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文
福建省“閩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電影研究所原所長。
《規劃》聚焦建成電影強國遠景目標,就2021至2025年我國電影發展進行謀篇布局
近日,國家電影局發布了《“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受到社會和電影行業的廣泛關注。《規劃》聚焦建成電影強國遠景目標,就2021至2025年我國電影發展進行謀篇布局,主要具有以下四個亮點:
第一,目標更加明確。《規劃》提出,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并提出了幾個數據指標:一是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精品力作。二是每年票房過億元的國產影片達到50部左右。三是國產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四是到2025年銀幕總數超過10萬塊,分布更加合理。五是鄉鎮影院的放映廳要達到2個以上,座位數合計不少于100個。
總體來看,這幾個數據指標是比較符合實際的。近年來,每年都會有幾部類似《流浪地球》《八佰》《長津湖》等口碑和票房都很好的影片。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2020年,其余每年票房過億元的國產影片數量均超過40部,國產影片的票房占比都保持在55%以上。業界可能會有不同看法的是銀幕數達到10萬塊這個指標,因為我國銀幕數量已有8萬余塊,基本達到飽和,影院的上座率持續降低。但我國地域遼闊,目前還有不少鄉鎮沒有影院,未來幾年要達到這個指標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重點更加突出。《規劃》把電影創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提出要以創作生產優秀電影作品為中心環節,實施精品戰略,創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電影作品,彰顯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一部《你好,李煥英》產生了超54億元的票房,帶動1.2億人進影院。當前還在上映的《長津湖》已經產生了56億元的票房,很有可能問鼎國產片票房冠軍。這些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上映時,影院里人氣很旺,全行業都為之受益。所以,《規劃》把影片創作作為全行業的龍頭,力求通過支持精品影片的創作生產,帶動全行業的發展,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圍繞這個龍頭,《規劃》提出要加強統籌規劃,完善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電影的創作領導工作機制,圍繞重要時間節點,精心組織電影生產;要大力扶持科幻電影和優秀動畫電影的創作生產,堅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加快電影科技創新,推動電影攝制提質升級,加快電影特效技術發展;要加強電影人才培養,推出“電影名家大師導師制”“中國電影新力量計劃”等項目。
第三,路徑更加清晰。從我國電影發展現狀來看,存在著城市強農村弱、國內強出口弱等不平衡的現象。為此,《規劃》提出要以滿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根本目標,推進城鄉電影公共服務體系一體化,鞏固和擴大電影公共服務覆蓋面,建設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要推動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共同繁榮,開發多層次多元化電影市場,支持國產電影“走出去”,切實增強中國電影國際競爭力。
在實際工作中,農村電影和電影“走出去”的難度是比較大的。以農村電影為例,我國目前還有5億多人生活在農村,而且以老人、孩子為主。所以,《規劃》提出要積極探索公益電影多樣化供給方式,有序推進視頻網站、點播影院等渠道,參與公共服務的探索與創新。
第四,措施更加有力。再美好的藍圖,也需要扎實的措施來保證。《規劃》在系統謀劃的基礎上,聚焦重點任務設計項目抓手,共設置7個專欄、25個工程項目,措施更加扎實有力。
在深化電影院線制改革方面,要推動院線對加盟影院加強管理、提升服務,對不符合條件的電影院線制訂整改計劃,力爭在2025年前整改完成;在國企改革方面,要制定實施促進國有電影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開展國有電影企業社會效益評價考核;在規范市場方面,要加強電影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陰陽合同”“天價片酬”、偷逃稅款、盜錄盜播等違法違規行為。這些措施都是比較扎實的。
事業發展需要科學的、符合實際的規劃,規劃需要有力的落實和監督,缺一不可。同時,《規劃》也需要根據時代變化而調整、充實和完善。期待《規劃》在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真正成為“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的施工圖和責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