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學功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而是師生間、生生間的高質量多維互動。多維互動對于學生學習力的提升、品性成長和高效課堂的打造都有助力。教師應該是多維互動策略的高效應用者,應該制造“矛盾”、運用“對比”、利用“空白”、引發“互動”;同時,以尋根問底、以個性解讀、高新技術促多維互動,打造生機盎然的高效小學語文課堂,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言語生成力和精神滋養力。
關鍵詞:多維互動;尋根問底;善用對比;巧用空白;個性解讀;高效技術
語文積淀性、綜合性、人文性的特點,決定了語文課堂應該是多維的、多視角的、多走向的,既有教師的獨白,也有學生的多維互動;既需要不同視點的糅合,也需要同一觀點的補充,其中的表達、傾聽、碰撞、分享、互動和共識,大面積地影響到絕大多數學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對話和互動熱潮,而這,正是高效語文課堂的基本風貌之一。對于沉浸在言語生活中的小學生而言,因為多維互動所打開的語文版圖愈廣闊,愈能受到多方面的浸潤和滋養。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個多維互動的舞臺,應該讓每一個學生各盡所長,揚長避短、互促互鑒、共同進步,在互幫互學中“郁郁乎文哉”。
一、多維互動的意義
孔子曾言:“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語文學習中尤其應該剔除“獨學”,應該避免“寡聞”。經常性“獨學”,免不了有一些偏頗與狹隘,免不了有一些錯誤與低效。古時學堂中人數并不多,尚且摒棄“獨學”,今日課堂人數多,具有“集體性”之特點,更需要高質量的多維互動。的確,能互動、敢互動、善互動,不僅僅是發揮最大學習效益的需要,也是打造成功高效語文課堂的措施之一。
多維互動對于學生學習力提升有助力。一方面,學習中總有自己想不到之處、考慮欠周到之處、思路阻塞之處等等,此時通過多維互動,部分學生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一下子思路清晰了,方向明確了,“柳暗花明”,眼前豁然明亮起來,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語文解讀有時不需要唯一或標準答案,反而需要其“多元性、模糊性和體驗性”,需要更多人的個性解讀、獨特感悟和多元補充,如此,學生對語文的解讀更加全面,不知不覺提升了其學習力。
多維互動對于學生的品性成長有助力。除學習之外,學生還會碰到生活問題和成長問題——解決孤獨問題、處理好友情問題、營造交際范圍,無不需要多維互動。當學生意識到并肩合作能夠走得更遠,能夠為生命的豐盈與多姿而助力,學生無疑是積極主動的,蓄滿了正能量,與父母、同學、老師共同茁壯成長。
多維互動對于高效課堂的打造有助力。如果課堂中總是教師在唱“獨角戲”,總是有限的幾個優等生在“獨領風騷”,而大多數學生的聲音被遮蔽,生生間的互動被屏蔽,那么,無論課堂環節有多么齊全,都是得不償失的,都是應該予以擯棄的。無疑,當學生是課堂的中心,多維互動成為可能,精彩時時發生,高潮時時迭起,高效、理想、清理俱進、以生為本的課堂成為可能。而這,正是新課改視角下小學語文課堂的理想境界。
二、多維互動的策略
(一)制造“矛盾”,引發“互動”
好的語文課堂要“保持預設與生成的動態平衡。”[1]“預設”意味著課前的“完美”考慮,意味著“預料之內”,而“生成”意味著遺憾,意味著“意料之外”。預設與生成之間總是有矛盾,而這正是激發生生互動的催化劑。哪怕課堂總是沿著教師的預設軌道平穩挺進,教師也要故意制造一些“生成、意外、矛盾”來引發學生的“互動”,讓教學有意外中的皺褶,有吸引學生眼球的反轉,有想象不到的增值。
執教部編本四年級語文教材《方帽子店》時,教師意識到課堂氣氛有點沉悶,不制造“矛盾”掀起互動熱潮是不行了,于是巧設問題:“課題是‘方帽子店,然而文章大量的筆墨卻指向了新帽子,兩種帽子的分量絕對不一樣,為什么不以后者為題呢?作者以此為題的用意何在呢?”這樣的巧問必將掀起一波波多維互動的熱潮,促使學生衍生出更多活力、更多思考和更多感悟,不知不覺豐富了認知、鍛造了思維、提升了素養。
(二)運用“對比”,引發“互動”
思維的高度活躍來自學習中的“對照、比較、互鑒”。沒有對比,就無法產生高階思維,更產生不了生生間的多維互動。正是在對比性的閱讀和互動中,文本的多重意蘊逐漸顯現出來,作者的豐富意象豁然涌現在學生的視線內。一方面,教師要引領學生在句子的關鍵處、情感的走向上、心態的轉變上等進行對比;另一方面在不同學生的不同理解方面進行對比,在一波又一波的互動中加深理解,拓展閱讀視域,豐富言語生命,獲得更深刻的閱讀和學習體驗。
比如,部編本四年級《巨人的花園》一文中,不妨設計對比性問題引發互動:“為什么花園中的景色有時是春天有時是冬天?”“巨人前后態度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有必要,教師不妨把《巨人的花園》刪減前后的文章呈現出來,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進入到言語生命和體驗世界的深處,發現文本的多重意蘊。
(三)利用“空白”,引發“互動”
曾有專家言:“讓課堂因補白而充實。”[2]“補白”補的是文本中可供讀者想象或討論的地方,是對文本更好的理解和豐富。補白因人而異,呈現出多元、多維、多側向的特點,是對小學生大面積的鍛造。更重要的是,補白是學生進行多維互動極好的資源,學生完全可以更靈活一些,言說的范圍可以更大一些,彈性和張力也可以更大一些,完全可以實現由平面到立體的華麗轉身。文本中的省略號等就是不可或缺的“空白”資源,就是引發多維互動的源頭活水,師生切不可忽略這樣的“寶藏”。
