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英金敏華何曉菲
(1.華東藥用植物園科研管理中心,浙江 麗水 323000;2.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3.麗水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林業發展中心,浙江 麗水 323000)
園林綠化工作的順利開展對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態環境需求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園林工作者必須準確把握綠化苗木栽植和養護管理的關鍵技術,進行規范操作,在營造綠化環境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有效避免容易出現的問題,在盡可能節約成本的情況下取得更好的效果,從而營造高質量的園林綠化工程,打造人們向往的生態功能完備的人居環境。
在園林綠化工作中,苗木的栽植和養護管理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影響,共同在園林綠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在早期種植苗木的時候出現一些不規范的行為,一旦苗木在后期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將無法通過后期養護管理來補救;相反,如果對苗木后期的養護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將會直接影響苗木的生長狀態。由此可見,在苗木種植的整個過程中,無論是哪一項工作做得不到位或是不合理,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綠化的成本,進而嚴重影響苗木的生長效果。綜上所述,苗木栽植與養護管理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規范和正確的栽植方式能夠降低養護管理成本和難度,而合理和有效的養護管理措施又可以保證苗木的成活率和景觀效果。
對于園林綠化中苗木的選擇至關重要,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地進行選擇,否則將會嚴重影響園林綠化的實際效果。如果選擇一些不合理的苗木,將其應用到園林綠化種植中,不僅會導致綠化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標,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園林綠化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如,在一些園林綠化中,由于缺乏科學性的種植栽培指導,常常會出現將喜歡肥料的綠化植物種植在土質較硬的界面上;將不耐高溫的綠化植物品種種植在高溫日灼較強的區域將耐旱的綠化植物品種種植在潮濕低洼地帶等情況,在很大程度上使原本觀賞效果很好的植物失去了原來的色彩和形狀,進而影響園林綠化的實際效果。除此之外,如果隨意把習性相差較大的綠化植物種植在相同的區域,不僅會嚴重影響綠化植物的實際生長狀況,還會嚴重影響綠化的效果,既顯得雜亂無章,也沒有任何的層次感,最終失去園林綠化的實際意義。造成上述這些現象是由于種植設計者在植物種類選擇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懂得科學合理地進行選擇,而且對植物的一些習性特征了解程度也不夠,單純的在園林綠化中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進行綠化,導致綠化的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由于近幾年我國在園林綠化方面開始大量從國外引進新的綠植品種,所以很多園林設計者在設計時為了凸顯園林的美觀,提升城市的品位,都會選擇一些“高檔次”的苗木作為綠化的主要對象[1]。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對新品種的適應性了解程度不夠,苗木與當地的環境和氣候不匹配,不易存活,以及造成栽植后成活率低等。
