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楊仕春 刁莉華 張煒俊 王盛

摘 要 調查重慶市江津區荔枝產業發展現狀,截至2020年,江津區荔枝種植面積約289 hm2,年產鮮荔枝100 t,產值150多萬元,主要品種有妃子笑、帶綠、大紅袍等。基于SWOT法分析江津區荔枝產業發展優勢(優越的自然資源、區位優勢、政策支持)、劣勢(產業規模不大、基礎設施薄弱、生產技術水平不高、三產融合度不高、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機遇(政策機遇、農業農村“十四五”規劃保障、良好經營環境)及挑戰(荔枝產業發展用地少、低質低價競爭擾亂市場秩序)。提出“完善基礎設施,加大政策支持,引進技術人才,延伸產業鏈條”等江津優質荔枝產業發展建議。
關鍵詞 荔枝產業;發展現狀;SWOT分析;發展建議;重慶市江津區
中圖分類號:S667.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1.034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世界名果[1],也是中國鮮果在外銷市場上享有明顯優勢的少數幾種水果之一,營養豐富,富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VA、VB、VC、葉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各種營養,具有健脾生津、理氣止痛等功效,適用于身體虛弱、病后津液不足、胃寒疼痛、疝氣疼痛等癥。現有研究發現荔枝有營養腦細胞的作用,可改善失眠、健忘、多夢等癥,并能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延緩衰老。
1 ? 江津區荔枝產業發展現狀
江津區荔枝種植歷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春季回暖早、氣候溫暖濕潤、全年有效積溫較高且穩定的長江流域的石蟆、朱楊、油溪等鎮和塘河流域的塘河鎮(見表1)。截至2020年,江津區荔枝種植面積約289 hm2,年產鮮荔枝100 t,產值150多萬元,主要品種有妃子笑、帶綠、大紅袍等。現有種植經營主體24家,其中規模在13.3 hm2以上的有7家,規模6.7~13.3 hm2的有7家。
2 ? 江津區荔枝產業發展SWOT分析
2.1 ?優勢(Strength)
2.1.1 ?資源優勢
江津位于東經105°49′~106°36′、北緯28°28′~29°28′,屬于荔枝適種區域的北緣地區。江津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日照時數1 207.9 h,常年平均氣溫18.2 ℃,年均降雨量為1 034.7 mm,無霜期332 d,無極限低溫和凍害。江津荔枝主要種植區在長江流域、塘河流域的河谷地,氣候溫暖濕潤,熱量豐富,夏熱冬暖,春季回暖早,無霜期長,全年有效積溫穩定,土壤肥沃宜耕,良好的生態氣候條件為發展優質荔枝提供了重要保障。
2.1.2 ?區位優勢
江津區是重慶西南向綜合交通樞紐,水公鐵聯運交通優勢明顯。江津是承接重慶主城功能疏解的重要區域,有200 km2在重慶二環高速以內,集聚了雙福國際農貿城和依托江津綜合保稅區打造的西南地區重要的東南亞水果集散分撥中心。交通便利優勢可完全滿足休閑旅游采摘和外銷大規模調運。
2.1.3 ?政策優勢
江津是重慶市三大水果產業帶中龍眼荔枝發展規劃區域,對新建(改造)荔枝基地有政策支持。在“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工程中,荔枝產業可享受農業結構調整新(改)造林相關政策。
江津對農業發展一直十分重視,對農業基地新建改建、加工、冷鏈建設、休閑農業發展等有政策支持,高質量發展對農業標準化基地、質量認定、吸納就業、品牌創建、市場營銷、主體培育壯大等方面都給予了獎勵補貼。
2.2 ?劣勢(Weakness)
2.2.1 ?產業規模不大
江津區現有荔枝種植面積289 hm2,投產荔枝園主要為塘河、石蟆兩鎮農戶零星種植的,存在品種老化、管理較差、品質和產量都較低等問題。
全區從事荔枝生產的新型經營主體僅24家,其中13.3 hm2(含)以上的主體僅7家,多數為近兩年才引進的企業,還處于發展初期。
2.2.2 ?基礎設施薄弱
江津區現有的荔枝園中有75%為農戶自發種植,建園不規范,灌溉、道路等設施落后,有的甚至還不能做到澇能排、旱能灌。受地形限制,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較落后,宜機化程度低,傳統小而全、多而雜及粗放的農業生產方式占比仍較大,生產效率提升較慢。
2.2.3 ?生產技術水平不高
總體上荔枝生產技術較落后,創新能力較低,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推廣應用不高,荔枝園管理較差,花而不實和大小年等現象突出,果實品質不穩定,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果園管理低質低效[2]。近年來新發展荔枝產業的企業數量逐漸增多,但部分企業未結合江津氣候等實際情況,完全套用外地生產模式,存在一定的風險。
2.2.4 ?三產融合度不高
