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慧 劉毓婷 崔明輝 楊炎梅 胡曉簽 陳欣鈺
摘 要 蛹蟲草是藥食兩用真菌,蛋白質含量高,具備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等,且具有豐富的活性成分,市場空間大。因此,簡要綜述蛹蟲草人工栽培的方法及蛹蟲草人工栽培的影響因素,為蛹蟲草栽培技術的升級及工廠化普及梳理脈絡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蛹蟲草;人工栽培;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S567.3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7.008
蛹蟲草[Cordyceps militaris (L. ex Fr.) Link],別名北冬蟲夏草,具有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功效。1987年,首次人工培育出蛹蟲草子實體[1],目前蛹蟲草人工栽培技術已日趨成熟,以天然動物培養基栽培、人工固體培養基栽培、人工液體發酵栽培為主。隨著大眾對蛹蟲草藥用價值的深入了解,蛹蟲草的市場需求量逐漸增大,蛹蟲草的人工栽培面積也逐年增加。其中,蛹蟲草栽培中出現的低產、減產甚至絕產等問題困擾著蛹蟲草產業的發展,優化人工栽培技術成為蛹蟲草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和重點。
1 蛹蟲草的人工栽培技術
1.1 天然動物培養基栽培技術
天然動物培養基栽培主要采用蠶蛹作為培養基質。經過嚴格的菌種選育和蠶蛹選取,將蟲草菌種注入寄主蠶蛹體內,為蛹蟲草子實體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最終得到成熟蛹蟲草。此方法培育出來的蟲草可連同蠶蛹一起采收,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但該方法成本較高且原材料有限,效率低,所得產物量不易控制。且用蠶蛹作為栽培基質,若蛹體消毒不充分極易在栽培期間造成污染,增大了栽培的難度。因此,此方式不適合大規模培育蛹蟲草。
1.2 人工固體培養基栽培技術
蛹蟲草的人工固體栽培技術大多選用大米、小麥作為培養基質。選取野生或人工培育的蟲草菌種,通過分離、選育、復壯等流程培育出母種,擴繁后轉接到制備好的滅活固體培養基上,并添加各種必需的營養成分,最后培育出成熟的蛹蟲草。李春斌等研究發現,最優的固體培養基是將高粱和小米混合,添加的最佳碳源和氮源為蛋白胨和可溶性淀粉,最適pH值范圍為5~6[2]。還有一些物質對子實體生長也有著正向促進作用,如植物生長素類似物、維生素B1及無機元素K+、Mg2+、Ca2+等。人工固體培養基栽培材料簡便易得、成本低廉,且培養出的蛹蟲草品質好、蟲草素含量高,受到種植戶和市場的追捧。
1.3 人工液體發酵栽培技術
液體發酵栽培現多采用液體發酵罐進行培養。將培養基裝入試管內,高溫滅菌后擺成斜坡式,把斜面試管菌種接種到培養液中,置于搖床上振蕩培養,然后進行種子罐擴大培養,再將高濃度的菌液進行液體發酵罐深層發酵,最后離心分離獲得成熟蛹蟲草。可按照不同的生產指標要求,選擇適合蛹蟲草生長的液體培養基組分。以蟲草素含量為研究指標,已篩選出以下3種液體培養基配方:1)23 g·L-1葡萄糖、0.4 g·L-1的MgSO4·7H2O、0.6 g·L-1的KH2PO4和0.01 g·L-1的維生素B1[3];2)50 g·L-1的蔗糖、30 g·L-1的玉米漿、0.5 g·L-1 的MgSO4·7H2O和0.5 g·L-1的KH2PO4[4];3)53.36 g·L-1葡萄糖、2.19 g·L-1的MgSO4·7H2O、26.72 g·L-1蛋白胨和0.50 g·L-1的KH2PO4[5]。液體發酵培養菌絲生長速度快、產量高,生產條件安全、容易控制,更適合實現工業化和機械化生產,是蛹蟲草人工培養領域內擁有廣闊前景的培養方式。
2 蛹蟲草人工栽培的影響因素
2.1 營養條件
人工固體培養中以大米為主要栽培基質,蠶蛹粉為唯一氮源的蟲草活性成分含量最高,以蛋白胨為唯一氮源的蟲草多糖含量最高[6];氮源為蠶蛹粉與檸檬酸銨組合,可顯著提高蛹蟲草主要成分含量[7]。方華舟等以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及淀粉等常見碳源為實驗組,比較觀察后發現,這幾種常見碳源對菌絲體生長均有促進作用,固體培養基中添加適量蔗糖或葡萄糖為佳,液體培養基中添加適量葡萄糖為佳[8]。蛹蟲草以蔗糖為碳源時,生長最好,最佳濃度為7.2 g·L-1,此時的蛹菌絲生長速度快,菌絲量中等,狀態最好;以可溶性淀粉為碳源時,可獲得最大菌絲量[9]。無機鹽對蟲草生長的影響較小,其中簡利茹等對無機鹽的影響效果作了較為全面的實驗,以小麥為主要栽培基質,測定了FeSO4等5種無機鹽對蛹蟲草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1.0 mg·L-1的FeSO4培養基中蛹蟲草干重、蟲草素和腺苷的生成量最高,同時KH2PO4和MgSO4添加量對蛹蟲草品質影響最不明顯[10]。
2.2 溫度
菌類的生長過程中,溫度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菌絲生長速率與生長環境溫度有關,且對溫度變化較為敏感,最適溫度在15~18 ℃,這個溫度范圍的蟲草長勢最好,最有利于發菌[11]。事實上,在適宜的光照和適度條件下,不同的生長階段所需要的最適溫度不同:當環境溫度達到22.7 ℃時菌絲體生長速率達到最高值,18.1 ℃為子座分化的最佳溫度,14~17 ℃更適合子座的生長。因此,對于蛹蟲草的栽培,采用變溫管理極其重要。
2.3 光照
