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少勇

2014年2月18日晚上10點多,河北省順平縣北朝陽村村民王玉雷在回家路上發現一男子躺在地上,旁邊有血跡,就撥打“110”報案。公安機關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刑事拘留王玉雷。
3月18日,王玉雷接受訊問時供述“殺人”,但檢察官發現他右臂有傷,用石膏固定。次日,王玉雷否認殺人。順平縣人民檢察院對于“捕與不捕”意見不一,決定向保定市人民檢察院請示。該案報到市檢察院時,距批捕期限只剩兩天。我作為時任主管偵查監督工作的副檢察長,面對“捕與不捕”,一時陷入兩難。
批捕王玉雷,證據明顯不足,有可能釀成另一起“呼格案”;不批捕,則面臨幾大風險:一是此案發生前不到一個月,順平這個山區小縣剛剛發生一起命案,可謂人心惶惶;二是被害人家屬到王玉雷家里砸壞了門窗、家具等。如果不批捕,他們持續纏鬧上訪、進行網絡炒作怎么辦?三是保定堪稱北京的“南大門”,距離北京百余公里,一旦相關人員進京上訪,將給地方黨委、政府造成較大壓力。
王玉雷用什么工具作案?他是在什么情況下供述的?案件有什么客觀證據?經過深思熟慮,我提出“三個不足信”:一是王玉雷有作案時間不足信。尸檢報告沒有確定被害人的具體死亡時間,也就無法證明王玉雷有作案時間。二是王玉雷有罪供述不足信。在其9次筆錄中,前5次沒有供述殺人,后4次供述殺人,還先后供述了3種作案工具,分別是錘子、斧頭、刨錛,均與死者頭部致命的“U”形傷口不吻合,也無一被找到。三是認定王玉雷殺人不足信。案卷中沒有足跡、指紋、DNA鑒定結果,現場只留下一只手套,沒有目擊證人和其他物證,認定有罪證據不足。
我們迅速啟動引導偵查工作機制,提出9條補充偵查意見,其中兩條意見對公安機關偵破案件起到關鍵作用。一是對遺留在現場的單只手套繼續進行技術鑒定。二是窮盡一切手段,擴大排查范圍,查清死者與其他人是否存在矛盾。
公安機關幾經努力,聯系到一家新的鑒定機構,采用新的鑒定手段,從手套內檢出了除死者和嫌疑人王玉雷之外第三人的DNA。同時,公安機關擴大排查范圍,發現該村村民王甲有重大作案嫌疑。王甲歸案后承認殺人,并指認了作案現場、逃跑路線,其妻子的證言也證實了他的說法。
2014年7月14日,順平縣人民檢察院以故意殺人罪批捕王甲。至此,距離我們作出不批捕王玉雷的決定已經過去116個日夜。2015年1月15日,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依法判處王甲死刑,緩期兩年執行。這起案件被列入最高檢發布的第七批指導性案例,寫入《2014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
2019年,在最高檢和河北省人民檢察院的有力指導下,保定市縣兩級檢察機關又成功辦理了輿論高度關注的“淶源反殺案”。我們充分發揮主導責任,把模糊不清的視頻資料的每分每秒徹底查清。在此基礎上,我提出“三個具有”的意見。一是王乙在深夜持刀入戶的行為具有行兇特點,嚴重危及他人人身安全。二是王某元一家被迫反擊的行為,具有防衛正當性特點,不應屬于防衛過當。三是王某元夫婦在驚恐中連續擊打的行為,與之前的防衛行為具有緊密連續性,屬于一體化防衛。我們的審查意見得到省人民檢察院和最高檢的大力支持。2019年3月,淶源縣人民檢察院對王某元夫婦作出不起訴決定,贏得社會各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