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敏
摘 要:玉米在我國種植廣泛,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食品加工以及養殖業的重要原料。玉米產量受到其種子的影響極大,所以全面做好玉米種子的市場管理工作,保證玉米種子的質量,有利于提升玉米的種植效益。該文介紹了當前玉米種子市場管理現狀,提出了玉米種子市場管理對策,以期有效提升玉米種子的市場管理水平。
關鍵詞:玉米;種子;市場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S51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2-0109-02
種子質量的高低會對農業生產過程的安全、農民收入造成顯著影響,當前我國已意識到優質種子的重要性,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有了法律的保障,使得更多的優質玉米品種得到了更多的宣傳與推廣,這不僅為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我國農業發展帶來了強勁的推動力。本文通過深入探究玉米種子的市場管理現狀,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玉米種子市場管理的對策,以期提升玉米種子的市場管理水平。
1 玉米種子市場管理現狀
1.1 種子市場分散,生產經營不規范 當前,雖然我國優秀的玉米種子基地較多,但也存在散戶經營的狀況。隨著散戶數量的逐漸增多,種子質量也變得良莠不齊,加之玉米種子品種本身便較為繁雜且規格不一以及存在無證經營、非法銷售等狀況,使得我國玉米種子市場顯得極為混亂。不僅如此,其他方面也存在嚴重擾亂玉米種子市場以及影響玉米種子質量的現象,如部分農民家庭依舊使用陳舊的生產及加工機械,不僅影響到了玉米種子質量,也擾亂了和諧的種子市場秩序。
1.2 種子經營主體多元化,售后服務不健全 我國在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后,諸多生產經營均逐步轉向正規化,加之各種組織的出現也進一步規范了我國的玉米種子市場秩序。但就現階段而言,經營單位的類型仍是極為繁多,如玉米種子的國有公司、合資公司、個體商販、流動商販、民營公司等,這些不同的經營類型勢必將為種子市場的管理增添相應的難度。除此之外,還有少數經營者則不在正規的范疇,如缺少文化素養的經營者、無相關憑證的流動人員。這些經營者大多無固定場所以及專用的倉儲設備,其銷售的種子大多也僅是為了將種子賣出,其后便無任何的技術與售后等服務,以致一旦發生糾紛,受騙者根本無法查覓其蹤跡,這不僅對正常經營秩序造成了嚴重干擾,更是對農民合法權益的侵害。
1.3 經營品種多,缺乏主推品種 隨著我國農業不斷發展,各類新技術的涌入帶來了更高質量的新種子,但在新品種出現的同時,主體品種卻被逐步淹沒,加之培育出的新品種尚未明確適宜栽種的地區及方法便直接流入了市場之中,以致農民不知該如何選擇品種。這種選種的盲目性與隨機性,極易引發種子減產的事件發生,進而對農民收益造成巨大打擊。雖然玉米種子品種的多元化預示著玉米產業的發展,也讓農民有了更多的選擇。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品種的增多也將導致大量無標簽、無說明、無售后的“三無”產品流入市場。加之大多數的銷售人員并不具備此方面的專業水平,無法對玉米品種的優缺點、注意事項以及適宜生長的環境予以全面說明,這也極易導致農民在不適宜的區域種植了不適宜的玉米品種,如此一來,減產也將無法避免。更有甚者,部分銷售者為提升銷售量而故意隱瞞上述信息,這對市場經營的規范性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影響。
1.4 農戶法律意識淡薄,自我利益維護能力不夠 就我國絕大多數農戶而言,其本身并不能正確辨別玉米種子的優劣,而是依靠經營者的推薦,這使得農民即便買到假冒偽劣的玉米種子也不自知。而即便農戶知曉上當,但因法律意識淡薄,通常也不會運用法律武器去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種自我維護能力的低下,進一步滋長了假冒偽劣種子販賣者的囂張氣焰。
1.5 監督力度不夠,缺乏健全市場監督體系 現如今,因種子企業逐漸淡出市場,使得市場主體變為了個體的經營者以及私營企業。這不僅是簡單的傳統單一化種子經營渠道改變,最明顯的變化還在于市場競爭的日漸激烈。而基于部分經營者本身不具備較高的素質,加之生產經營的缺乏,致使他們為了謀財而踏上了不良道路。另一方面,由于相關部門在管理市場方面仍舊沿用著傳統的體系與制度,而市場的發展又不能僅是依靠傳統的經驗及手段,這種落后于時代的管理方法,勢必出現更多的管理漏洞,以致更多的問題滋生并讓市場秩序變得更為混亂。
1.6 假冒偽劣種子充斥市場,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1.6.1 品種冒牌行為 在當前玉米種子市場的管理過程中,部分不法經營者常常為了獲得較高的私利,便打著知名種子品牌的幌子,甚至使用一些低劣的品種來冒充這些知名的品種,占據優質品種的市場份額。同時,他們常常還會利用廣大農戶對農業生產知識認知不足和見識短淺的特點,以此來欺騙廣大農戶進行買種,從而在極大程度上損害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經濟利益。這種現象在一些較為貧困的偏遠地區更加突出。
