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踏上了這輛駛向未來的列車,要學會讓心在陽光下舞蹈,讓靈魂在痛苦中微笑;我們要一起踏遍人間泥濘,一起賞盡人生美景。讓篝火將嚴寒驅散,讓團結把困難嚇跑,駛向未來的列車,我們一個都不能少。”--這是我在新生第一次班會上的講話,而我,一直以此為信念,不斷踐行。
一、案例基本情況
從事輔導員工作十余載,回想來時路,有困惑、有失望、有沮喪,甚至有時候感覺筋疲力盡,無路可走。可是路真的走不下去了嗎......似乎每次困惑都藏著頓悟、每次失望都帶來希望。萬山千山未忘來時路,那些不懈努力而收獲的喜悅讓我更加堅定了走下去的信心與勇氣。以下這個案例是我工作過程中一個讓我感悟很深、用情很深的案例,與大家共享,與大家同悟。
我帶的班級女生較多,男生較少,該專業面向全國招生,班級學生生源地較為復雜,新疆、東北、河南、安徽等省(自治區)學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班級里有3名學生,一直都是我的重點關注對象。案例的主人公是其中之一,當我開始敘述這個案例的時候,淚水就會盈滿眼眶,想起了我之前跟孩子父親交流的種種,想起了孩子母親因孩子父親病重抱著電話跟我痛哭的那個瞬間......這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父母期望很高,對專業認識不清、懷疑自己志愿選擇等原因,萌生了退學的想法。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我充分認識到了退學對于學生個人和學校的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工作中我注重學生的關心與愛護,積極探索在班級開展師生共育、同伴教育,助力學生自我教育,有效阻止學生退學,產生了積極的育人效果。
二、組織實施過程
(一)付出愛與情感,堅持對班級全體同學進行關注和關心,對重點學生群體進行特殊性關愛。
處理好點跟面的關系,該生提出退學想法之后,我迅速采取行動,通過班干部會議、師生面對面等交談方式,了解同學們的基本思想狀況和學習情況。在確定班級大環境整體發展態勢良好的情況下,采取特殊性關愛原則。針對該生思想不穩定的情況,與該生開展了多次面對面談話,用我的話說就是“經常到我辦公室坐坐,我們聊聊”,該生一點也不排斥,我們開啟了良好的互動模式。通過互動了解該生退學的真實想法、實際需求,做到思政工作“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同時,加強對其他兩名重點同學的關心,時刻關注他們思想、生活、學習基本情況。堅持團體心理疏導與特殊關愛相結合,營造良好的團體發展氛圍。
(二)以學生為本,立足學生,服務學生,圍繞學生的關注點、困惑點和需求點有的放矢的進行主題教育。
充分利用主題班會,宣講同學們關注的職教改革發展趨勢、專業發展方向和學院的目前的職教改革實踐,同時針對同學們關心的如何更好的適應職業教育,更快的融入職業教育,如何能取得更大的成績展開了充分的討論。同時,站在學生的立場為學生進行個人職業規劃,模擬順利畢業、退學重新高考兩種情況下的個人發展態勢。我根據這名學生的情況,虛構了一名“學生A”。在班會,我帶領學生一起對“學生A”今后的人生軌跡進行了模擬,模擬情景盡量貼近國家招生考試改革、國家就業形勢以及今后個人發展。通過模擬,班級的同學們都了解了所學專業潛力巨大,大有可為。當然最重要的出發點是讓這名想退學的學生融入其中,從內心深處轉變對專業的認識,認清個人發展方向,從而打消退學的念頭。
(三)建立良性的家校互動模式,“全方位”育人為學生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家校聯系卡、班級家長群等方式,我做好跟家長的聯系工作,讓家長們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基本情況。對重點關注的學生,我經常與其家長進行網絡、電話“一對一”交流。通過交流,我發現該生父母知識素養很高,通情達理。通過多次溝通,我充分了解了其父母對該生將來的職業生涯規劃。在交流中,我向其父母分析了能夠實現該職業生涯規劃的最便捷有效的途徑。在此過程中,我們將彼此當成朋友,建立了良性的家校互動模式,為該生以后思想教育工作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充分發揮引導者作用,引導班級學生付出真心與愛心,用愛心鑄班級工作靈魂
經過前期與學生和學生家長溝通,該生和家長表現需要再考慮一下退學的事情。但是我并沒有松懈,我找來了班級主要學生干部和跟該生關系不錯的同學,大家齊心協力,在尊重該生選擇的基礎上,繼續做好該生的引導工作。同學們知道該生要退學的時候充滿了不舍,大家并沒有刻意地提到離別,而是策劃著給這名同學錄制了祝福的MV,一場場感人的畫面、一句句祝福的話語,雖然MV用手機錄制,畫質不是特別清晰,但是看著一幕幕的過往,作為班主任的我,也不禁潸然淚下。“你不離、我便不棄”的責任心,整個班集體的真心與愛心,這一刻讓班級管理找到了靈魂,讓每個身處其間的學生找到感情歸屬。過了兩天,該生找到了我,該生的父母給我打來電話,他們放棄退學。
三、工作成效
(一)團體心理疏導與特殊關愛相結合,成功阻斷了退學等事件的發生。大學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當學生心理需求和外在表現不和諧的時候,對其提供指導和幫助,使幼小困難能夠及時紓解,使小錯誤能夠及時糾偏。通過實施團隊心理疏導和重點學生的特殊關注,成功阻止學生退學。相關學生打消退學念頭后,認真進行理論學習和技能鍛煉,主動參加校內外各類活動,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高。
(二)在愛的氛圍下建立了自律的班級管理模式。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班級管理既彰顯規矩,也體現關愛。在實際的班級管理實踐中,每一個決策、每一項制度,都通過師生全體通過。同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是發自內心地關愛和欣賞。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來自教師和同學的關愛。找到關愛和規矩的結合點,班級管理的模式就建立起來了,學生自尊自律,班風親切淳樸。
(三)不斷加強家校聯系,為同學們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是學校做好教育工作的最大助力。建立并完善家校溝通機制,暢通家訪、電話、網絡等溝通渠道,定期將學校的基本情況、管理制度和教學安排告知家長,不定期通報學生的在校學習、獲獎以及將來就業方向情況,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共治模式,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育人環節中的重要作用,共同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