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辰

《山茶花開時》海報
韓劇《海岸村恰恰恰》被網友譽為“2021年度最甜劇”。萬能暖男洪班長與傲嬌可愛尹牙醫的愛情讓人歆羨,美好得令人神往的小漁村“公辰”也引發不少討論。
劇中的小漁村公辰,并不在故事人物所多次強調的江原道,而是在慶尚北道,取景地大多坐落在浦項。因而追劇的時候,每當洪班長提到江原道如何如何,筆者都想大聲吐槽:你個假江原道人!
說到“水景之城”浦項,韓劇迷們必不陌生。
除了《海岸村恰恰恰》,2019年的《山茶花開時》也曾在這里拍攝。兩劇取景區塊不盡相同,《山茶花開時》主要在虎尾岬、九龍浦近代文化歷史街;《海岸村恰恰恰》則以北區清河面一帶為主。綜藝節目《兩天一夜》與《盼望的大海》,也在浦項取過景。
冬日的和煦陽光下,走進北區清河面,途經“白天的咖啡,月夜的啤酒”咖啡廳,應該不會想嘗嘗過氣歌手吳允難喝的手沖咖啡(就算有這份勇氣也無法實現,它實際是五金工廠)。
兜個彎就是公辰市場(清河五日市集),標的物魷魚銅像仍在該處,或能懷念慈愛的坎離奶奶。下個路口的清湖五金行,是劇組搭的景,聽韓國朋友說還保留著。
劇中洪班長、尹牙醫或坎離奶奶的家,其實都是當地的居民住處。因劇集人氣爆棚,引來任意走動的游客,住戶很受困擾。疫情過后若有機會造訪,請別一不小心,變成“失格”旅人喔。
嚴格來說,浦項雖曾為漁村,但現今人口51萬,是慶尚北道人口最多的城市。鋼鐵產值名列全球前茅的浦項鋼鐵POSCO,總部即在市區南邊的槐東洞。
在韓國首都圈之外的地方城市,一般除交通節點與商業中心,多數都泛著鄉下特有的凋零、蕭索與孤獨氣息,這是由于韓國區域發展非常不均衡。
但浦項與一般重工業城市有極大不同,這里一面臨海,有美麗的藍色風景,另一面遠山蒼翠,非但氣候宜人,亦流淌著爛漫風光。即便在鋼鐵廠區,除灰色的建筑提醒訪客此地的工業屬性外,映入眼簾的,多是干凈的路面、青蔥的路邊樹與蔚藍的天空,空氣中也很難聞到異味。

《海岸村恰恰恰》劇照

浦項的POSCO鋼鐵集團
浦項雖曾為漁村,但現今人口51萬,是慶尚北道人口最多的城市。
另外也很難想象,今日被譽為“韓國最怡人城市”的浦項,韓戰初期曾是重要戰場之一。
早先因半島局勢危殆,李承晚政府以“國家的命運取決于年輕學生”的口號,征召學生參加軍事訓練。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由于韓軍死傷慘重,韓方便開始編組學生兵,在正規軍戰死后,將學生兵補充混入十個步兵師中。這些學生兵參與韓軍各次作戰,多數淪為炮灰。
而當朝鮮人民軍對韓軍第三師后方司令部(位于浦項女子中學)發起攻擊之際,司令部留守人員卻在轉移完物資后,丟下奉命留守的65名學生兵,溜之大吉。經歷共11小時的四輪攻擊后,學生兵48人戰死,13人逃脫,4人被俘。這段悲慘往事,在2010年被改編為電影《向著炮火》。
在浦項市,同時擁有迷人森林與海洋的東海岸半島,也是每年韓國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位于半島最東邊的“虎尾岬迎日廣場”,每到元旦都會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欣賞新年曙光。
虎尾岬以地形如老虎尾巴得名,迎日廣場上巨大的“相生之手”,更是當地最引以為傲的地景。青銅所鑄,位于海上的右手和位于陸地上的左手遙遙相望,象征海、陸和諧共生。從海里伸出的那只手掌,以破曉時色彩斑斕的美景、廣闊的海洋相襯,偶爾還見得到幾只海鳥停落指尖,成為現代裝置藝術與大自然共創之景致。

九龍浦迎日廣場的“ 相生之手”

