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文雯(沈陽城市建設學院)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方案中對高等教育的評價方向與辦學導向作出了明確的方向性要求,同時也明確指出,探索建立應用型本科評價標準,突出培養相應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將高校引向內涵建設是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后的專業教育與職業引導,是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專業人才的主要社會活動。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科學技術水平、國際地位的提高,國家、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要已經不僅反映在對專業知識的需求上,更包含了對人才思想意識、認知水平、價值觀體現、信息素養等多方面復合內容。管理類人才培養旨在引領學生通過了解企業管理知識體系,正確理解企業管理的相關概念,掌握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技術與方法,并最終結合實際工作,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管理意識,具備分析、解決企業管理問題的能力。
從課程思政的提出來看,其本質目的是為了實現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向同行,實現協同育人。課程思政旨在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各專業類課程的課程設計、課程目標以及課程實施緊密結合,把價值觀培育、塑造以“基因式”的方式嵌入專業課程,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企業管理類課程本身知識內容與思政目標具有契合點,管理類人才的思政培養目標方向,首先需要引導學生關心國際時局及國家宏觀環境發展的最新動向,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家國情懷、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其次,引導學生形成大局意識,將時事熱點與專業知識點有機融合來分析、解釋理論知識,指導學生更直觀更容易理解相關理論內容,同時引導學生主動關注當前國際時局,培養其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思維,培養科學觀、認識論和方法論,學會如何做事;最后,通過課程相關專業知識和理論,培育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企業價值觀、個人價值觀,培養學生成為一名具有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應用型企業管理人才。《企業管理》是工商管理類專業開設的學科基礎教育課程。通常課程體系包含三大主要方向,基礎理論部分、企業制度文化與戰略部分、專項管理部分,基礎理論以及企業管理制度、戰略管理從管理,道德的基本概念切入道德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從宏觀管理整體理論體系出發,引導學生形成大局意識,將時事熱點與專業知識點有機融合來分析、解釋理論知識,學生可更直觀更容易地理解相關理論內容。而在各部分專項管理中從各個方向引導學生主動關注當前國際時局,培養其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思維,激發愛國熱情;例如在講授市場營銷與管理職能的基礎上,了解中國國家形象與經濟狀況,解析相關案例,學生在理解相關理論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案例更能深刻理解政治、經濟等營銷環境變化對企業營銷的影響;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專項課程更能從秉承自然融合、點到為止的原則,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品德、為人處世、創業教育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契合點。
作為校重點課程建設項目,在課程思政視域下的教改過程中,教學團隊積極探索翻轉課堂、多樣化教學的形式與方法。本著以“學”為中心、以“用”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教學中通過教師團隊授課與學習通線上資源進行整合,呈現多樣化教學內容,同時采用“行動學習法”將學生分組,將部分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以小組行動學習法為主要方法,同時以學習單元目標建立學習任務,通過“案例教學法”“討論法”“個案研究”等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考;通過組內協作完成目標,加強對理論、方法的理解與運用,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學習通網絡資源及討論、課內活動參與課堂,以團隊個案分析展示為成果,鼓勵學生作為主體消化知識,學以致用,提高識別、分析、解決一般現代企業管理問題的能力。
在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通過層級互動、自評互評等方式跟蹤反饋實施結果與改革成效。完成授課內容后,主講教師進行調研問卷與訪談實證調查,以追蹤兩屆學生的調研結果,反饋實施成效。調研問卷與訪談問題提綱圍繞十八個方面進行,涵蓋對專業課程思政認知、課程目標、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的滿意度調查。部分調查反饋關鍵問題量表見表1,答案采用里克特量表形式收集并進行統計分析。

表1 課程思政調查問卷問題量表
調查問卷設定兩道開放性問題,分別考查學生認為專業課程思政應當關注學生哪些需求,以及學生認為專業課程思政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應采取哪些措施。結果歸類顯示,學生們普遍認為,課程思政應從根本的思想、思想教育、思想價值觀、思維方式等方向進行思考作為基礎出發點。同時提出了觀影、視頻與實踐以及課外實踐的需要,并且肯定了應對專業課課程思政效果進行評價或多層評價的意義。
總體上調查結果顯示出專業課教師對思政教育意義的有效性,54%的同學表示,課程思政的意義非常大,57%的學生承認課程思政提高了自身道德品質與思政素養,76%的同學對教師結合課程思政內容挖掘專業知識背后隱含的德育價值及科學精神表示非常認可,59.52%的同學認為結合課程思政進行專業教育提高了自身的綜合能力,體現了企業管理課程思政的成效,也肯定了課程改革的有效性,同時問卷也反饋出了一些課程思政視域下專業課教學改革的問題。
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專業教育是一個系統的體系,是基于教育對象的身心特征,通過科學規劃和系統設計,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設計及實施緊密結合,不能通過短期行為或者教學改革的方式取得顯著效果。
