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塔娜
摘? 要:目的? 腕關節損傷診斷中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MSCT)聯合核磁共振成像(MRI)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腕關節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入組對象均接受MRI、MSCT單獨及聯合檢查,判斷不同檢查方案的結果準確性。結果? 聯合檢查骨折及脫位檢出率均高于單獨接受MRI和MSCT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單獨MSCT檢查隱匿性骨折檢出率低于聯合檢查,單獨MRI移位骨折碎片檢出率低于聯合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單獨MRI檢查隱匿性骨折檢出率低于聯合檢查,單獨MSCT檢查移位骨折碎片檢出率低于聯合檢查,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復雜骨關節損傷選擇MRI及MSCT聯合檢查,可提升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從而能夠為臨床提供詳實的依據,應用價值顯著,值得借鑒。
關鍵詞: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成像;腕關節損傷
中圖分類號:R68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7-0176-02
腕關節損傷后,患者的主要表現為關節部位疼痛、活動受限或無力感。相關研究[1]證實,腕關節損傷進行臨床診斷時,漏診或誤診的情況較多見,這會影響該疾病的臨床診治效果。X線檢查簡便易行,但是漏診率相對較高。現階段,臨床上廣泛應用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MS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先進的方法進行檢查,能夠獲得清晰的影像,從而便于醫師更為準確地判斷患者的疾病情況。本研究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確診的腕關節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臨床檢查時選擇MRI及MSCT聯合檢查的準確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腕關節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齡22~72歲,平均年齡(47.81±3.23)歲。左/右兩側腕關節損傷例數分別為33例、47例。入組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研究。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存在明顯腕關節疼痛及功能受限;②接受綜合檢查后確診為腕關節損傷。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機體疾病或創傷者;②有檢查禁忌或無法耐受檢查者;③精神異常或意識障礙者。
1.3? 方法
1.3.1? MRI檢查
選擇MRI檢測儀(生產企業:德國Siemens,型號:1.5 T Symphony),以6 mm為層厚,1.0 mm為層間距。檢查范圍為:將腕關節做中心,從尺橈骨遠端和關節相距3 cm 位置開展掃描,延伸到掌骨中段位置。對腕關節矢狀面、冠狀面進行自旋回波序列進行檢測,并予以質子密度加權處理、T2WI加權處理以及T1WI加權處理。掃描后進行所有數據進行VR、SSD以及MPR處理。
1.3.2? MSCT檢查
選擇16層螺旋CT(生產企業:美國GE,型號:Brightspeed 16排),患者受傷部位實施向同性掃描(掃描區域同MRI檢查),掃描層厚為0.625~3.750 mm,管電流和管電壓分別為220~300 mAs、120 kV,螺距0.938:1,骨算法重建圖像,矩陣為512×512,重建間隔0.5~2.0 mm。軟組織窗、骨窗顯示常規圖像。合理選擇多平面重組、容積顯示、表面成像、曲面重組等技術確保檢查部位精細解剖關系有清晰顯示,保存圖像并上傳至系統。
為確保研究準確性,本次研究均由同一組檢驗人員完成,且所有影像學資料均由兩名相同的高年資閱片師進行分析。
1.4? 觀察指標
匯總MRI、MSCT單獨及聯合檢查結果,其中一項判定為陽性即確定為陽性。以手術病理結果為依據,判定兩組患者的骨折、脫位、隱匿性骨折和骨折移位碎片的檢出情況[2]。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單獨及聯合檢查骨折及脫位結果分析
骨折檢出率方面,MRI與MSCT聯合檢查均高于單獨接受MRI(χ2=10.161,P =0.001)和MSCT檢查(χ2=5.833,P =0.016);MRI和MSCT檢出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805,P =0.369);脫位檢出率方面,MRI與MSCT聯合檢查均高于單獨接受MRI(χ2=4.238,P =0.040)和MSCT檢查(χ2=6.738,P =0.0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RI和MSCT檢出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02,P =0.583)。見表1。
2.2? 隱匿性骨折和骨折移位碎片檢查結果比較
