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福春

秦觀雕像

文游臺

文游臺內景

書法家蕭嫻題字
去高郵,文游臺是不能錯過的一個地方。據說高郵出了兩大文人,也是當地的兩張文化名片,一為北宋的秦觀,一為當代的汪曾祺。汪曾祺紀念館,我們一行人是到高郵后的第二天上午去參觀的,第三天上午便來到了“淮堧名勝”——文游臺。
秦觀,字少游,號太虛,別號邗溝居士,那首傳誦千年的《滿庭芳·山抹微云》:“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彪m寫艷情,卻韻味深長,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尤其是一個“抹”字,出語新奇,別有意趣。也正是此詞,蘇軾戲稱秦觀為“山抹微云君”。
秦觀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于世,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也許不是旅游旺季,“淮堧名勝”內外,游客寥寥,這于我們,是游覽的好時段。手續辦妥,導游交接完后,大家跟隨著該地導游一路前行。這是一位中年漢子,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講解激情洋溢,口中詩詞不時噴涌而出:“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首《鵲橋仙》,朗誦得鏗鏘有力,不見輕婉秀麗,唯有真摯堅貞,令人熱血沸騰。尤其是在四賢祠,說到激動處,佳詞唱響:相攜文游臺上來,長鯨擊水鳳鳴鐸。對飲酒酣氣益雄,鐵板銅琶大江東……抑揚頓挫,激昂高亢,讓見多識廣的一眾作家也仿佛沉浸到載酒論文,吟詩作賦的古風之中……
文游臺是古秦郵八景之一,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原為東岳廟(即泰山廟),因蘇軾過高郵與本地鄉賢秦觀(秦少游)、孫覺、王鞏會集于此,飲酒賦詩而得名,從此,這座本來依附東岳大帝神韻的廟臺獨領風騷,歷朝歷代名人雅士紛紛登臺,一瞻風采,留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詞。
文游臺前為盍簪堂,堂內四壁嵌有《秦郵帖》,乃清代嘉慶年間高郵知州師兆龍集蘇東坡、黃庭堅、米元章、秦少游、趙子昂、董其昌等名家書法,由著名金石家錢泳勒刻而成。這些墨寶難得一見,尤其是東坡先生:興龍節侍燕前一日,微雪,與舍弟子由同訪定國清虛堂小飲。坐中出近詩數十首皆清絕,而五言尤奇……酣放流暢,參差錯落,時行時草,天趣自生。大家拿起手機紛紛拍照留存,回去慢慢揣摩。
文游臺是筑在東山(亦稱泰山)頂端的高臺建筑,上得樓來,東觀禾田,西覽湖天,秦少游所描繪的“吾鄉如覆盂,地據揚楚脊,環以萬頃湖,粘天四無壁”的水鄉自然景象盡收眼底。自宋以來,此處名勝一直吸引著四方文人學士前來訪古拜賢。
文游臺西側為明代建造的專為紀念秦觀、蘇軾、孫覺、王鞏的古四賢祠,祠的后面是幽靜清雅的秦觀讀書臺,再往西為映翠園、重光亭等建筑。
導游走開之際,我特地去了秦觀讀書臺。古四賢祠后,經八角門進入小庭院,清幽靜寂,不見一個游人。循著臺階緩步上行,進入書房。臺內陳列著《秦觀詩詞文集》《秦觀大事年表》和《秦觀行蹤圖》等。我不知道導游為什么不領我們來這里看一看,也許他以為這不是一個主要景點,介紹一下足矣。
歷史上,文游臺多次興廢。1980年以來,有關部門逐年搶救修復了文游臺、盍簪堂、四賢祠、秦觀讀書臺等古建筑,并興建了重光亭、映翠園、門廳、牌坊、展廳、碑廊等仿古建筑,使之逐步形成了文游臺風景區。1991年興建入口牌坊、石拱橋、門廳。1993年在西部建博物館展廳、碑廊。1996年至1997年,對文游臺主體樓落架大修,發現了20米長、近1米寬、最高達3.5米的宋代墻體和幾個排水孔,這印證了文游臺始建于北宋年間的史實。
此時,導游講解告一段落,招呼一聲,先行離去。我們卻是意猶未盡,徘徊良久……

映翠園

一角

園內建筑

丹井寒泉

重光亭

園景
編輯: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