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榮

達茂聯合旗地處祖國北疆,草原廣袤,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其中以蒙古族占多數。我生在牧區、長在牧區,對這片草原和牧區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
我曾承辦一起蒙古族未成年人搶劫案件,3名犯罪嫌疑人都不滿16周歲。在對他們依法進行訊問的過程中,我用漢語和他們交談,他們望著我,常常答非所問。我試探著用蒙古語與他們溝通,他們的回答明顯流暢了,眼神也生動起來。我這才意識到,他們日常習慣使用蒙古語交流。在后期訊問時,我主動用生疏的蒙古語和他們交流,遇到不清楚的,就翻閱隨身帶的蒙漢字典。通過耐心和他們溝通,他們放下了心理負擔,表示認罪悔罪,還主動交代了其他幾起犯罪事實。
這堅定了我提高蒙古語運用水平和做蒙古族孩子引路人的決心。于是我加強蒙古語學習,熟練地用蒙古語和牧民交流,也打破了我和牧民群眾之間的最后一道障礙,更好地為牧區群眾調解矛盾糾紛,走好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記得一次到牧區走訪時,我認識了從外地來這里生活的高蘭英。她向我反映,她買的草場被鄰居王某占了2000多畝。他們一家不懂蒙古語,而王某一家又只懂很少的漢語,雙方一溝通就吵架。我主動承擔起協調工作,聯系相關部門多次對兩家的牧草場進行實地丈量、劃界,先后4次把兩家人叫到一起,講法律、講道理、講人情,當起兩家人之間的翻譯。經過多番調解,王某同意劃出1500畝草場還給高蘭英,但不愿意把高蘭英家門前的500畝草場給她,只愿意從其他地方補。這樣一來,高蘭英家的羊到新劃分的草場上吃草,勢必經過王某家的草場,久而久之還會產生矛盾。為從根本上化解矛盾,我主動和王某交朋友,用蒙古語拉近距離。通過耐心的協調,最終兩家達成了500畝草場共用的協議。事后,高蘭英給我送來錦旗,上面寫著“檢察官傾力化解民憂,十余年鄰里糾紛終得解”——這份褒獎和信任, 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在基層工作的35年里,我覺得在群眾心中,個人的形象就代表著黨的形象。所以,我去牧區和牧民們待在一起、打成一片,真正地貼近群眾、了解群眾,更好地服務群眾。
達茂聯合旗只有不到13萬人口,地域卻有1.8萬平方公里。我每年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要下沉到最基層、最偏遠的農牧區。我走遍了全旗77個嘎查(行政村)和143個自然村,巡訪過1100多個牧場點和6400多戶農牧民家庭,化解群眾矛盾糾紛百余起。我被農牧民朋友親切地稱為“游牧檢察官”。我制作了蒙漢雙語“檢民聯系卡”,先后發到6000多位農牧民群眾手中。我向他們保證自己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手機里一直保存著620多位農牧民的電話,他們有什么事,隨時隨地都可以聯系我。這被農牧民群眾稱為“貼心一叫通”。我將走訪牧民的情況詳細記錄在“民情日記”中,至今已有10萬余字,成為檢察機關了解掌握民情民意、服務人民群眾的“晴雨表”。我把幾十年基層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經驗,總結概括為“會、懂、信、實”四字要訣,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讓我深刻認識到“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畢生追求——扎根基層、扎根草原、扎根人民群眾,立足本職工作為人民服務,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畢生奮斗目標,永遠做農牧民信任的“好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