單獨MSCT檢查隱匿性骨折檢出率低于MRI與MSCT聯合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375,P<0.001);單獨MRI移位骨折碎片檢出率低于MRI與MSCT聯合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482,P<0.001);單獨MRI檢查隱匿性骨折檢出率低于MRI與MSCT聯合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0.759,P =0.384);單獨MSCT檢查移位骨折碎片檢出率低于MRI與MSCT聯合檢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67,
P =0.494)。見表2。
3? 討論
腕關節損傷屬于臨床發病率較高的損傷性疾病,其中輕度的腕關節損傷可以進行保守治療,但重度的損傷會導致患者關節疼痛明顯或出現關節不穩定,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修復損傷。因此臨床中需要盡早明確損傷程度及損傷類型,才可以給予患者針對性的治療。臨床最為常用的檢查方式為X線平片,檢查方便,費用親民,大部分可獲得理想的診斷效果[2]。但是由于很多關節區域內存在多個骨端,彼此間相互連接、重疊或受檢查方向影響,從而無法對骨折形態進行充分顯示,因此漏診率較高。現階段通常會選擇先進的檢查技術提高檢查準確度[3]。
MRI檢查可多參數成像,可獲取多層圖像,檢查中針對骨髓、骨皮質、關節軟骨、韌帶和軟組織等具有較高的分辨率,且可消除偽影的影響,可獲得準確的診斷結果[4]。MRI檢查應用于腕關節損傷檢查時,無法對關節細微結構完全反映,但是卻可以觀察到關節軟骨、周圍韌帶以及其他軟組織結構是否出現損傷以及損傷的嚴重程度[5]。
近年來MSCT技術不斷發展,并且在臨床診斷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7]。MSCT采用滑環技術,可以讓球管和探測器沿著人體長軸連續勻速旋轉,同時掃描床也能夠勻速遞進,掃描時間短因而減少了運動偽影[8]。可實現各方向同性掃描,確保獲得相同的不同方位重組圖像,還能夠把其他切面圖像利用多平面充足圖像替代,對骨質結構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地顯示,同時利用容積再現,對骨關節及周圍結構進行更為細致和全面的觀察[9]。獲取圖像利用三維立體技術處理,可避免骨結構影像重疊,同時對于較小、結構復雜或是形態特殊的骨骼檢查的敏感度理想,但是空間立體感不足,無法獲得骨折全貌[10]。在臨床中,對于復雜骨關節的單獨MSCT檢查工作量較大,例如骨骼結構復雜、骨形態多樣、骨表面粗糙或是有較多小骨骼關節的情況,因此,對軟骨損傷等情況的檢出率稍有不足,此時就需要結合MRI進行聯合診斷[11]。
研究結果顯示,MSCT聯合MRI檢查骨折及脫位檢出率均高于單獨接受MRI和MSCT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單獨MSCT檢查隱匿性骨折檢出率低于MSCT聯合MRI檢查,單獨MRI移位骨折碎片檢出率低于MSCT聯合MRI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充分證實,MSCT聯合MRI檢查模式可更為準確地判定骨折和脫位情況,檢出率明顯高于單項檢查,能夠為臨床提供更為準確的依據,對于疾病治療和預后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對于隱匿性骨折或是移位骨折碎片檢出率來說,單項檢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如果兩項創傷同時存在則無法同時檢查出,為此,聯合檢查具有明顯優勢[12]。
綜上,腕關節損傷患者接受影像學檢查時,可選擇MRI及MSCT聯合檢查,這不是重復檢查或驗證已有結論,而是要充分結合兩種檢查的優勢,以便獲得最為準確的檢查結論。
參考文獻
[1]劉慧楠.多層螺旋CT與核磁共振成像聯合診斷腕關節損傷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4):144-145.
[2]馬健東.多層螺旋CT聯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關節損傷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醫臨床研究,2019,11(27):114-115.
[3]丁琦峰,王海波,黃文亮,等.MRI聯合多層螺旋CT在腕關節損傷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9,20(2):74-75,116.
[4]謝占峰.多層螺旋CT聯合核磁共振對腕關節損傷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9,28(2):290-291.
[5]王艷麗,秦文宇.磁共振成像聯合多層螺旋CT在肝臟局灶性結節增生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技雜志,2019,26(10):1241-1243.
[6]潘利福,鄺平定,張亮.復雜踝關節損傷應用MRI和多層螺旋CT診斷臨床價值[J].浙江創傷外科,2020,25(6):177-178.
[7]李永進,周鶴.多層螺旋CT與核磁共振成像聯合診斷腕關節損傷的臨床應用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2):60-61.
[8]劉彥鋒.多層螺旋CT與核磁共振聯合應用于腕關節損傷的影像特征和診斷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1):80-81.
[9]王宏超.多層螺旋CT聯合MRI檢查在感音性耳聾患兒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15):151-152.
[10]黃月中,李勝軍.多層螺旋CT及MRI在隱匿性骨折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31):28-29.
[11]萬兵.磁共振成像(MRI)聯合計算機斷層掃描(CT)診斷腦膜瘤的臨床價值分析[J].系統醫學,2019,4(22):112-114.
[12]劉逢逢.比較多層螺旋CT與核磁共振成像(MRI)診斷隱匿性骨折的臨床價值[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