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鵬 王清清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0)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做出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的決定。[1]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國家的戰略選擇。同年,在《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中提出:“形成學校自主管理、自我約束的體制機制,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不僅是深化自身改革的重要舉措,還是對新時期黨和國家對各項事業改革與發展提出的總目標、總要求的貫徹落實。
為了更清晰、全面地了解當前國內關于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研究狀況,筆者對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
由于職業教育治理現代化是高職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上位概念,因此筆者從這個角度出發,首先以“治理能力現代化+職業教育”為主題詞,匹配方式為“精確”,在“中國知網”中檢索,共檢索到58篇文章??傮w來看,這些文獻多聚焦于探討職業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概念、內涵、特征、實現路徑、治理結構、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等。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以“治理能力現代化+高職院?!?“治理能力現代化+高等職業院?!薄爸卫砟芰ΜF代化+高職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高等職業教育”“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高等職業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題詞進行搜索,匹配方式為“精確”,文獻檢索截至2020年1月31日,共得到相關研究文獻37篇。筆者對相關文章進行文獻計量統計分析,結果如圖1、圖2所示。

圖1 國內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文獻數量發表時間分布

圖2 國內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文獻的關鍵詞分布
從年發文數量上看,我國學者關于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文數量的整體走勢呈現逐年遞增趨勢,盡管2018年的研究熱度有所下降,但是隨著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召開,關于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研究熱度很快回升。從文獻關鍵詞上看,關于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的成果中,“高職院?!薄爸卫砟芰ΜF代化”“治理能力”“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關鍵詞出現的頻率比較高。
通過對文獻的閱讀與分析發現,我國關于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關注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概念內涵與特征類研究、意義價值類研究、現狀問題類研究、實現路徑或提升策略類研究等方面。
1.概念內涵與特征類研究
國內學者比較關注對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定義及特征的理論研究,比較強調高職院校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相輔相成關系,突出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影響與促進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如何促進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是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國內學者對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概念內涵與特征類研究梳理

續表
2.意義價值類研究
關于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意義,目前學界達成的統一研究共識主要集中在三個層面:一是教育領域對貫徹落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積極響應;二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三是高職院校對實現自身高質量與內涵式發展的現實訴求。如表2所示。

表2 國內學者對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義價值類研究梳理
3.現狀問題類研究
通過梳理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狀問題類研究成果可知,從采用的研究方法來看,國內學者較常用的是文獻研究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其中實證類研究相對比較少;從研究視角來看,大部分該類研究會結合當前的背景(如“雙高建設”背景),從高職院校的治理結構出發探析治理能力的現狀,挖掘存在的問題。其典型研究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國內學者對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狀問題類研究梳理

續表
4.實現路徑或提升策略類研究
國內學者對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路徑或提升策略研究,立足點一般圍繞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政策文件,根據研究范圍與研究角度的不同有所側重,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筆者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具體內容如表4所示。

