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豐源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你在入夜的大都市穿行,車水馬龍間,滿眼是高樓大廈上懸掛的彩色霓虹廣告牌。但當你拐進一條僻靜的小巷,終于在建筑的縫隙間看到夜空時,卻發現天上也映射著各種商標和標語,仿佛被巨大的投影儀投在天幕上……這幅賽博朋克電影般的畫面,在不久之后,很可能成為我們要面對的現實。
2019 年4 月, 百事公司俄羅斯分部曾公開宣布,準備與航天公司“火箭啟動”展開合作。根據規劃,他們將在外太空投放一枚發光的廣告牌,以宣傳旗下的一款飲料。屆時,全世界都能在夜空中看到漂浮的商標。
聽起來太過科幻?實際上,這件事的技術原理并不復雜:發射二三百顆小衛星上天,各自攜帶反射陽光的方形薄膜,在太空中展開后,像一群像素光點,運動排列成不同字樣的圖案。
在百事公司的支持下,“火箭啟動”公司進行了平流層實驗。他們釋放了高空氣球,打出百事旗下一款功能飲料的商標。實驗結果發現,廣告的亮度超過目前肉眼可見最亮的星星——天狼星視亮度的四百倍以上,堪比又一彎新月!
但關鍵問題是, 新品牌的商標,真的是人類想看到的第二輪月亮嗎?
在太空打廣告的想法,并非沒有法律約束。1993年,美國一家名為“太空營銷”的公司提出計劃,要把巨達一平方公里的薄膜廣告牌發射進太空。盡管成本過于高昂,計劃胎死腹中,但這個創意實在是“細思恐極”,驚得美國參議院迅速通過了一項全國性的法案:禁止安置一切“不借助望遠鏡或其他設備就能在地表識別”的外層空間廣告。
但是對于美國以外的大多數國家來說,太空廣告方面的法律還是空白。最為廣泛承認的關于使用太空的條約,是1967年國際間簽署的《外層空間條約》。但它只禁止了放置重型武器、環境污染物,對于其商業用途卻并未做詳細規定。因此作為一家在俄羅斯注冊的公司,“火箭啟動”公司能夠堂而皇之地和百事公司合作,叫賣“宇宙營銷”業務。
放眼全球,太空廣告的“擦邊球”其實很多。早在1996 年,百事就曾花費500 萬美元巨資,雇宇航員向空間站外扔了一個可樂罐。2000 年時,必勝客也購買過火箭涂裝。2014 年,紅牛拍攝了一支從空間站上跳傘的廣告……當然,最大的新聞當屬2018 年年初,埃隆·馬斯克的Space X 公司用獵鷹重型火箭,將一輛櫻桃紅色的敞篷特斯拉跑車發射進太空。現在這輛跑車正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孤單漂浮,成了一顆人造的金屬“小行星”。
如果太空廣告已經如此普遍,為何我們沒受到多少影響?
不管是紅牛還是Space X,它們的“太空廣告”采取的仍然是傳統宣傳思路:發射行為本身就是轟動事件,網絡、電視等媒體上熱度高漲,而對具體發射的結果并不關心。易拉罐、火箭涂裝,其實地面上都是看不到的。哪怕是太陽系中懸浮的一輛跑車,以人類目前的觀測技術水平,連最大的地面望遠鏡都看不清。這些所謂的“進入太空”,轟動效應遠遠大于實際效果。
但“火箭啟動”的宇宙營銷,恐怕就不是這樣了。一旦反射陣列上天,吸引大眾的就不是發射行為,而是發射的結果。明晃晃的廣告牌掛在萬丈高空,賽過星辰、趕超月亮。即便你沒聽說過發射事件,抬頭一看夜空,某個品牌的大LOGO 就會提醒你:嘿,現在是宇宙營銷的時代!
反射陽光, 其實并不是這家俄羅斯公司的發明, 也不是未被實踐的腦中空想。在17 世紀,德國博物學家阿塔納斯·珂雪曾提出,在城堡的高處架設一面巨大的凸透鏡,可以像用放大鏡燒螞蟻一樣,聚焦灼熱的太陽光線,燒毀敵方軍艦。但當世界的主旋律從贏得戰爭過渡到征服自然時,太空鏡子又有了新的用途。1992 年,俄羅斯發射了兩顆Znamya 衛星,目標是反射陽光到西伯利亞,為高緯度漫長的黑夜提供溫暖和光亮;其中2 號衛星在阿爾卑斯山投下光斑,一度達到了滿月的亮度。
不難想象,對于太空廣告,永遠都不乏反對的聲音。空間科學家P.Seitzer 表示,發射既無科學用途又無國家安全作用的東西到太空中,是非常不明智的。除了影響自然之美、侵犯個人權利,這些廣告衛星擾亂天文觀測,危害空間軌道安全,造成光污染,還可能引發更廣泛的生態問題。
在百事公司提出太空廣告計劃之后,迎來了鋪天蓋地的輿論批評。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總公司迅速做出反應,取消了既定的合作。但即便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失敗和聲討,太空廣告活動依舊如幽靈一般,沉默幾年便再度來襲,而且一次比一次大膽。
就在2020 年1 月,Space X公司發射了他們的第三批星鏈衛星,這是龐大通訊衛星計劃中的一小部分。待到全部發射成功之時,天上將有三萬五千顆閃閃發亮的人造衛星來回穿梭。按照馬斯克的計劃,在十年之內,夜空中將滿滿的都是他公司的衛星,數量十倍于肉眼可見的真正星星,而且比大多數天然星星要亮得多!
僅對天文學家來說,這就是一場天大的災難。它將直接報廢若干跨國合作、凝聚無數科學家心血、造價數百億元的昂貴望遠鏡。而這件幾乎斷絕了人類后代仰望星空之路的事,就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發生了。
不妨設想一下,如果“火箭啟動”的宇宙營銷成真,熱帶雨林、非洲沙漠中那些從未接觸過現代社會的原始部落,看到麥當勞、百事可樂的商標在夜空中冉冉升起,將會是什么反應?如果夜空中Space X 的衛星排成一列列“火車”,在天上織起一道大網,它們不僅僅是科技、商業事件,更是一種文化信號,一種影響社會命運的征兆。
地球是全體人類共同的家園,任何一個替全人類作出的決定,經過再慎重的考慮也不為過。目前這些“宇宙營銷”的計劃到底能不能實現,或許很快會見分曉。但無論如何,一個既定事實是,我們已經有了若干太空廣告,未來還會迎來更多。如果成為星際文明的人類清理太陽系的垃圾,這些將是他們至少會揀到的東西:一輛櫻桃紅色的敞篷跑車、幾個碳酸飲料罐、三面報廢的“月亮”,以及幾萬塊破爛的通訊衛星外殼。
(貓貓薦,本刊有刪節,陳卓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