江津區荔枝產業主要集中在第一產業,結構單一,仍以傳統生產模式為主,主要銷售鮮果,但荔枝成熟期短且集中,貨架期短,容易造成季節性過剩[3]。江津荔枝產業一二三產融合度低,缺乏加工生產線,而荔枝不耐貯運,采后商品化處理與加工是其產業鏈延長的關鍵[2]。三產發展僅體現在休閑采摘方面。
2.2.5 ?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
江津區荔枝產業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商業化的荔枝科研、種植、加工、銷售機制尚未建立,科研與生產脫節,種植與銷售脫節。生產技術和經營模式落后,創新能力不強,成果評價及轉化機制不完善,專業型人才缺乏。產業發展支持體系不健全,財政、稅收、信貸等政策扶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強化。
2.3 ?機遇(Opportunity)
2.3.1 ?國家、省市產業政策機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發〔2018〕1號)、重慶市政府關于加快脆李、臍橙、龍眼荔枝三大水果產業發展的決定,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和川渝合作共建荔枝產業集群的推動,為江津區荔枝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機遇。
2.3.2 ?農業農村“十四五”規劃保障機遇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目前正值農業農村“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之際,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荔枝產業發展,將其作為農業農村“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進行科學規劃,強力推動,為江津區荔枝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3.3 ?良好經營環境機遇
重慶市高度重視荔枝產業發展,將江津作為荔枝產業主要推薦區縣。江津區高度重視良好經營環境的營造,為荔枝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和環境機遇。
2.4 ?挑戰(Threat)
2.4.1 ?荔枝產業發展用地少
根據生長習性,荔枝在江津的發展區域具有局限于沿長江兩岸有小氣候區域的特點,但沿江兩岸基本農田較多,多屬于“兩區”范圍,在防止耕地“非糧化”政策下,荔枝產業發展用地保障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2.4.2 ?低質低價競爭擾亂市場秩序
荔枝成熟時間較集中,與其他荔枝主產區上市期基本重合,造成同一時間上市的荔枝數量巨大,且四川和云南等周邊省份的荔枝產量越來越高,同時來自東南亞國家的荔枝又具有早、廉、優的優勢,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帶來了越來越大的挑戰。
3 ?江津區荔枝產業發展建議
基于江津荔枝產業擁有的內部優勢和外部機遇,可充分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及相關政策的支持,建立標準化優質荔枝生產基地,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和產量供應充足,加強產業品牌化建設,進一步增大荔枝出口量。
針對江津荔枝產業發展存在的基礎設施不完善、生產技術落后、發展模式單一等問題,以及面臨的產業發展用地少、市場競爭激烈等挑戰,應逐步改造老果園,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嚴格按照標準荔枝園進行新建果園建設;解決技術問題,引進技術、人才,加大技術改良創新和技術培訓;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開展精深加工,促進產業“接二連三”;建立專門管理機構,讓種植戶及時了解產業動態,實現更合理、有效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 吳志奡.福建荔枝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2.
[2] ? 胡福初,陳哲,吳鳳芝等.海南荔枝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中國熱帶農業,2020(4):29-33.
[3] ? 向旭.廣東荔枝產業發展瓶頸與產業技術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科技,2020,47(12):32-41.
(責任編輯:易 ?婧)
收稿日期:2021-08-09
作者簡介:王君(1988—),女,江蘇鹽城人,碩士,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E-mail: 5766362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