通過調研,在接受課程的學生中有近17%的學生從未聽說過“課程思政”的概念或者了解過相關信息,66.8%的學生是無法準確區分“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概念差別的。同時近74%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職責,專業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雖有一定意義,但是學生無法準確意識這種意義的表現以及結果。因此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專業教育應以引導認知,在思想意識上進行先行教育為前提。
在整個課程思政專業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反饋出學生對于教師直接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知識點接受度并不高,部分學生反饋會產生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課程思政教育誤區。而問卷反饋出的結果顯示,學生對教師結合課程內容深度挖掘其背后隱含的德育價值及科學精神的認可度較高,達到了76%。
例如在講授“企業責任”知識點時,強調了企業責任的基本概念與轉變,從不關注社會責任,到企業、消費者、社會等多重環境與責任的共擔,結合課程思政目標引導學生理解工業化發展、城鎮化進程,帶來的社會問題與責任問責;國外案例從1952年倫敦燃煤煙霧到20世紀80年代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等問題的產生,責任的由來與企業的成長是同步的。中國管理思維下,企業責任泛指企業在爭取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面對社會的需要和各種社會問題,為維護國家、社會和人類的利益,所應該履行的義務。那么企業作為一個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它的義務就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各種所需要的商品和勞務,它的身份和地位,決定了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它必須對國家、社會各方面承擔相應的責任。具體結合當下我國的實際環境引導學生思考,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從企業員工的保險與社會福利,到今天企業發展與員工的命運共同體,華為的孟晚舟女士為何作為員工會牽動整個企業、整個國家的心。
企業對社區的責任,我國社區與企業的聯合活動不斷增多,同學們也可以結合自身經歷,聯系實際暢談企業與社區的關系。企業對生態環境的責任,當前形勢下,同一個世界,同一片天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命運共同體更是強調了責任共擔的意義。企業作為生產者、創造者,如果拋離社會責任、生態責任,后果是不堪設想的。而最后企業對國家的社會責任、對社會的責任,更是說明了思政知識點中的統一性,企業失責會轉嫁給社會,而社會問題的處理不當將會是企業共同承擔惡果,國產奶粉導致的社會失信,再看鴻星爾克捐款引來的銷售熱潮,都說明系統思考事物的相互作用和矛盾統一。
同時,授課過程中應廣拓知識聯結,通過課程改革、學生反饋、除專業知識收獲外,在邏輯思維訓練、辯證思維、系統思考中的收獲占比最高,同時在中國傳統文化、系統思考、大局意識、“三觀”教育等也具有一定收獲。這反饋了課程思政視域下課程構建的內涵意義,要求教師深度挖掘課程內容在課程思政視域下的思政切合點,應結合思政要素,如誠信、愛國、創新、求實、價值觀等等。
課程思政視域下專業課程教學方法除傳統講授、教學互動外,應充分豐富可利用的教學條件和手段,調研反饋出了教學過程與方法的認可,但也反饋出多樣化需求的顯著性。教師可以利用板書、多媒體、學習通網絡互動、騰訊會議等多種線上形式,展開團隊協作、討論、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拓寬思政視域下的教育傳播途徑。學生們的接受程度和認可度近90%,課堂活躍度極高,同時提出更傾向選擇的課程內容呈現方式,分別為更多的案例幫助消化專業知識、更多的自主任務導向幫助開拓所學內容、更多的課內外訓練檢驗學習效果,以及更多的討論幫助發散思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饋出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特征與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產生學習動機,采取更有探索性、活躍性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課程思政讓學生耳目一新,連鎖反應效果會有一定程度的改變,這點后續研究也需要持續關注。
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專業教育并非一蹴而就,更多的反饋與互動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愿的最有效方式,也是輻射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在教改過程與重點課建設過程中,學生期望課程內容與思政內容的結合可以循序漸進,以多種顯而易見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展現出來。比如與課程相關聯到的名人名言與典故、管理方法與管理學大師的思想起源、與課程相關知識點聯系的案例研討、更多能夠激發熱情與專業素養的思政視頻等等。同時除了課程考試外,83%的同學認為愿意積極參與調研的形式反饋教學效果,同時有超過50%的同學認為通過日常規范、考試與日常規范的結合、同學互評等形式,也是非常好的反饋形式。教師可以增加與學生的多種互動形式,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打破以往師生只在課堂內溝通的局限性,增加有效聯結,發揮教師的引導與溝通作用,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與溝通技能。
結合學生的感悟心得可以認識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思想政治工作也為未來企業管理提供了政治支持以及思想支柱。在深入發展的市場經濟中,對思想政治、企業管理的關系進行合理處理,從而使二者在相輔相成中促進企業改革的深化和市場競爭力的增強意義重大。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的共通點是非常明顯的,打破原有認知,重塑課程思政的基本理念,在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探索過程中,正確認識到課程思政視域下課程的性質、任務及其研究對象,全面了解所授課程的課程體系、課程結構,引導學生理解專業知識,激發興趣、培養管理理念,在理解與興趣的基礎上掌握專業知識以及管理基本職能、概念、原理及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夠結合實際去運用所學的各種知識,結合實踐投入到環境中,經過內化形成自我的真知。在課程改革的實踐過程中,深刻領悟思想先行,了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掌握學科發展的新理論和新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的過硬本領。通過言傳身教,為推動社會主義經濟社會和諧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