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 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來,新課程改革工作不斷推行并深化,至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意見》中指出,“教育部將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出發,把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落實到各學科教學中”。語文作為中學階段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應從文化、語言、思維、審美等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品格與能力。
近年來,學界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展開了討論與研究,并陸續出版了一系列的書籍,以期鞏固課程改革成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學語文教學設計》集合了大量優秀教學案例,從中學語文教學實踐的主要環節和關鍵問題入手,從語文課程標準、中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基本技能、中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專項技能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全書共十五章,前兩章系統解讀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明確了教學重點及核心,為具體的教學設計指明了道路。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別從教學目標的撰寫與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習活動的設計、語文教學板書的設計、教案的編寫等基本環節對語文教學提出建議,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第八章至第十四章從閱讀與寫作兩大語文核心技能入手,詳細講解了單文本閱讀教學設計、多文本閱讀教學設計、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分文體閱讀教學設計、文言文閱讀教學設計、作文教學設計、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第十五章《語文作業的設計》,從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全面鞏固教學內容,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語言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石,有效的教學設計能夠使學生通過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從而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文化素養同樣是語文核心素養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教學設計應體現語文的人文性,幫助學生增加知識文化的儲備,提高文化認同感,從而傳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審美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語文以文本為載體,帶領學生進行審美體驗,陶冶情操、開闊眼界,提高其對語文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其積極的生活態度。
《中學語文教學設計》為中學語文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生機,對于新時期大背景下的課程改革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該書可以與線上課程配套使用,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書中提供的相關思考練習和閱讀資料,可滿足不同讀者的學習需要。該書既可以為中學語文教師教學提供參考與借鑒,還可以作為高校相關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對象,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江蘇省鹽城中學周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