1.6.2 銷售陳種 通常在玉米種子市場的管理過程中,常會因為上一年的經營業績不好而導致預計出售的種子沒有售完,這樣在來年的種子銷售時節則會出現一些新品種摻和舊品種共同進行銷售的情況。同時,由于個體經營戶的存儲條件較差,導致玉米種子的存放呈現不規范的情況,容易導致玉米種子出現變質的現象,使玉米種子發芽率嚴重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從而嚴重影響玉米產量。
1.6.3 種子包裝的標簽和標識不規范 部分玉米種子經營戶常常在種子包裝的過程中未明確地將種子的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的編號標注出來,甚至還有的經營戶未將玉米種子的產品說明、生產日期和包裝日期等標注出來,從而不利于規范玉米種子市場管理。
2 加強玉米種子市場管理的對策建議
要想使我國玉米種子市場管理秩序變得愈發的規范,切身維護好我國各類型種子戶的合法權益,就必須加強玉米種子市場管理。
2.1 健全市場管理制度,完善市場監督體系 任何產業脫離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勢必將變得混亂不堪。玉米種子市場亦是如此。因此,要想讓我國的玉米種子市場變得愈發的規范化,相關管理體制的健全當屬首要。一是完善市場經營主體管理制度,主要是審核經營者資質以及監督其日常經營活動是否合法合規;二是加強對品種質量的監測,需從進貨渠道、產品技術等各方面入手,以確保種子質量;三是完善多元質檢體系建設,此方面體系需聯合多部門通力合作,諸如工商、農業執法、公安等,嚴防假冒偽類流入市場,最大限度地保障農戶受益;四是嚴格控制種子市場準入。在新品種的引入過程中,對一些非本地的品種,在引入時必須嚴格執行種子市場準入機制,尤其是對不適合本地栽種的玉米種子,更應嚴格禁止準入;對一些適合本地區種植的玉米種子,需要嚴格規范玉米種子的銷售范圍,有效避免出現超范圍生產經營的情況。同時,針對允許進入本地的玉米種子則需要強化全過程進行跟蹤與監督,并合理的設置種子備案機制,定期檢查玉米種子的經營檔案,從而有效保證玉米種子質量。
2.2 加強執法力度,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在玉米種子市場的管理過程中,其種子管理機構應該嚴格遵循屬地管理的基本原則,不斷強化管轄區域內的制種基地管理。首先,每年在播種之前必須統一進行制種,強調親本質量的監督管理;其次,通過密切聯系工商管理部門與公安部門,逐步構建起上下聯動機制,再采取自查和抽查結合的方式來嚴厲打擊套購玉米等隨意搶購、制種戶故意私留種子等不良行為;再次,通過建立科學完善的投訴舉報制度,積極鼓勵廣大群眾主動去舉報違法種子的案件,再積極地采取疏通投訴舉報的渠道,從而為玉米種子管理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2.3 規范種子質量檢測,提高市場管理人員技術能力 玉米種子戶最直觀的利益在于每年玉米的收成,而收成又與種子質量密切相關。因此,針對玉米種子市場的管理,核心要點之一在于種子質量。對此,相關部門可制定一整套流程來審核及認定玉米品種。當然,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還需加強對檢驗人員的培訓工作,使其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如此方能防止以次充好的玉米種子流入市場。
2.4 加強宣傳教育,增強農戶及經營者的法律意識 農民不僅是玉米種子的主要購買者,更是利益直接相關的重要主體。因此,針對農戶本身種子意識的提升亦是一大要務。為此,相關部門需在推廣新種子的同時不斷向農戶普及玉米種子及種子的相關知識,并向其宣傳法律相關,使其能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這也是規范玉米種子市場經營秩序的重要一步。
3 結語
總之,就現階段而言,我國的玉米種子市場尚有諸多需優化之處,所以相關管理部門也應盡快完善管理的相關制度來防止損害玉米種子戶利益的事件發生,有效提升種子戶的種植積極性,有效保證玉米種植的經濟效益,逐步推動我國現代農業更加穩定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玉峰,蔣先林.會澤縣玉米種子市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云南農業,2009(008):49.
[2]喻艷.對縣級玉米種子市場管理的幾點思考[J].農家科技,2019(011):246.
[3]高會杰,王少杰,寧國安.玉米種子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種業導刊,2012(005):7-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