比如,部編本二年級語文《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最后的省略號,正是讓學生多維互動的地方:水學會流動,那么山學會了什么?鳥兒學會了什么?花兒學會了什么……教師應該引領學生或續編故事、或進行辯論、或角色表演等,在此過程中,生生間或互相補充、或互相爭辯、在多維互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豐富其口語生命,讓學習力、想象力和創新力同步提高。
三、多維互動的保證
(一)以尋根問底促多維互動
學習無止境,多維互動也應該是無止境的。教師應該“將教材向課外突圍”[3],而這正是學生多維互動的有利契機。“突圍”不在于教材本身,而在于學生以何種姿態面對教材。是原地踏步,還是在教材的生成點或延伸點上大有作為?顯然,只有后者才是值得師生去邁出創新性步伐的。對文本的縱深理解,來源于生生間的互動;對真理的尋根問底,同樣來源于高質量的合作。引領學生走近文本、走近作家、深入到核心地帶,正是學生能夠高質量多維互動的根本保證。
比如,部編本六年級語文《凡卡》的學習中,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向課外突圍”:“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爺爺能收到凡卡的信嗎?你的支撐點是什么?”經過進一步的細讀,生生間展開了互動對話,有的認為收不到,理由是沒有地址和郵票,有的認為郵遞員特別有同情心,返回來讓凡卡寫上地址,貼上郵票,最終爺爺收到……這樣的多維互動涵蓋了個人、家庭、社會制度等方面的探討,豐富了學生的言語生命力,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世界。
(二)以個性解讀促多維互動
語文是豐富、厚重的,學生對它的解讀也是豐富的,不止是一種解讀,不僅僅是從單一的軌道去觸摸。學生的個性解讀有時就是難得的“珍寶”,是學習或課堂的附加值,是培養其批判性精神和核心素養所不可或缺的,也是高效課堂的基本元素。當學生呈現出千姿百態的理解時,教師要勇于鼓勵,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允許學生發生多種聲音,允許意外之音,允許別樣的理解,才能談得上真正的多維互動。
比如,《珍珠鳥》的學習中,人人對“人鳥和諧”大唱贊歌,不乏贊譽之詞,偏偏角落中發出了一個“不和諧音”:“鳥的家在天空,在樹上,而不是囚禁在家中,作家在家中養鳥是對的嗎?環保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多維互動開始了,很多話題已經超越了原有的教學目標,而上升到環保、自然、平衡和生命。或許,互動中學生言論的對錯已經不再是唯一重要的,其間,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多維互動的勇氣、環保意識的萌生、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才是對話中更加重要的目標。
(三)以高新技術促多維互動
新的技術支撐下,“互聯網+”為語文課堂的多維互動提供了舞臺。因為高效技術的運用,學生思路更開闊了,知識疑難點被解決了;因為跨媒介,“環境的開放性、內容豐富性與過程的互動性成為可能”;因為技術與語文課堂的深度融合,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體,由晦澀到頓悟,由此,學生更容易地打開了話匣子,互動的頻率更高,課堂朝著高效、多元、精彩的深處挺進。
比如,學習三年級下冊《漏》時,不妨充分利用高新技術,以微視頻的形式演繹精彩:動畫呈現中,一個孩子聲情并茂講故事,另一個孩子煞有介事進行微點評,形象地描述了“漏”的神秘、“漏”的奇怪、“漏”的“可怕”……之后,讓學生分角色扮演老虎、賊、老爺爺和老婆婆,通過多維互動達到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這樣的目標達成離不開高新技術的保駕護航,當然也離不開高質量的多維互動。
曾有專家言:“穿越那些看不見的邊界”。穿越的前提就是讓學生多維互動。互動的力度愈大,學生穿越得愈遠;互動的形式愈多樣,學生愈能穿越到理想的語文大天地中。不管穿越到何處,以生為本這個前提不能變,多維互動這個過程不能減。但愿,在高質量的多維互動中,教師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言語生成力和精神滋養力。
參考文獻:
[1]惠秀鳳.把握預設和生成的動態平衡,綻放語文課堂的生命活力[J].教師,2015(24):24.
[2]朱菊香.在開發文本“張力”,讓語文課堂活力四射[J].小學教學參考,2010(04):38.
[3]閆進平.基于學情構建 不囿常規延伸——《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案例[J].小學語文教學,2019(08):41-43.
【本文系金昌市2021年度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多維互動學習策略的實踐與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KTLX[202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