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這是我們的家。”
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寶潔特別設置的可持續發展區域以充滿“綠意”的展示詮釋了這一題詞。其中最吸引人關注的是寶潔全球首發的電商包裝“空氣膠囊”——100%單一可回收材料制成,無需填充、無需套紙箱、無需膠帶,可減少40%以上的快遞包裝重量。
這樣的創新讓寶潔大中華區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傳播與公關副總裁許有杰頗感自豪,而要實現更加雄心勃勃的目標,也迫切需要這樣的突破。
在去年的進博會上,寶潔發布了未來十年實現碳中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今年,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挑戰,寶潔加速步伐,把目光投向更長遠的十年,提出了全新的、更高要求的“凈零2040”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更全面的行動計劃。
“這是寶潔人對自己的責任要求,”新的目標對許有杰的工作來說,意味著更大的責任,但在接受本刊記者的獨家專訪時,他的堅定也讓人印象深刻。
對話:
Q: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
A:許有杰
消費的能量
Q:“凈零2040”是一個更具雄心的目標,寶潔是基于哪些考量制定這樣的目標的?
A:作為負責任的企業,我們需要建立更長遠、更全面、更深入的目標。設了目標后,希望可以通過創新的思維去達到。去年發布的“使命2030”覆蓋的只是運營碳中和,我們覺得遠遠不夠,所以今年進一步提升到“凈零2040”,也即2040年要實現運營和供應鏈,就是從原材料到零售環節的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并力爭在十年內針對2030階段性目標取得實質性進展。
我們制定的碳中和減排方案,不止關系到自身運營,也會涵蓋把產品交到零售商的手中,以及針對消費者的減排措施。有很多的排放是發生在消費者家里的,所以我們希望可以根據消費者的使用習慣,科學地定義產品特性和生命周期,并通過創新以及省水省電的技術提升產品的清潔能力。像飄柔推出的免洗護發素就收到非常好的消費者反饋。
Q:觸達每一個消費者,這也正是消費品行業推動可持續發展可以發揮的特別的優勢。
A:是的。僅從寶潔自身來看,根據去年的數據,寶潔產品的家庭覆蓋率達到90%以上,意味著每100個家庭中有90多個家庭至少一次用到寶潔產品。同時,寶潔有很強的傳播推廣力。就像我們今年地球日的宣傳片《這是我們的家》,就是要提醒大家其實環保可以從家里做起,一些小小的改變,比如用節能模式洗衣服、縮短淋浴時間或者在涂抹洗手液或洗發水時關掉水龍頭以及做好垃圾分類等都可能產生積極影響。
我們一直認為,我們不可能單靠一家公司解決跟環保有關的所有挑戰,但是能夠通過影響力讓更多人有這個認知,讓更多人開始行動起來,讓所有人的力量聚集起來可能更有效。
Q:具體來看,寶潔中國如何來貢獻“凈零2040”目標以及中國的“雙碳”目標呢?
A: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是寶潔全球性的目標,要求每一個地區都要達到。結合中國電商行業發展迅速的特點,我們覺得有義務幫助電商負責任地成長,所以特別制定了到2030年80%的電商業務實現從工廠到消費者端不需要二次包裝的目標。從去年開始做起的“大綠寶”“小綠寶”,實現了從工廠到消費者的直發,今年又推出了“空氣膠囊”。包裹的完好送達并且方便消費者取用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次突破性的包裝可以多方面解決消費者的痛點,同時又為環保盡一份力。
創新無界
Q:“凈零2040”目標的聚焦點仍然是氣候、水、廢棄物。這也是全球都在尋找可持續解決方案的領域。您認為,跨國企業有怎樣的優勢呢?
A: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我們面臨著很多挑戰,單靠現有的一些解決方案是沒辦法完美解決的,應該抱有開放共享的心態,積極尋求突破。創新一直是寶潔的核心,而且我們認為,突破應該是方方面面的,不只是產品,還有運營和供應鏈。像我們過去幾年投入了很大心血進行供應鏈網絡的設計,通過縮短端到端之間的距離來減少碳排放。
我覺得我們在中國在這方面可以起到引領作用。像“大綠寶”“小綠寶”現在已經變成全球的項目了,“空氣膠囊”在中國首發,以后也會推廣到別的地方。同時,我們也會借鑒國外的優秀創新。
比如3年前領導發起名為“好利回”的回收分揀技術,利用特定攝像頭可以識別的數字水印“隱形代碼”,有效實現塑料廢棄物精準回收分揀。這項技術已經試產成功。
再比如VersoVita,是我們創新的一種溶劑回收法,可以從塑料廢棄物中分離出顏色、氣味以及其他污染物,從而將廢棄物轉變成力學性能非常接近原生樹脂的再生料。同時又比化學回收更簡潔,成本更低。
這些來自全球的創新,我們正積極尋求合作伙伴共同實現在中國的技術使用。
Q:作為一家百年老店,您認為,寶潔的這種創新和活力的根基是什么呢?
A:我覺得很重要的是,我們永遠以消費者為出發點。寶潔是一個注重品牌的公司,所以要打造百年品牌,又要脫離品牌老化的魔咒,就要不斷地跟進消費者的腳步,永遠都要記得不僅要滿足當代消費者的需求,還要滿足未來世世代代的消費者,讓每一代消費者都能感受到品牌存在的意義。
第二注重創新的溝通方式,品牌定位、理念和信念可以不變,但是傳播的方式需要改變,讓每一代的年輕人都能與產品產生共鳴。
第三,我們相信可持續發展也是現在每個品牌保持長青不可忽略的要素,一個企業并不只是為了盈利,更要有帶動整個社會向上和向善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