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轉勤 馬永周 劉洪伏



摘 要:通過對煙臺農科院最新育成的12個小麥新品種(系)在崗埠農場種植鑒定,以篩選出適合本地區種植的小麥新品種。
關鍵詞:煙農小麥;崗埠農場;篩選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22-0111-03
江蘇省崗埠農場位于連云港市中心城區海州區西郊,面積90km2,全場小麥種植面積4667余hm2,均為稻茬小麥,該地區主栽品種為煙農19、淮麥33、淮麥35等。為了鑒定煙臺農科院最新育成小麥新品種(系)在崗埠農場的適應性,特設置本組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與時間 試驗設置在大華種業育種研究院試驗田1號田,北緯34°35′27″、東經119°1′36″,海拔5m。試驗時間為2020年11月9日至2021年6月11日。
1.2 參試品種(系) 參試品種(系)共13個,分別為:煙農2570、煙農301、煙農120、煙農1458、煙農31、煙農215、煙農161、煙農501、煙農199、煙農745、煙農377、煙農30、淮麥33。除淮麥33以外所有品系均由煙臺農科院提供。
1.3 試驗設計 試驗前茬為水稻,試驗共13個品種(系)(包括對照),以淮麥33作為對照,采用大區試驗,順序排列,采用人工條播,所有品種均不設重復。小區長30m,寬5m,面積150m2。行距22.5cm,基本苗450萬/hm2,試驗田四周設置1m保護行,試驗于11月9日播種、灌水。
1.4 田間管理 試驗地前茬為玉米,播種前機旋耕2次,人工細整地1遍,11月9號人工開溝條播。肥料設計用量及運籌是一生用純N 300kg/hm2,P2O5 75kg/hm2,K2O 75kg/hm2,N肥運籌比為基肥∶壯蘗肥∶拔節肥5∶2∶3,12月5日和3月12日分別灌水施壯蘗肥和拔節肥。3月10日化學除草1次,后期防治蚜蟲2次,本組試驗沒有進行病害防治。
1.5 天氣條件 播種出苗期:11月9日播種灌溉后,天氣晴好,日照充足,播種出苗質量好,達到苗齊、苗勻。分蘗拔節期:11月中下旬,平均氣溫較常年和去年偏高,雨水較多,利于小麥幼苗生長,促進分蘗發生,麥苗長勢較壯;12月份,旬平均氣溫較常年和去年偏低,12月4日小麥進入越冬期。越冬初期降溫快、幅度大,遭遇跨年寒潮。其中,12月31日最低氣溫-13.3℃;1月1日最低氣溫-12.8℃;1月7日、1月8日最低氣溫-13.6℃。1月上旬,旬平均氣溫較常年低3.9℃,較去年低7.4℃,參試品種均出現2級凍害。2月份旬平均氣溫較常年和去年偏高,春季未出現明顯倒春寒,各參試品種春季凍害不明顯。抽穗揚花期:3月份旬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較去年略低,拔節期較常年提前;4月中下旬,旬平均氣溫較常年略低,較去年略高,抽穗期與常年相當。整個春季雨水較多,土壤墑情好,成穗數較常年有所增加。5月上中旬氣溫正常,天氣較晴好,對小麥揚花灌漿較有利。5月中旬6月下旬天氣正常,未出現惡劣天氣,小麥籽粒灌漿平穩,粒重較常年和去年顯著增加。6月11日收獲,收獲后6月中旬大風大雨天氣頻繁,不利于小麥晾曬。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 由表1可知,參試品種的產量變幅為7276.36~8526.99kg/hm2對照淮麥33產量為7276.36kg/hm2較對照增產的有煙農2570、煙農301、煙120、煙農31、煙農215、煙農161、煙農501、煙農199、煙農745、煙農37、7煙農30。產量最高的是煙農161,較對照增產11.70%,產量最低的是煙農1458較對照減產4.68%。煙農161、煙農120、煙農30有效穗數多,煙農745、煙農161、煙農1458、煙農215穗粒數相對較多,千粒重較高的品種分別是煙農31、煙農30、煙農301、煙農2570,煙農1458減產的原因是穗數偏少。
2.2 生育期及主要農藝性狀 由表2可以看出,參試品種的全生育期變幅在213~215d,其中煙農2570、煙農120較對淮麥33照早2d,煙農301比對照早淮麥331d;所有品種的幼苗習性均為半匍匐,株高變幅在80.0~87.4cm,煙農215株高最高;株型方面淮麥33為緊湊型,其余品種均為半緊湊;煙農1458、煙農161、淮麥33是方形穗,其余品種均為紡錘形穗;所有參試品種熟相均較好;除淮麥33以外所有品種的整齊度都整齊,淮麥33較整齊。
2.3 抗逆性 由表3可以看出所有參試品系的冬季凍害均為2級,春季凍害煙農1458、煙農161、煙農745、煙農30為1級其它品種為2級。所有品種均無倒伏現象,白粉病發病在3級以內,赤霉病病穗率在0.9%~1.8%之間,煙農31最輕,赤霉病嚴重度除煙農31是2級以外其余品種均是3級。葉銹病反應型均為3級,嚴重度在5%~10%之間,普遍率在35%~50%,雖然葉銹病普遍率較高但是葉銹病反應型級別不高,田間葉銹病發病較輕。
3 結論與討論
2020—2021年度小麥播種順利,分蘗期受低溫影響,小麥生長緩慢,但所有試驗品種未受到嚴重凍害。抽穗揚花期降雨次數多于往年,利于小麥抽穗揚花;灌漿期天氣平穩,利于小麥籽粒灌漿。綜合產量、農藝性狀及抗性分析,適宜本地區種植的品種有煙農2570、煙農301、煙120、煙農31、煙農215、煙農161、煙農501、煙農199、煙農74、煙農377、煙農30。
參試品系除煙農1458以外,所有品系均較對照淮麥33不同程度增產,增產的主要原因是穗數和千粒重的增加。本組試驗淮麥33產量較低的原因可能是其株型是緊湊型的原因,而試驗設置全部是等行距播種,沒有考慮品種株型的因素,是否是行距過寬造成對照品種產量較低,還需要進一步試驗驗證。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