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斌
摘要:2013年以來,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三大精神,進一步豐富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設農民精神家園,農村“文化館”建設被列為省委、省政府為民十大實事項目之一。農村文化禮堂逐漸成為農民傳授文化知識、開展文化體育活動、傳承傳統文化、展示風土人情、提升道德品質、引領鄉村文明的“精神家園”。2019年3月,Xi總書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實現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文化禮堂作為農村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要在原有教育、傳承、文化功能的基礎上,突出社區教育的功能價值,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讓老年人在學習中獲得一些樂趣,讓良好的家庭培訓成為一種普遍做法。
關鍵詞:社區教育;文化禮堂;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的主要社會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大也指出,“要做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國民素質要大幅度提高”。為深入貫徹落實這一精神,還制定了《推進社區教育進農村文化禮堂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在國家相關政策的鼓勵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如何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如何推動社區教育進入農村文化禮堂,如何將兩者有效結合,如何建設好、運營好、管理好文化禮堂等問題開始得到解決。
一、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足
社區教育進農村文化禮堂,在推動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農村文化禮堂的教育功能,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對其內涵認識不足。從領導層面來說,一些主要成員還沒有認識到發展禮堂文化,有利于提高社區成員的素質,有利于推進經濟與文化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提高社區成員生活水平與質量標準,有利于形成人的全面發展和社區發展的和諧統一。從學校教師層面來說,部分教師對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的工作還缺乏足夠的認識,片面認為這些僅僅是為村民提供一個茶余飯后的游戲,缺少主動性和積極性,忽視了文化禮堂的教化功能,沒有把教育內容與禮堂文化融合在一起。從農民角度來說,還未形成清晰的認識,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文化禮堂。目前的農村社區無論是領導還是社區成員及部分教師,對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的認識都有一定的差異。
(二)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社區教育資源兩方面相對欠缺。一是文化藝術相關的資源,二是現代化網絡技術教育資源。目前,社區教育工作主要由當地有公信力的老人或者退休教師負責,他們雖然有一定的教育工作經驗,但對新興事物卻并非了解透徹,如農業互聯網等知識,這就易存在教育內容的局限性。另外,要想實現農村社區教育工作效率的提升,就少不了對社會各項資源的綜合利用,只有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才能讓更多的農民學到日常接觸不到的優秀文化和知識。
二、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的對策措施
(一)構建農村文化禮堂學習點
借助市終身教育提升工程建設的契機,在市、縣(區)、街道(鄉鎮)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領導小組的推動下,以區(縣)社區學院為統領,以鄉鎮(街道)成校為中心,以社區市民學校為主體,以村文化禮堂為載體,打造農村文化禮堂學習點。政府加大經費投入,不斷完善文化禮堂學習點的硬件設施設備,打造文化禮堂數字學習平臺,加大資源統籌,做好“學習強國”、“學習網”、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的對接工作,為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開展各類文化教育活動創造軟硬件條件。
(二)通過宣傳渠道拓寬,提高農民的信息獲取度
區(縣)社區學院和鄰村(鄉)社區教育中心應充分發揮基層教育網絡的宣傳作用,積極利用社區公民學校開展教育信息宣傳。一方面,建立文化館聯絡制度,在每個村莊任命文化館聯絡官,與成年教師建立準確的一對一聯系。通過村委會的廣告欄目和電子屏幕傳輸,文化禮堂的教育信息及時發布和通報,駐地聯絡官負責招生咨詢服務。另一方面,我們應該開發正式的微信賬號和文化禮堂小節目,依靠四個階段的學校網絡,準確地把它們帶給社區居民,讓居民第一次獲得準確的培訓信息,更好地參與文化禮堂的社區教育活動。
(三)開展綜合文藝演出,提高村民修養
為逐步實現從“文化樂民”到“文化育民”、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社區學院聯合市委宣傳部、市文聯會共同舉辦了“文化惠民半島行”“相約文化禮堂,共建精神家園”等活動及“非遺”精品課程考察等自上而下的活動,使禮堂活躍起來,火起來。同時,將傳統節日和歷史習俗結合起來,開展特色文化禮儀活動,使有吸引力的河豚文化能夠流行和傳播。
比如,不同的文化聽眾在某個地方結合“正月十四鬧元宵”,組織當地的民間工匠和人們制作魚燈和手推車,參加龍舞、游行等活動;市里在文化禮堂舉辦了“非遺鄉愁行”活動和傳統民間藝術“村組行”,得到村民們的掌聲。此外,文化表演“新時代文明實踐禮堂”使村民們能夠在自家門前牢牢地欣賞文化視聽。交響樂團的“文化進萬家”活動進入了鄉村文化禮堂,為村民們帶來了高級別的鐵皮棚。各種豐富多彩的表演不僅豐富了村民的閑暇時間,而且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文學欣賞能力。
結束語
概括地說,這是一個進入農村文化禮堂的長期系統的社區教育項目,要求社區教育工作者立足于現實,把握時間的脈搏,適應民意和民間習俗,開展更加現代化、更具特色的活動,不懈地為農村振興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趙子平,周華飛.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的實踐與收獲[J].新農村,2020(03):54-55.
[2]何小軍.推進社區教育進文化禮堂的問題與對策——以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為例[J].新農村,2019(06):54-55.
[3]安玉瑩.以文化禮堂為載體開展社區教育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