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臨春
摘要:深究數據背后的規律和存在的問題,來進一步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做出客觀分析和判斷,數據無疑是管控的重要支撐。大數據時代,通信企業需要更加有效的應用大數據資源,構建一個完善的一體化的管控系統是管控轉型的關鍵,也是轉型的技術核心。
關鍵詞:大數據、管控、一體化、共建共享
一、企業一體化管控與大數據融合存在的問題
1.1管控會存在的問題
企業管控從數據的維度來看,還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
(1)數據、表格堆積,重點問題不突出,邏輯和結構不合理,很少挖掘數據背后的規律和存在的問題。現有的管控模式,為了全面透徹的掌握經營情況,管控往往要滲透到市場經營的每一個環節,由于信息量大,展現的數據和表格出現堆積現象,管控通常成為經營通報。面對羅列的大量數據,決策者和通報對象更想看到的是,數據背后隱藏的信息和存在的問題,而這正是管控所缺少的。管控人員工作重心的偏移是主要原因,這點在企業表現的更加突出。管控匯報固然需要分析企業各專業、各支市場線隊伍、各區域完成階段任務目標、與去年同期相比情況、重點業務發展與不足等一系列指標,數據量大,還需定位要準,但時間緊迫,管控工作人員把大把的時間用在整理基礎數據、制作表格和趨勢圖上,沒有時間和精力對數據背后的規律和存在的問題等市場脈搏進行分析和把握。對相關數據的關聯分析不夠,根據一些定量數據或是指標,很難下結論,缺乏分析的深度和力度。
(2)相關數據轉取部門提供的數據,存在同一指標通報結果不同的情況。管控系統主要是基礎業務分析,在一些專項業務分析或應用功能上,仍沒有達到深化分析的力度,而且,也體現不出當前現行營銷政策的執行情況。這就需要數據轉取部門從數據庫中轉取,由管控工作者分析得出結果。不同的數據轉取工作人員,對數據口徑以及語句或是對轉取信息理解把握的不同,轉取的數據也許就是不同的,這樣就出現同一指標或是通報部門的通報結果不同的情況。
(3)對企業經營情況分析缺失。由于存在獲取其他企業經營數據難的現狀,一般管控大會分析的是自身內部的經營態勢,對外部市場、競爭態勢以及全行業動態分析卻少之又少。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只關注內部經營情況,不站在全行業的視角看經營,難免有點閉門造車,管控的通報內容也就顯得缺乏權威性和說服力。
1.2管控系統不夠完善
目前,企業管控系統是企業經營情況提升最權威的系統,這個系統是建立在數據倉庫框架體系和基礎設施的具有高度可擴展、高可靠性的分析系統。但是,現在的管控系統還不夠完善,存在許多不足。例如:管控系統不能及時更新或變更信息、靈活性不強,缺現行營銷政策對市場發展的動態分析;也沒有做到隨時隨地用數據,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各個要素也沒有及時的在經分系統中體現——記錄、分析、評估等。管控系統的數據量確實已經很大、種類多、有價值、具有時效性,但還沒有達到大數據的范疇。在大數據時代,對經分系統的數據駕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是廣泛存在的,可以使用的數據越來越多的散布在不同的數據系統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等的多源異構數據,對企業的經營都是有意義的,都應該成為有效的經營數據,但傳統管控系統通常只對結構化數據分析集成。數據中所蘊含的價值與數據產生的時間是成反比的,數據產生的時間越段短,它的價值就越大,相反數據產生的時間越長,它的價值就越小。時效性體現在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模式是隨著數據量的不斷變化而不斷變化,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環境,與我們現在意義的管控在數據庫里轉取所需數據是不一樣的。
面對數據爆炸式的增長,以及管控的亟待轉型,這就需要強有力的技術作為支持,這就給傳統的數據管理和應用方式帶來極大的挑戰。
2 大數據時代的企業管控的發展方向
2.1管控工作者的發展方向