合理規劃苗木種植規模,有效地進行一定的擴大,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園林綠化的面積和效率[2]。在苗木栽種過程中,若栽植人員沒有將植物習性特征和種植地理位置、土壤條件、排水情況等因素有效結合,就不能營造高質量高標準的景觀。在以往的園林綠化中,存在只求短時間出效果,苗木栽植密度過高,造成植物光照不足、根系生長不良、病蟲害嚴重等后果,僅在栽植的初期創造了較好的觀賞效果。此外,為了趕工期而急于栽植,在地勢低、土質不佳的情況下未考慮排水和土壤改良,導致苗木根部腐爛發霉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園林綠化管理費用、管理難度也隨之加大。園林植物栽植成活后,必須長期進行養護管理,使植物長期維持在較好的生長勢態,防早期轉衰,延長綠化效果,使其功能效益得到最大的發揮[3]。苗木養護管理過程中存在管理過于粗放,比較重視一次性投入的問題。對苗木初期養護管理投入較多,沒有根據植物生長規律進行長期管理規劃,也沒有實行細分管理,對幼苗和成熟期苗木都采用統一的養護管理措施。養護管理措施不規范,如沒有根據植物特點進行修剪,反而把生長較好的樹形剪亂,一些不規范的修剪會造成樹木難以恢復應有的風貌。有些養護管理過程中施肥和澆水都沒有根據植物的習性特點來進行,管理不當后造成樹形雜亂景觀效果差,使原本葉色、樹形等方面的優勢沒能體現出來。
對于苗木的栽植技術,可以重點從選苗、搭配以及栽種3方面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尋找如何通過規范的栽植產生最佳觀賞效果的方法。另外,通過苗木栽植技術篩選出的植物品種不可以隨意種植,需要利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種植在合適的地方,并與周圍植物搭配合理,才能體現具有地方特色的綠化效果,如果不考慮種植環境以及植物之間互相影響的因素,會在很大程度上無法達到理想的要求。
選苗要注重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植物只有在適宜的環境中才能生長良好,因此,要在充分了解種植地生境和種植苗木特性的基礎上進行選擇,使篩選的植物不僅成活率高還能達到最佳的觀賞效果。
3.1.1 種植地條件
種植地條件主要指種植地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壤條件、排水條件等情況。種植地條件對植物的后期生長狀況影響很大,不同的種植地適合不同的植物生長,要根據種植地的條件合理篩選種植的植物種類。一般而言,種植地背風、日照時間短,相對苗木失水慢,種植容易成活,反之成活率下降。有良好團粒結構的土壤,保水通氣性能好,有利于植物新根形成;若土壤過于粘重,則不僅新根難發生,還會導致爛根,影響植物成活;土壤含砂多,土壤過于疏松,則不利于保水。土壤積水或排水不良,也會導致供氧不足,引起根系死亡,影響植物成活。
3.1.2 苗木新鮮度
苗木新鮮度即苗木種植時的新鮮程度,與苗木種類特性、苗木帶土方式、土球大小、苗木運距、苗木存儲、天氣情況、苗木挖起后至種植時的間隔時間長短等因素有關。在苗木移植期間,為保持苗木的新鮮度,應有效縮短苗木運輸時間,防止在長時間運輸過程中,苗木因脫水導致死亡,運輸條件受限或運輸距離較遠的情況下,小苗宜選擇使用容器苗。但地栽苗相對容器苗也有其優點,不僅包裝運輸成本低,施肥管理也相對簡單,一般成活率也較高。
3.1.3 繁殖方式
繁殖方式的影響因素主要是苗木的根系結構,因為不同繁殖方式的苗木根系結構不同,而根系特點和根系類別對種植成活率影響較大。用種子繁殖培育的苗木,主根發達,側根比較粗且少,增加苗木帶土難度,影響種植成活率。而用扦插繁殖的苗木,側根細根較多,有利于苗木帶土,植物移植初期未萌發新根時,僅靠苗木原有的吸收根也足以保持植物吸收水分的需求,因此種植成活率很高。
合理科學地進行植物搭配是實現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能體現一個城市具有景觀風貌的地域特色,使人們在看到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觀時,就會自然而然地把其和一個城市或一個區域聯系起來。
要營造層次分明、主題突出的效果。喬、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盡量選擇鄉土植物為主,充分考慮主體植物和襯托植物的協調性,盡量使群落層次分明,主體突出,營造出多種類型的綠地,形成貼近自然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要結合當地實際,形成自然與人文相結合。在營造綠地類型時,要考慮歷史文化與城市現代化建設風格,形成相互交融,相互襯托的效果,達到城市綠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觀優美的格局。