半月島

九龍浦的雪蟹一條街
青銅所鑄,位于海上的右手和位于陸地上的左手遙遙相望,象征海、陸和諧共生。
九龍浦近代文化歷史街區原名“浦項九龍浦日本人家屋路”,在日占時期,此處聚集著日本漁夫,因而有許多日本式家屋。在韓劇《山茶花開時》播出后,此處成為旅游熱點,使得本來就不寬敞的街道變得人潮擁塞。
若在非假日到訪浦項,不妨一口氣爬上又高又陡的階梯,俯覽九龍浦一望無際的大海,感受為何電影、電視劇都熱衷于把這抹湛藍收入鏡底。
到漁村自然要吃海味。九龍浦這一帶的海很深,有豐富的海洋生物。浦項的雪蟹產量占全韓50%,九龍浦自然盛產雪蟹,甚至港邊還形成一條雪蟹街,到處都是螃蟹招牌。冬季也有“名產”凍秋刀魚干。至于《海岸村恰恰恰》中坎離奶奶手制的半干燥魷魚,也隨處可見。
“竹島市場”被稱為“海鮮天堂”,始于1950年代在內港沼澤地擺設的路邊攤販。這里現今已是慶尚北道東海岸最大的傳統市場,占地達20個足球場。
市場里有數百家生魚片店,販賣各式各樣的在地海鮮:前述的美味雪蟹、巨大的翻車魚、口味獨特的鯊魚和魟魚(魔鬼魚)、彈牙的章魚、鮟鱇魚(蛤蟆魚)、河豚肉……偶有因漁夫不慎以漁網纏住而身亡的鯨魚,在海警認定非故意捕撈的狀況下,也能在市場上販賣。
海鮮剛離開漁場,就被送到餐桌,自是沒話說的美味。不妨佐點燒酒,或僅就著咸咸的海風享用,別有一番情趣。
1960年代開始,因應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工業化與都市化,為振興農漁業與農漁村,韓國實行了一系列涉及農漁村資源運用與管理的法令,諸如《農地改革法》《農地保存法》《農漁村重劃法》《農漁村振興特別措施法》《農村整合產業培育及支持關系法》等。
1970年,樸正熙以“新村運動”推行農業改革,欲使農漁村與城市的距離拉近。相信大家對《海岸村恰恰恰》中,公辰居民和諧互助的鄰里關系—彼此組織起來打掃街道衛生,又或一同唱歌、開社區會議、各種八卦吐槽等,印象深刻。
近20年來,為發展農漁村、平衡地方發展失衡問題,歷屆韓國政府都付出極大心力。文在寅上任后,更成立直屬總統的“國民幸福農政委員會”,穩定農漁產品價格、改善農漁產品之產銷、實施產災保險、廢除對農漁民之差別待遇,以維護農漁民的權益。與此同時,政府還以觀光旅游振興、開發農漁村。
雖然不是每個漁村都被完美開發,但其中也有不少成功案例。
比如近期大熱的觀光勝地,全羅南道新安郡的半月島和樸只島,這兩座原先僅有百余居民的老人島,從2015年開始,在當地政府400多萬美元的投資下,擴大種植原有的紫色油菜花田,并引進薰衣草,使來訪者觸目所及都是夢幻般的紫色花海。
除了政府將連接兩座島嶼的橋梁、島上的公路都刷成紫色外,居民也將住屋、車輛,乃至衣褲都換上紫色。經過如此極致的開發,半月島有了“Purple Island”(紫色島)之稱,第一年就吸引了40多萬游客。
為振興農漁業,韓國政府操碎了心。而韓劇劇組四處游獵,也是為了拍出劇中那些讓人心醉、恍惚、忘了眨眼睛的美景。
筆者拜訪過不少韓劇的取景村落,比如江原道束草的阿爸村,曾是咸鏡道南下的難民們的群居處,也是《藍色生死戀》的拍攝地。但時移事往,摘下“粉絲”濾鏡后,除了血腸與板船體驗,真沒有太特別的感受。除非是某部戲劇的鐵粉,否則不建議為一個景而特地跑一個地方。
2016年《鬼怪》大火,女主召喚鬼怪現身的注文津市海邊防波堤,滿是拍照的影迷,還有當地人士提供蕎麥花與紅色圍巾做道具。但2017年筆者造訪的時候,那里就只剩個破落的小港口。讓筆者留下印象的,僅有當地一間小咖啡館出售的墨魚汁冰淇淋。
可見,村鎮要永續經營,必定要有特色,也需要有故事可以續寫,否則只成就一時熱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