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耀芳
摘要:農村移民地區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直接影響學校的德育工作的進行,分析農村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究其成因,提出改進措施,從而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
關鍵字:移民地區:小學生:心理健康;家庭;學校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農村移民地區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1、厭學心理
因為我校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家長都外出打工,忙于工作,與孩子間的交流較少,逐漸使他們變得性格孤僻,不愛學習。還有一部分學生從小到大依賴父母,未吃過苦,使得他們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就會產生厭學心,甚至有個別學生存在嚴重的逃課現象。
2、逆反心理
基于青少年兒童正處于身心快速發育的階段,無論是自我意識,還是在自尊心上都較強,假如老師和家長在對其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不注重方式方法,將自身的意志強加于學生身上,就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還有就是不接受家長、老師的幫助和批評,有的甚至反其道而為之,進而將這種不良的偏執心態養成。表現特別嚴重的是,擾亂課堂秩序,影響正常教學。
3、養成不良性格
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備、學生的嘲笑和歧視之后,就會變得膽怯自卑、自私狹隘,進而不利于良好性格的養成,不利于學習和成長,也不利于學校的德育工作建設。
二、農村移民地區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成因分析
1、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人們成長的搖籃,是每個人的第一所學校。因此,家庭環境對于我們的影響是絕對不容忽視。而很多問題學生的形成,與他們所在家庭環境、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往往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家長在對子女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走極端,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使孩子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壓力,為沖破壓力,一些孩子就采取與父母唱反調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反抗。尤其是在初中階段,這個孩子較為敏感的時期,很多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嚴重,一旦處理不好,就很容易讓孩子走向歧途。而與此相反的另外一個極端就是爺爺奶奶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我校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平時缺乏父母的管教,孩子犯錯有爺爺奶奶的包庇。犯錯了,不從自家孩子上找原因,推卸責任現象你給較為嚴重,從而養成了一些不好的性格及行為習慣。
2、學校環境的影響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發育不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容易受到不良現象的影響。例如:班里起初只有一個學生明確與老師叫囂不學、不寫作業、不聽課。過一段時間陸續就會出現三個、四個同樣叫囂著不學習的學生。在學生群體里還有一些“小群體”,一起逃課,一起擾亂課堂紀律、一起抽煙、一起打架等等不良現象。所以,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離不開學校的德育教育。老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往往缺乏耐心,方式不恰當的話很容易激化師生之間的矛盾,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更嚴重。
3、學生自身因素
很多學生都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缺乏毅力,認為學習苦,不愿意學習。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隨波逐流,跟風現象嚴,社會價值觀薄弱。
三、提升農村移民地區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要想將農村移民地區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一定程度的提升,就必須從學生自身、老師、家長和學生這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
學校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時,應多和家長聯系和溝通,多聽取家長的意見。認真觀察學生的日常表現,尋找每一位學生的“苗頭”,及時有效地向家長反映情況,并尋求家長的配合教育。在聯系家長時要多注意夸優點、巧批評。多向家長反映學生的進步,多表揚學生。在處理一些班級管理中的問題時可以多征求家長的意見,發揮好家委會的作用。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平時發揮思政老師的作用,在上課時課穿插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每學期能堅持開展兩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訓練,并能夠針對學生心理困惑進行科學有效的調試。
3、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以人為本”。注意設計教學時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學生上課時都能加入到課堂學習中。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認真回答,并且適當地矯正自己的教育方法。
在教學中,還要懂得傾聽。每個學生內心肯定都有被理解、被尊重的需要。遇到問題,教師應有足夠的耐心,控制自己的情緒。聆聽學生的想法,了解他們在想什么?為什么這么做?要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對待學生時,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欣賞他們的優點,并且要不吝嗇的真心地給予贊美。。都能在集體中體現自身的價值。
4、建立班級競爭機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班上應掀起激烈競爭活動,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從集體活動的表現、班級榮譽的爭取等多方面激發從整體到個人的競爭意識。在班內實行“一幫一,一帶一”的互助組。人人都有一個競爭對手,每個學生自找一個水平相當的對手,比學習、比清潔、比體育、比紀律等,通過競爭,班級中形成了一種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充分地發揮了學生主體的作用,調動了學生習的積極性。
5、多開展課外活動
學生平時的學習壓力較大,需要適當的宣泄。可以利用豐富大課間活動。例如:排球、籃球、足球、跳繩等。發展興趣小組,定期的進行活動展示。調借學生枯燥的學習生活,并能增進學生間的合作關系。有利于身心健康。
6、認真做好移民地區家訪和開好家長會。
家訪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徑。由于移民地區的農村家庭文化層次的特殊性,在家訪時就應該給家長灌輸一些現代教育觀念,讓家長知道從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樣教育孩子,并隨時與老師配合、了解學生在家里的生活、學習情況,其次,還應適時召開家長會、班級視頻會,用這種方式老師及時與家長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取得家長的信任和理解,受到良好的效應,交流溝通多了,就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表現,及時解決他們的想困惑,糾正其不良行為。
四、小結
農村移民地區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的常規教學與德育工作息息相關,學生的問題也反映出了教師的問題。處理好學生與教師、教師與家長、學校與家庭的關系,對于學校教育有很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譚平, 彭豪祥. 三峽移民的心理健康現狀、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 三峽論壇, 2009.
[2]夏宗剛. 移民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對策[J]. ?2018.
[3]李棟. 淺析移民區小學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探討[J]. 新一代, 2017, 000(012):40.
[4]黃炳花, 汪洋, 王宏,等. 三峽庫區外遷至上海市移民的心理健康現狀分析[J].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