任何時代,人都是對數據的掌握與分析的關鍵,大數據時代也不例外。對于企業,要以人為本,一支專業素養高的管控團隊不可或缺的。需要這支團隊能夠對數據背后的經營活動的規律、要素做到清晰的認識和把握。這就要求,管控工作者不能再局限在為領導提供經營效果評估的數據服務,或為營銷、服務等其他專業提供數據支撐。而是需要他們不僅要對數據有相當的敏感度,還要精通相關業務的市場政策。這支團隊為自己提供數據支撐,充分利用自己工作中生成的數據,整合有效數據,把數據和市場切實的融為一體,通過數據對市場的精準表達,從而準確的掌握市場的發展方向,做到管控與監控同步。公司設置管控與監控崗位,配備專職的管控與監控人員,隨著監控力度的深化和監控范圍的擴展,持續擴充本地網層面解決問題的各專業人員隊伍。在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可以為人的決策帶來參考答案,但是并不能取代人的思考,應該是人的大腦功能的延伸和擴展。
2.2管控系統的構建策略
2.2.1做到時時有數據,處處有數據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指出:大數據時代我們更應該關注相關關系而非因果關系,知道“是什么”就夠了,沒必要知道“為什么”。這也就是說,我們不用再糾纏于什么因素導致了業務下降,將著眼于哪些因素與業務提升相關性高,找到并利用之。對應到管理理念,就是在開展的過程中,多想怎么樣可以做好,找到關鍵因素并執行,執行過程中不斷修正,而不是時候再來找什么原因導致沒達到預期目標,再來查收誰的責任。具體來講,時時有數據包括以下內容:事前,有數據支撐這個事兒可行;事中,有數據驗證按計劃推進;事后,有數據對效果進行評估。讓數據貫穿于整個經營活動中”。
做到數據無處不在,就要利用經營活動的整個過程中的數據,讓數據留下痕跡。例如:銷售的定制終端里蘊藏著客戶使用軟件習慣的數據;客戶投訴信息中可以得知網絡盲點、經營短板、客戶需求等,都可成為經分系統的數據源。
2.2.2構建一個一體化的管控系統
大數據時代,通信企業需要更加有效的應用大數據資源,構建一個一體化的管控系統,達到數據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數據回報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現實課題。
目前,企業都具有各自的管控系統,分別掌握著實體各自獨立的數據,體現各自的經營及用戶情況。這就存在:一、很難準確、連貫獲取跨企業使用的痕跡,導致數據缺乏全面性、權威性;二、由于不同企業口徑不一致,而導致許多數據的不可用,成為無效的準備數據;三、各企業分別構建及維護各自的系統,導致系統的重復構建,資源、人力、物力的多重浪費,降低了數據資源的利用率。
2.2一體化的管控系統的模式
數據來源經營第一線,系統逐級對數據加工整合,實現數據的“增值”,這與現有的經分系統是相反的。企業根據本地經營架構,以數據為核心,通過對互聯網非結構化數據的搜集、處理、跟蹤及應用,結合企業內部經營政策信息等非結構化數據、經營數據等結構化數據,形成信息搜索和歸集模型,提升非結構化數據的可用性,實現內外部經營政策信息的交叉驗證。利用管控系統,展示相關數據,這個層級的維護者是企業,具有本地性的特點。基礎數據的獲取后,通過資源整合,自動生成從市場營銷管理、產品管理、客戶管理、資源管理、合作商管理、競爭對手信息等層面獲取信息,可從集團用戶、渠道用戶等層面獲取信息,并且,標識可根據管理需要標記,多維度、多視角靈活掌握數據。
3結束語
在大數據時代,把龐大的用戶及企業的數據資源有效的整合,并通過一體化管控系統體現出來,不僅能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實惠與便利,更能體現全業務企業的重要優勢。通過大數據的應用創新將原始數據轉變為全新的洞察力,來精準營銷能力,以便企業決策者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參考文獻
[1]應用型本科院校大數據治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 趙健,王思奇.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 2021(10)
[2]淺談企業業財一體化的困境與對策[J]. 陳倩. ?中國集體經濟. 2020(29)
[3]淺談:企業“業財一體化”模式[J]. 翟麗偉. ?大眾投資指南. 2019(21)
[4]基于數據中臺架構的信用智能標簽服務設計與實現[J]. 金斌.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20(11)
[5]加強物資貿易企業業財融合的思考[J]. 李玉俠. ?財經界. 2019(06)
[6]業財一體化在檢測服務企業中的應用與探討[J]. 顧聰. ?工程經濟.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