表4 國內學者對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路徑或提升策略類研究梳理
分析文獻可知,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面臨的制度瓶頸與現實困境主要體現在五個層面:一是制度設計理念比較落后,制度文化缺失;二是多元共治、多主體參與的制度格局建立處于淺層次,缺乏協同性;三是制度內容還不夠完善,無法適應信息化時代發展,缺乏系統性和可持續性考量;四是制度制定的程序缺乏規范性;五是制度的落實缺乏執行和監督。
深入剖析高職院校治理能力和制度建設過程中的關鍵問題,針對高職院校的制度建設現狀、治理能力現狀及面臨的現實困境,以促進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從創新高職院校制度建設視角出發,構建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施路徑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制度創新視域下提高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施路徑模型
1.完善高職教育法律體系,奠定高職院校依法辦學的法律基礎
依法治理是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障。目前《職業教育法》的修訂工作已取得進展,新法將針對現有法律法規的不足,有效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法律供給,明確各治理主體的作用等。推進中國特色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涉及關系復雜的多利益治理主體,需要依法構建一種新型的高職院校治理的制度生態格局。
2.加強高職教育制度與標準建設,提高高職院校治理效率
高職院校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高職教育制度及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聚焦面向新時代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要求,高職院校需切實推進各項制度與標準在實踐中落地。此外,制度與標準的制訂需要協同行業企業的深度參與。
3.強化產教融合的保障制度,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
近年來,盡管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予以保障和支持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但在實際運行中,相關制度建設方面仍存在一些阻礙性問題,還遠不能滿足我國產業與經濟體系加快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高要求。因此,需要不斷創新產教融合制度,充分發揮職教集團的載體作用;建立契合法律法規的激勵制度,調動企業參與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完善校企合作的協同育人機制,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實施現代學徒制、引教入企等合作育人模式。
4.完善治理評價監督機制,確保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
推動辦學質量督導評價標準與體系的規范化、客觀化等是建立和完善辦學質量督導評價機制的核心內容。具體措施有:一是提高國家職業教育督導專業水平,強化督導內容建設;二是完善多方參與(社會評價、行業企業、專業機構等)質量評估指標建設;三是依據高職院校發展實際,制定科學、動態可調整的辦學質量考核指標。
5.構建體現辦學特色的章程,建立高職院?,F代化管理體制機制
高職院校辦學章程是其內部治理的依據。高職院校需要立足發展實際,基于國家對高職教育發展要求,構建體現自身辦學特色的章程。高職院校完善辦學章程,建立基本管理規范和制度,并形成動態調整機制,使其能夠適應學校不斷變化發展的形勢與需求。
1.產教融合開放辦學,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對接
一方面,高職院校要深化落實國家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文件要求,積極引導其余社會力量參與辦學過程,以職教集團為依托,以“雙高建設”為契機,以平臺化、網絡化、生態化思維推動產教融合模式升級,充分發揮協同治理效能。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不斷提高社會服務能力,支持企業深度參與高職院校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積極推行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優化頂層制度設計,綜合考量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協同育人目標,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對接。
2.加快推進信息化改造,實現技術鏈、人才鏈、知識鏈與產業鏈的對接
信息技術是現代產業的重要基石,是高職教育持續進行改革的動力。高職院校以教育資源的協同治理為基點,通過政府監督管理、校企雙方合作建設教育資源或平臺,有利于打破資源開發利用的傳統壁壘,實現技術鏈、人才鏈、知識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促進職教資源共建共享制度的建立。
1.革新制度建設理念,樹立全面現代化高職教育治理理念
制度創新,理念先行。高職院校治理體系需要一套先進理念以完善和創新制度。傳統的把師生員工僅僅視為管理對象的理念已經不符合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新理念下要求堅持服務為本,強化師生參與治理的主人翁意識。此外,在當前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趨勢下,在“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尤其需要增強信息化領導力,形成系統性思維,用信息化理念助力制度建設與執行保障。
2.改進專業培養制度,實現適應產業發展的融合調整
滿足區域經濟的專業設置,關鍵是實現產教融通。高職院校從專業設置出發改進人才培養方案是必然要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要密切關注社會發展形勢與產業需求動向,尤其是產業技術革新帶來的新變化、新挑戰,要使專業培養與課程教學適應發展要求和柔性契合區域經濟需求。
3.加大學分制改革力度,滿足學生個性化需要
學分制是高職院校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高職院校要盡快構建起比較健全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輔以學分制要求的選課、教學資源的提供、師資配備等教學運行機制,架構具有較強適應性、適配性的課程體系。此外,不同的高職院校間還可以通過建立課程資源的開放性共享制度,充分擴大本?!敖鹫n”建設成果的輻射面,積極推行院校之間的學分互認制,實現人才聯合培養。
4.積極推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完善管理保障機制與考核評價機制
高職院校推行現代學徒制試點,一方面,通過打造校企共建的專業課程與實習實訓基地,如校企雙方合作建設智慧學習工場等智能化靈活學習平臺,加強職業教育崗位學習場景應用。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內部要加大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有效創新“校企雙導師”聯合培養管理機制,建立健全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管理保障機制與考核評價機制。
5.加強內部質量保證制度體系,創新運行機制建設
高職院校內部治理必須建立起相應的質量保證體系。高職院校構建“三全育人”格局,必然要實現過程、要素、人力等科學化統籌協調的質量運行機制。高職院校教學診改要提高專業、課程、教師、學生的核心地位,實現目標導向、標準明確、措施得當、改進有效,加強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確保各項制度得到有效監督和貫徹執行。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學校實際和自身特點,不斷創新制度,不斷提高治理水平,促進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分析總結了制度創新視域下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關研究現狀,探討了高職院校制度建設與治理能力現狀,立足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面臨的制度瓶頸與現實困境,提出了制度創新視域下促進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路徑,以通過增強高職院校制度創新供給力,有效推進高職院校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