苗木栽種后成活率直接影響綠化工程質量,也是工程施工企業實現利潤的關鍵因素,因此高成活率是實現高質量綠化工程的關鍵指標。苗木栽種過程中,影響種植成活率有苗木的帶土情況、天氣狀況和種植技術等方面因素。
3.3.1 帶土情況
苗木移植中保證根系的完整和生命活力是關鍵技術,因為苗木根系失水后會導致根系生命活力下降甚至死亡。高大的樹種帶土球能有效防止苗木根系失水和根系變形損傷,是對根系最好的保護方式。作為地栽苗木,土球是苗木最好的帶土方式,應盡可能采取這種帶土方式。但一些植物由于細根須較少,帶土球十分困難,苗圃土壤含沙量過高,造成苗木無法帶土,針對這些情況,在苗木出圃時,要盡量帶宿土,盡量帶根。更重要的是,要及時防止根系失水,可以采用塑料袋包扎根系,并把苗木堆放在無風庇蔭處等措施。
3.3.2 天氣狀況
種植成活率與天氣狀況關系極大,特別是對沒有帶土球的苗木影響尤為顯著。晴熱天氣種植成活率低,在適溫的陰雨天種植,成活率較高。
3.3.3 種植技術
主要包括種植穴大小、種植深度、覆土的緊實度、栽植密度等方面。不同類型的苗木對于穴位要求有著一定的差異性,一般種植穴的大小視植物土球或根系體積大小而定。帶土球的喬木的樹穴直徑一般要大于土球直徑50cm,深度則建議比土球的高度高出20cm左右;裸根樹種種植穴大小一般以根系體積的2~3倍為宜;灌木樹種一般采用開溝種植的方式。埋土深度一般以剛好蓋住苗木原來的土痕位置為宜,一般高出地面8cm左右,要避免苗木深栽。覆土緊實度則要視土壤和種植時天氣而異,粘重土和雨天種植都不宜過緊,以免影響根部透氣。不同植物品種對栽植的密度有不同的要求,根據植物的生長特性,結合考慮通風性、透光性、病蟲害等方面要素來確定合理種植密度。
苗木的培育和種植固然重要,但種植完的后續養護管理同樣不能忽視,大部分品種的觀賞期和觀賞價值能通過科學的養護管理得到延長和提高。在提倡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時,園林管理和養護手段也應采取科學的方法,盡量少用農藥、化學肥料等對環境污染嚴重的養護產品,提倡采取綜合治理和生物防治為主的方法,在促使綠化樹種健康生長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
綠化苗木幼苗期在保證水分供給充足的同時也需要在幼苗旁設置排水溝,以便在雨季排除多余水分,有條件可以利用灌溉設備進行水分管理。肥料的選擇則應當根據苗木種類、生長特性和土壤條件進行選擇,苗木幼苗期可以使用水稀釋肥料后施用,避免直接使用對幼苗造成傷害。應增加有機肥減少化肥的使用,一般可采用全面施肥和局部施肥2種方式,前者是對綠化苗木的土壤及周圍進行全面施肥,后者是采用穴施、噴灌等方法進行定期局部施肥,為苗木的茁壯生長提供持續充足的營養。
當發現苗木死亡之后,應當及時進行補植,避免苗木空缺而影響到整體綠化效果。同時需要根據苗木生長特點及時進行修剪,保留主要枝干,清除多余枝干,并控制葉片數量。有些灌木樹種可將其樹冠修剪為錐形﹑圓冠型,較矮的苗木可修剪成球形或矩形,使苗木外觀通過修剪更具美感和觀賞性。
養護管理過程中定期進行除草不可少,及時除草不僅可以保證苗木的生長勢,還能夠起到預防病蟲害的效果。同樣病蟲害的防治也很重要,如果在這項工作中出現問題,會造成綠化工作前功盡棄的可能。因此,養護管理人員應具備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相關專業知識,以預防為主,結合治理。可利用害蟲趨光性的生理特點,采取物理方法進行捕殺,如具有強粘效果的趨光板和捕蟲網等,從根源上阻止害蟲與苗木的直接接觸,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綠化樹木的破壞。苗木發病后用噴霧法進行防治,這是目前控制綠化樹苗病蟲害最主要的方法,具體做法是用水稀釋藥物,再用噴壺直接將稀釋的藥物噴灑在苗木的樹枝和樹葉上。
要想確保優良的綠化工程順利實施,就要通過規范和有效的綠化方法,實現項目的預期效果。在園林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利用多種途徑,加強綠化植物的生態生物學特性、培育和栽植技術、管理養護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方面知識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