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玫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制度創新與建設是自貿試驗區重要的支撐點,也是應對區內經濟結構性減速的方法之一。通過先行先試一些制度改革,可為建設高標準跨國自由貿易區積累豐富經驗,也能夠為國內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糧食產業作為國內重要的領域,其經濟增長效應關乎國民經濟有序運行的關鍵,也迫切需要制度創新來穩定。而自貿實驗區的設立對制度創新有著積極作用。在這種背景下,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對地區糧食產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是什么,面臨的困境是什么,面對這種困境又該如何解決,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問題。
從本質來看,這一理論主要論述自由貿易增長雙方財富的理論及原因。自其生成以來就成為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主線。而后,在各種貿易理論的輔助下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一般而言,自由貿易理論包括兩類,一是古典自由貿易理論。此理論又分為絕對優勢、比較優勢兩大類型。亞當·斯密的絕對理論認為,國家通過分工與交易,即可實現自由貿易。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因不同國家勞動率存在差異,故他們生產同種產品存在成本差異。二是現代自由貿易理論。這一理論是前一理論的深化,典型代表是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即不同產品要素集合,在共同作用下促進了國家交易的達成。
目前,非均衡增長理論被視為理論基礎,且獲得了廣泛的認可,該理論主要包括兩類。第一,循環累積因果理論。該理論認為,生產要素存在“回流”和“擴散”兩大效應,前者會因收益不同而使得資本、勞動由落后向發達地區轉移;后者指發達地區的發展,由于成本提高,使得生產要素向落后地區轉移。第二,增長極理論。該理論認為,由于區域經濟的差異性,各地無法實現均衡發展。在這種情形下,具有帶動性的產業會在空間集聚,并以該中心向四周擴散,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發展。
隨著城市經濟更加向好,農村人口開始涌向城市,這使得從事農業產業的人群越來越少,嚴重降低了糧食經濟產業向前發展的可能性。在這種情形下,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從制度方面進行革新,對糧食產業經濟的增長會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可以緩解或規避這一問題的發生。
中國自貿試驗區的設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制度進行了創新與實施。區內一方面通過降低交易機會成本費用,加快糧食產業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會通過刺激要素跨境流動,提高糧食企業盈利能力,加速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從供給角度來看,貿易便利化便于糧食企業提高生產效率,提高資源的有效配置;從需求角度來看,貿易便利化可以滿足糧食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可以增強其消費意愿。從增長極理論來看,貿易便利化可以擴大試驗區內糧食的存量與流量,從而加快糧食產業經濟增長。
在自貿試驗區內,又一項制度創新在于投資便利化,給予外商享受“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在這種情況下,糧食企業“單一窗口”等新管理模式也給予了外商經營的便利性。由此,一方面會吸引大量生產要素入駐,提高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水平;另一方面,大量外資企業的入駐,會使得許多國內糧食企業面臨較大競爭壓力,也會促使其改革制度,不斷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的發展。這樣會推動技術進步,加速地區產業經濟的綜合發展。
在金融制度創新方面,目前成立的自貿試驗區已儼然有了明確的指導范圍。區內人民銀行設置了市場準入門檻,并增加了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種類。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會加快金融產品的多樣性,可通過提高資本項目加快資金流轉。在這種情形下,試驗區內外糧食企業都會產生積極的投資效應,帶動本土糧食產業的快速發展??梢哉f,糧食產業較大的交易規模,離不開金融外匯制度的創新。
雖然自由貿易試驗區給予了多元化的制度創新,但從事農業工作的企業管理層在經營糧食產業時,通常認為糧食生產應關注產量而非質量。但現實情況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糧食消費需求也在提高。更多的人愿意消費綠色、健康食品,更加關注糧食的營養價值。目前,自貿試驗區糧食產業管理人員并沒有進行創新,也沒有充分從消費需求考慮,這導致糧食產業處于停滯不前狀態。如若進行創新,將精加工的糧食輸送到國外,將會促進糧食產業的經濟快速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影響下,自貿試驗區糧食產業經濟發展,不可能不受到沖擊。現階段國內自貿試驗區糧食產量雖然較大,但質量卻滯后于他國,也就缺乏國際市場競爭力。當下,自貿試驗區開展一系列的制度創新,雖然也能給糧食產業發展帶來更好的發展方向,但由于市場環境波動較大,許多糧食企業由于缺乏應對機制,導致他們在面對市場沖擊時,無法采用應對措施。同時,市場波動也會通過其他企業波及糧食產業。自貿試驗區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大,許多產業也會波及糧食產業,這會加大自貿試驗區對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阻力。
現階段,自貿試驗區推動糧食產業過程中,主要面臨的一個困境是主觀能動性差。就農業人口結構來看,勞動群體依然以中老年為主,勞動能力一般。而青壯年勞動力數量較少,仍處于縮減態勢。這勢必影響糧食產業經濟的快速增長。從原因分析來看,這主要是由于青壯年的主觀能動性不足,更傾向于通過打工、外快等方式增加收入。甚至,社會部分人不平等看待農業生產,這更加影響了人才投入糧食產業道路的動力。于是,缺乏內在動力及主觀能動性,自貿試驗區開展糧食產業經濟也會面臨一定的難題,進而導致糧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比逐步縮減。
自貿試驗區如想提高糧食產業經濟效益,需要從本質上改變經營理念的認知。市場變動、時代發展、居民有關糧食消費的需求,都是糧食企業管理層需要關注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自貿試驗區應從制度扶持、激勵機制方面進行優化,讓糧食企業管理者能夠緊跟時代步伐,從各個方面做好改革準備,將糧食產業改革進行到底。同時,還應提供技術、管理培訓等支持,激勵企業從長遠角度看待糧食產業經濟的發展,從而提高產業發展水平。
受市場波動影響,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阻礙。這就需要政府通過宏觀調控政策,穩定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環境,從而提高糧食產業經濟效益。這一過程中,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應利用多媒體平臺,將糧食產業信息及時向企業、公眾、居民公告,杜絕因糧價變動而產生哄抬物價、盲目搶購糧食的現象。同時,政府要對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糧食市場做好監督工作,減少因國內外市場其他因素影響,失去原本正常的秩序。具體而言,政府機構應增加對糧食產業的技術與資金支持,讓糧食產業經濟向更高發展水平邁進。
要想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地區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需要提升農業科技應用水平,也就需要培養更加專業的人才。在這種情況下,自由貿易試驗區應積極實施人才培養戰略,讓更多優秀青年人才投入糧食產業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執行培養技術型人才策略。自由貿易試驗區要通過技術支持、戰略執行方面開展人才培養,提高糧食產業人才培養力度。另一方面,推行管理型人才實施策略。為做好全局規劃及細節把控,要在糧食產業領域克服各種困難,建立監督機制約束內部人員工作。