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松



摘? 要:目的? 探討利奈唑胺同抗結核藥物聯合治療對臨床重癥結核性腦膜炎(TBM)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威海市結核病防治所收治的68例重癥TBM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采取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每組34例。參照組給予常規抗結核藥物治療,觀察組給予利奈唑胺與常規抗結核藥物聯合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脊液指標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蛋白質、白細胞數及腦脊液壓力低于參照組,葡萄糖與氯化物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奈唑胺聯合抗結核藥物治療重癥TBM效果更為顯著,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結核性腦膜炎;重癥;利奈唑胺;聯合治療;抗結核藥物;觀察
中圖分類號:R7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7-0141-03
結核性腦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非化膿性腦膜炎癥,因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常繼發于粟粒性結核或其他器官結核病變,是一種嚴重癥狀的結核病,預后差,神經系統后遺癥嚴重。對該疾病盡早診斷和治療,可快速殺滅細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縮短療程,減少用藥劑量[1-2]。傳統的抗結核藥物是主要的治療手段,但對于嚴重的TBM療效并不理想。利奈唑胺為人工合成的唑烷酮類抗生素,抑菌作用更為明顯[3],本文探討在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利奈唑胺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威海市結核病防治所收治的68例重癥TBM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結核病學》中TBM的相關診斷標準[4]。采取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每組各34例。參照組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齡13~63歲,平均年齡(35.50±3.52)歲;病程1個月~2年,平均病程(10.50±2.55)個月。觀察組患者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14~62歲,平均年齡(36.55±3.24)歲;病程1個月~2年,平均病程(11.50±4.25)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持續顱內高壓者;②有明顯的意識障礙者;③持續高熱、驚厥者。
排出標準:無腦出血、腫瘤、肝、腎及心臟等功能異常者。
1.3? 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抗結核藥物治療,即給予異煙肼(生產企業:天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556,規格:100 mg),口服,0.3 g/次,1次/d;利福平(生產企業:海南制藥廠有限公司制藥一廠,國藥準字H41020131,規格:0.15 g),口服,0.45 g/次,1次/d;乙胺丁醇(生產企業:四川省長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0720,規格:0.25 g,片劑),口服,0.75 g/次,1次/d;吡嗪酰胺(生產企業:上海寶龍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894,規格:0.25 g),口服,1.5 g/次,1次/d;氧氟沙星(生產企業:黑龍江天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305,規格:0.1 g),口服,0.5 g/次,1次/d。
觀察組給予利奈唑胺與抗結核藥物聯合治療,抗結核藥物同參照組,并給予利奈唑胺片(生產企業: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364,規格:0.6 g),口服,0.6 g/次,1次/d。
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脊液的化學指標進行對比,指標包括腦脊液蛋白質、葡萄糖、白細胞數、氯化物、腦脊液壓力;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情況進行對比,分值為3~15分,15分表示意識清醒,12~14分為輕度意識障礙,9~11分為中度意識障礙,3~8分表示昏迷。療效判定:①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腦脊液各指標基本恢復;②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腦脊液各指標明顯改善;③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各腦脊液指標無明顯變化或惡化;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脊液生化指標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腦脊液指標情況,治療前兩組各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指標均有所改善,觀察組各觀察指標改善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CS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GC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和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2.35%和67.65%,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重癥結核性腦膜炎發病急,病情進展較快。腦外結核大量結核菌通過血液進入腦膜、腦實質,或腦膜結核結節發生破潰,使結核菌直接進入蛛網膜下腔。臨床確診需要病原學提供確切依據,即通過腦脊液檢查,證實患者存在顱壓高,腦脊液蛋白高,糖、氯化物降低,細胞數中度升高的情況。臨床表現出腦脊液變化大、并發癥多、死亡率高的特點,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十分重要。臨床用藥選取殺菌和抑菌效果較好的一線藥物[5]。參照組患者臨床常用的抗結核藥物異煙肼、鏈霉素、利福平是可以通過血腦屏障的殺菌劑,吡嗪酰、乙胺丁醇對結核菌有抑制及殺滅的作用,可防止結核菌產生抗藥性。聯合用藥臨床效果好,臨床毒性作用和不良反應低,但重癥TBM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利奈唑胺為一類新的合成抗生素,即惡唑酮類抗生素[6],可用于治療需氧G+菌感染,其抗菌譜還包括一部分G-菌和厭氧菌。利奈唑類藥物抑制核糖體同mRNA的結合,使細菌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利奈唑胺對大多數菌株和厭氧菌具有抗菌活性[7]。
本研究中,觀察組采用聯合用藥,治療后腦脊液指標明顯改善,白細胞數、蛋白質及腦脊液壓力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抗結核菌作用明顯,腦膜屏障得到良好的恢復,腦水腫減輕;葡萄糖與氯化物明顯升高,腦細胞水腫明顯改善,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GCS評分明顯改善,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82.35%)明顯高于參照組(67.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利奈唑胺可有效發揮抑制結核桿菌活性作用,減輕顱內感染,有效控制病情。
綜上所述,重癥TBM應用利奈唑胺聯合治療效果更為顯著,腦脊液指標改善更為顯著,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吳素方,梁麗麗,鄭淑蘭,等.利奈唑胺治療重癥結核性腦膜炎的療效觀察[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19,30(9):83-85.
[2]蔣玲,羅廷茹,周小琦.含利奈唑胺化療方案治療重癥結核性腦膜炎的效果評價[J].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2020,9(1):44-48.
[3]喬凱,尚丹鶴,李靜,等.利奈唑胺聯合抗結核藥物治療重癥結核性腦膜炎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9,22(18):2063-2068.
[4]嚴碧涯,端木宏謹.結核病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637-643.
[5]劉家斌,楊云珠,羅葉婷.利奈唑胺與抗結核藥物聯用對患者重癥結核性腦膜炎的療效及其對腦脊液CRP、NSE水平改善的影響[J].抗感染藥學,2018,15(11):2021-2024.
[6]江葉舟,彭瑤.利奈唑胺治療肺結核合并重癥肺炎的效果觀察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醫學工程,2020,28(12):80-82.
[7]王國芳,郎華,王玉娟.利奈唑胺在重癥肺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肺功能、QOL評分的影響研究[J].飲食科學:下半月,2020(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