光照是蛹蟲草重要的生長條件之一。普遍認為,蛹蟲草在發菌初期需要無光或弱光條件,在隨后的各階段生長過程中均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且所需光照強度不同。1995年,姜明蘭等發現,蛹蟲草暗培養后轉散射光繼續培養,可獲得品質優良、膨大的棒狀子實體[12]。隨著蛹蟲草生長的持續,其所需的光照強度呈上升趨勢,只有達到了各階段的最適光照強度,蛹蟲草的活性成分含量才能達到最高值[7]。光照強度205 lx,光照時間9.2 h·d-1的培養條件更有利于提高蛹蟲草子座生長期的生物學效率[13]。此外,光質對蛹蟲草菌絲體形態也會產生明顯的影響:藍光更有利于蛹蟲草的轉色,綠光可以促進子座的延伸和增產,增加紅光和黃光會使子座長得更為粗壯。
光質也是影響蟲草生長的又一重要因素。藍光不會降低子實體產量,且與自然光照的結果無差別;光質對過氧化氫酶(Catalase,CAT)活性影響不大,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在藍光光照下會降低;光質不是影響子實體腺苷含量的主要因素[14]。雖然藍光對蟲草素的產生及胞內多糖的積累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是可提高類胡蘿卜素含量,達到改善子實體顏色的目的。因此,根據蛹蟲草的生長階段選擇最適的光照強度、光照時間和光質組合,是確保和提升蛹蟲草品質的重要措施之一。
2.4 CO2濃度
近年來,為探究蛹蟲草的最適栽培環境,優化人工栽培過程,科研人員對CO2這一因素展開了深入的探究,發現密閉條件不利于蟲草的生長,空氣中的CO2濃度是影響蛹蟲草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菌絲生長階段和子座生長階段,CO2最適濃度分別為3.85%和2.03%,超過這個濃度抑制其生長;在子座生長階段,CO2濃度為1.08%和2.03%時子座中多糖含量較高;CO2濃度為2.03%時,子座中蟲草酸、游離氨基酸含量最高;有利于子座中蟲草素合成的CO2濃度為2.03%和3.34%[15]。因此,控制不同生長階段的CO2濃度,是優化蛹蟲草人工栽培技術的重要環節。
3 結語
作為重要的食藥兼用真菌資源,蛹蟲草的生物學功能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開發和利用,中國是蛹蟲草商業化生產的主要國家,蛹蟲草工廠化和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研發備受矚目。目前,液體發酵栽培公認為是蛹蟲草工廠化栽培的最佳方法,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分別為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胨、蠶蛹粉。但是,蛹蟲草的大規模栽培工藝仍需要進一步優化和改進,以應對不同市場對蟲草干重、蟲草色澤、蟲草素等生物活性成分的個性化需求。
參考文獻:
[1] 梁曼逸,谷桓生.蛹蟲草人工培育獲得成功[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1987(3):103-104.
[2] 李春斌,佟曉冬,白靜,等.蛹蟲草子實體的人工培養研究[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4(5):29-31.
[3] 萬琴,丁海龍,劉興平,等.蛹蟲草液體培養優化研究[J].食品與發酵科技,2016,52(3):46-51.
[4] 陳晉安,黃浩,鄭忠輝,等.蛹蟲草液體發酵條件的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219-223.
[5] 牛帥科,楊自潔,李艷.蛹蟲草菌的液態培養基優化[J].食品與機械,2012,28(2):202-205.
[6] 李菲,王忠,卞文印,等.5種氮源對蛹蟲草生長及其質量的影響[J].福建農業科技,2018(1):4-6.
[7] 方華舟,肖習明.不同光照強度對蛹蟲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響規律[J].北方園藝,2017(24):170-177.
[8] 方華舟,向會耀,王小艷.不同碳源對蛹蟲草菌絲及子實體生長狀況的影響[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0,25(2):5-8.
[9] 張園園.蛹蟲草培養關鍵技術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10] 簡利茹,杜雙田.氮源和無機鹽對蛹蟲草子座產量及蟲草素和腺苷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6(19):163-167.
[11] 杜雙田,周鋒利,陳德育.溫度對蛹蟲草生長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5):159-162.
[12] 姜明蘭,鐘文田.北冬蟲夏草人工栽培技術研究[J].遼寧農業科學,1995(1):54-56.
[13] 紀曉朋.蛹蟲草生長發育的光質效應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14] 廉添添,董彩虹,楊濤,等.藍光光照對蛹蟲草子實體生長和主要活性成分的影響[J].菌物學報,2014,33(4):838-846.
[15] 李濟之.CO2濃度對蛹蟲草生長發育及品質的影響[D].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18.
(責任編輯:劉寧寧)
收稿日期:2021-08-15
作者簡介:劉佳慧(2000—),女,黑龍江哈爾濱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生物技術。E-mail:1541602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