要闡述的核心主題。
創作者是意象的生成者,觀賞者是意象的思考者和感悟者,當創作者將意象傳遞給觀賞者,令觀賞者感受和思考時,作品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情感內容和新的藝術價值。因此,表象的傳遞是通過理解和感悟來達成,如何令觀賞者理解和感悟到藝術作品的內在含蘊,成為傳遞意象的關鍵。在寫生稿轉換為創作作品時,畫者首要的任務就是要體現出花鳥畫的美學特點,使花鳥畫的視覺效果更加深入人心,撬動觀者的審美,故而在表演花鳥畫時,畫者要根據工筆花鳥畫的特點和特性,確定花鳥畫的表現重點和表現方式,以此為切入點來挑選合適的寫生素材,這樣才能掌握抓住觀者眼球和情緒的方法,讓觀者可以將注意力和個人意識投射到花鳥畫作品中,從而取得良好的繪畫效果。
寫生是促進畫者繪畫功力增強,提升花鳥畫作品質量的關鍵一環,畫者需要依靠連續不斷的寫生來感知和感受自然事物,才能形成出色的藝術符號觀察和構想能力,懂得如何描繪出令人賞心悅目的工筆畫作品。為此,畫者需要重視平日的寫生聯系,通過寫生積攢更多的藝術經驗和技巧方法,以便讓自己的藝術含蘊更加深遠,藝術作品更為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